首页 仙侠 剑来

第九百八十章 也在心乡

剑来 烽火戏诸侯 15255 2022-10-24 13:05

  ,最快更新剑来最新章节!

   大泉王朝京城蜃景城,清晨时分,雨后初霁,杨柳依依,清景在新春,绿黄才半匀,诗家道得此时此景,百姓言语道不得,却也看得真切,三辆马车在京城西一处街道缓缓停下,一众男女纷纷下了马车,旁边就是一座池水幽幽的荷塘,一位身材修长的锦衣女子没有着急去往目的地,而是走向水畔,她伸出雪白如玉的手掌,扶住微凉的青石栏杆,雨过碧玉天,水浮团圆叶。

  这女子比美景更动人。

  她弯曲手指,擦了擦手心,随意拧转手腕,转头望去,他们没有打搅自己的赏景,只是站在街巷口那边耐心等着,其中有个一只袖管空空笔直下垂的男人,身边站着个的看似性情温婉的佩刀女子,她会心一笑,难为自己还要给他们当月老牵红线,姚家之字辈的男女,如今都不年轻了,唯一一个没有着落的,就是这位京城府尹大人了,只因为在战场上捡回一条命,落了个瘸腿少了条胳膊的下场,这些年就有破罐子破摔的嫌疑,当然弟弟眼光确实也高,一些个趋炎附势奔着他身份头衔而来的权贵女子,他自然是瞧不上眼的。

  这一行人,便是大泉女帝姚近之。京城府尹姚仙之,他身边站着的女修,刘懿,小名鸳鸯,道号“宜福”,刘懿如今是大泉王朝的三等供奉,前不久朝廷一纸调令,将她抽调到了蜃景府尹衙署,担任姚仙之的贴身扈从,这当然是皇帝陛下假公济私了,只是刘懿却也没有拒绝。

  新任国师韩-光虎,金甲洲人氏。首席皇室供奉刘宗,来自藕花福地。少年简明,道号越人歌,出身宝瓶洲,腋下夹着一把法刀“名泉”。还有一个眼角已经遮掩不住鱼尾纹的妇人,姚岭之,大泉女帝的妹妹,京城府尹的姐姐,自从丢了那把“名泉”之后,就彻底收心了,不再跟各路江湖人氏和绿林豪客打交道。

  姚近之要去一座小道观,见一个本该喊她一声嫂子的前朝皇子,刘茂,如今礼部金玉谱牒上边的龙洲道人。

  小道观名为黄花观,位于蜃景城最西边。

  姚近之走向街巷口,抬起双手,呵了口雾气,姚岭之丢了个眼神给弟弟,示意他别傻愣着了,赶紧走在前边给陛下带路。

  大泉王朝历来崇道,京城内道观数量众多,黄花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小道观。

  曾是大泉立国没多久,太宗皇帝用来祈福的敕建道观,供奉在道家谱系中地位尊崇的三官大帝。

  稍大一点的马车,难以通过那些曲折的狭窄巷弄。

  姚岭之陪着皇帝陛下走在光线昏暗的陋巷中,轻声道:“陛下,司礼监和礼部衙门那边,都有人通知黄花观刘茂今天准备好接驾事宜,不过原本是让他在辰时候着,我们这会儿提前了一个时辰,不知道刘茂那边……”

  姚近之笑道:“黄花观那边,观主加上常住道人,总共才三人,让他刘茂还怎么接驾?都随意了。”

  其实道号“龙洲”的观主刘茂,一大清早就等在门口这边,换上了一身洁净道袍,秉拂尘,双手叠放腹部,闭目养神。

  还有俩孩子,不情不愿陪着观主师父,起了个大早,揉着眼睛,打着哈欠,迷迷糊糊的,师父也没说要迎接谁,这都等了小半个时辰了,实在累人。

  就在前不久,刘茂说自己准备结丹了,希望朝廷这边能帮忙安排一处道场。

  道观大门上张贴有两尊气态威严的彩绘灵官像,等人高。

  在那位赊刀人曾先生的“引荐”之下,于今年开春时节担任大泉国师的韩-光虎笑道:“陛下,这刘茂的修道资质不差啊,四十来岁就有机会结丹。”

  只要不跟那些不讲道理的年轻修士比较,这位大泉前朝的三皇子殿下,若真能在不惑之年结金丹,当得起“天才”一说。

  现在就看陛下的想法,是打算让龙洲道人就此鱼跃龙门,还是打算将三皇子刘茂这辈子就停留在龙门境修为了。

  可能这个答案,需要等到陛下与那位昔年的“小叔子”见过面,也可能其实陛下心中早有定论,今日“驻跸”黄花观,就是走个过场而已。

  据说黄花观这边,刘茂每年都会将亲笔撰写的青词绿章、三官手书和节庆符箓,主动请人送入宫内,陛下也会转赠给一些依旧在朝堂当差的文武老臣,其实意思很简单,就是刘茂借此机会,帮着皇帝陛下证明一事,大泉刘氏先帝的儿子刘茂,还活得好好的,陛下隆恩,刘茂感激涕零,故而潜心修道之余,愿为姚氏新朝略尽绵薄之力。

  不知不觉,走着走着,姚岭之就与韩国师更换了位置,她与师父刘宗,还有少年简明一同走在小巷最后。

  走在前边的姚仙之一瘸一拐,放缓脚步,转头笑道:“国师,这个刘茂,可不是省油的灯,打小就城府深沉,擅长算计和笼络人心,要不是他跑去当道士了,轮不着我当京城府尹,我姐那边的江湖事,也该是刘茂一并打理了,这厮的才情,确实是好,就说当年前朝编撰的那部《元贞十二年大簿括地志》,四百多卷的大部头著作,其实真正负责提纲掣领的总裁官,就是刘茂。”

  “前些年我一直盯着他,还算老实,而且刘茂还是个精通术算的高手,书架上边好些算数著作,我都是看天书,不过我觉得刘茂这些年修心养性,可能一开始还有点想法,如今却不是做做样子,是真打算安心修道了。上次我来这边,还与我说了些推心置腹的言语,当然,话是难听了点,反正刘茂打小就喜欢跟那些他打心底瞧不上眼的人,故意说话阴阳怪气。”

  姚岭之小心翼翼瞥了眼皇帝陛下的脸色,看不出什么,加快脚步,伸手拧了一把这个弟弟的肋部,提醒他别妄言刘茂。

  姚仙之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说出真正的心里话,陈先生说过,刘茂这家伙是真的心灰意冷了,只需运作得当,说不定大泉王朝未来百年之内,可以多出一个帮忙绵延国运的元婴供奉。正因为陈先生有这个判断,姚仙之才敢在今天这么说,不然当了这么久的府尹大人,真当他是个酒囊饭袋吗?

  姚近之笑了笑,不置可否。

  姚仙之轻声道:“到了。”

  转入一条巷弄拐角,黄花观那边,刘茂收敛心神,手捧拂尘,走到小巷中央位置,等到皇帝陛下一行人走近,刘茂打了个道门稽首,“黄花观住持道士刘茂,拜见皇帝陛下。”

  刘茂起身后,再次行稽首礼,“刘茂见过国师,府尹大人。”

  姚近之笑道:“不必多礼。刘茂,我们好像多年没见面了?”

  相较于那个野心勃勃、狂悖无礼的大皇子, 姚近之对这个刘茂,其实没有太多私人恩怨。

  道观里边的两个小道童,当场傻眼,满脑子一团浆糊,什么礼数都给忘了,何况他们懂什么礼数,师父平日里也没教过啊。

  所幸好像那位皇帝陛下也不生气,反而是姚仙之伸手按住个小道童的脑袋,调侃道:“怎么不皮了?平时的那股子横劲呢?”

  刘茂神色愈发恭敬,再不以道门稽首,以臣子行弯腰揖礼,轻声道:“启禀陛下,距离上次一别,十余年,快若弹指一挥间。”

  韩-光虎打量着这个观主,刘茂作为前朝余孽,能在陛下的眼皮底下活到今天,果然不是没有理由的。

  进了道观,姚岭之临时提出要去道观主殿祭拜,众人视野所见,唯有飨殿和寝殿各一,因为是皇家敕建,道观虽小,规格却不低,飨殿深广肃穆,光线略暗,暖阁去殿不过三尺,两者间以黄色龙幔遮掩,铺设有一幅华贵地衣,放了两把古色古香的交椅,褥以团龙黄锦,用孔雀翎织正面龙。只是神台那边祭品简陋,簋中只有三块肉,黍数粒而已,礼器粗朴,多是朱红木器。

  刘茂立即取来一支香筒,等到皇帝陛下捻出三炷香,众人皆脚步轻轻,退出大殿。

  皇帝陛下敬过香,没有立即走出大殿,而是推开那道黄幔帘子,去暖阁那边看了一会儿。

  其实刘茂这一脉,在前朝大泉刘氏的皇家宗谱那边,不属于高祖皇帝子嗣,而是太宗皇帝后裔。

  所以姚近之有意将刘茂安置在这座太宗皇帝手上敕建而成的道观,也不能说她是毫无用意。

  姚近之跨出门槛,不去更为宽敞的客堂,反而说去刘茂书房那边坐坐,人多屋子小,尤其书房内就两张椅子,而且一看就是崭新的木工。

  刘茂始终面无表情。

  修道之前,贵为皇子殿下,满堂华贵,觥筹交错,御制红烛粗如臂,夜白如昼,主人也嫌不够热闹。

  修道之后,两人共处,就觉喧哗。

  韩-光虎眼尖,瞥见书房墙上一幅装裱简陋的小字,抄录自道教经典《黄庭经》,咋看之下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气呵成,浑然天成。可若是细看,却是两种字迹,末尾十六字,是“分道散躯,恣意化形,上补真人,天地同生”。

  老人双手负后,又仔细看了会儿,小声点评道:“后来者居上。”

  姚仙之乐不可支,搬了条椅子,打算请陛下落座,姚近之却让他坐着好了,府尹大人也不客气,坐下后轻轻握拳捶腿,一到雨雪天气,这条老腿就造反,经过这些年的调养,其实已经好了很多,前些年刚当那国舅爷那会儿,那才叫遭罪。等到陈先生送了他两颗出自清境山青虎宫精心炼制的羽化丸,姚仙之服用一颗之后,效果极佳,简直就是立竿见影。陈先生当时还曾调侃一句,小伙火力壮,屁股能烙饼。

  皇帝陛下视线随意游曳,笔筒里的两支鸡距笔,想必是刘茂专门用来抄写经文的专用毛笔。

  事实上,这座黄花观,尤其是这间书房内的每一支笔,每一本书籍,甚至是各自放在什么地方,姚近之都一清二楚。

  比如笔筒内那两支铭刻有“清幽”“明净” 的鸡距笔,事实上,这还是先前“抄家”时,与那本属于朝廷禁书的《天象列星图》,皇帝陛下故意一并留给刘茂的。

  她是好心劝诫这位黄花观的年轻观主,身处“清幽”之地,就得有与之相契合的“明净”之心。

  修道之余,闲来无事,还可以翻翻看《天象列星图》这类书籍。

  既然是修道之人,多抬头看天,就不要一门心思盯着地上事了。

  至于刘茂能否心领神会,姚近之倒是全然无所谓,反正黄花观的龙洲道人,什么事情做差了,该是什么下场就是什么。

  难不成还要她这个已经放过他一命的皇帝陛下,对他如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大度仁慈?

  姚近之挪步去往书架那边,抽出这本禁书,瞬间眯起眼,她快速翻阅,略显拥挤却寂静无声的屋内,唯有书页哗啦啦作响。

  书籍扉页和尾页,各钤印有两方并排印章,“无限思量”和“退一步想”。“知足”和“知不足”。

  姚近之将书籍随便放归原位,转过身,朝那位身穿道袍的观主伸出手,虚按两下,眼神温柔,示意刘茂坐在最后一张椅子上。

  刘茂犹豫了一下,见姚近之神色依旧,刘茂只得坐下,居养体移养气,眼前这位昔年柔柔弱弱的女子,确实很有帝王威严了。

  少年简明双臂环胸,斜靠房门,很奇怪,他本来是想将腋下这把镇国至宝归还大泉姚氏的,只是这位国色天香的皇帝陛下,却没有收回去,反而随手就赠予自己,作为交换,简明担任朝廷刑部录档的三等供奉,会具体参与之后几个藩属小国的搜山一事,按功升迁,可能是因为韩老头担任大泉国师的关系,简明随时随地可以放弃供奉身份,离开大泉王朝。

  姚近之走到书桌旁,伸出双指,轻轻敲了敲笔筒,笑道:“刘观主,你知不知道如今我们大泉造办处,新设置了文房司,其中就有匠人专门制造这鸡距笔,厂址就选在距离黄花观不远的荷花桥,在户部的宝泉局和仓场衙门旁边,即将远销一洲南北,就是不知道接下来的销量如何,早先工部几种呈交上来的官制样式,我看过之后,都不太满意,总觉得差了点意思。”

  大泉王朝的鸡距笔,最为适宜书写小楷,名动一洲,各国达官显贵和文人雅士,曾经都喜欢购买一些鸡距笔,搭配云窟福地出产的落梅笺,作为书信往来的诗词唱和。

  而这桩买卖,就是大泉工部与那座青萍剑宗联手,不过用了对方后边的一个建议,改“官制”为“御制”。

  一字之差,价格就直接翻了两番。

  作为开凿大渎的盟友之一,南边的玉圭宗那边,答应连同整个云窟福地在内,加上碧城渡在内的几座仙家渡口,与大泉王朝预定了三万支鸡距笔。

  刘茂小心翼翼说道:“敢问陛下,不知这鸡距笔定价如何?”

  姚近之笑道:“一支御制鸡距笔,一颗雪花钱。玉圭宗神篆峰那边,已经跟我们预定了三万支笔,光是那笔定金的数额就不小,所以我才会这么为难,总不能让造办处文房司随便捣鼓出些制式低劣不堪的鸡距笔,拿来糊弄玉圭宗,此事可大可小,神篆峰真要追究起来,就不是退钱的事了。”

  刘茂一时无言,抢钱吗?

  以前大泉鸡距笔种类杂多,如果刘茂没有记错的话,撇开那些私家订制、穷尽豪奢的鸡距笔不谈,只说市面上批量出售的,其中工艺最佳,价格最高的,也不过十几两银子。

  御制?放眼一洲版图,哪家朝廷的内廷造办处,能够一口气御制出来三万支毛笔?

  姚近之看到一脸欲言又止的龙洲道人,她似乎心情不错,从笔筒中抽出一支鸡距笔,在手指间迅速翻转几圈,看了眼铭文,是“明净”,她微微挑起视线,瞥了眼一旁始终正襟危坐的刘茂,这支鸡距笔再被她随便丢回笔筒内,说道:“等你出关之后,若能成功结丹,就不要太清净修行了,不妨一边稳固境界,一边在红尘里边炼心,按照你们山上的说法,涉足红尘,亦是修行,比如朝廷即将印发新钱,既然黄花观距离宝泉局和文房司厂址都这么近,你就多去走走,回头我着刑部给你个合适的官场身份,放心,肯定是个清贵闲散的差事。”

  刘茂连忙起身,与皇帝陛下作揖致谢,“微臣领旨,谢陛下恩典。”

  姚近之笑道:“那就在这边预祝刘观主结丹功成,道场一事,护关人选,姚府尹最晚在三天之内,会帮你敲定结果。”

  刘茂再微微侧过身,与府尹大人出声致谢。

  姚仙之气不打一处来,咱俩私底下相处,怎么没见你这么彬彬有礼?

  姚近之率先走出屋子。

  姚岭之留下了一件礼物放在桌上。

  刘茂将一行人送出道观大门后,轻轻扯了扯姚仙之的袖子。

  姚仙之停下脚步,压低嗓音,疑惑道:“有事?”

  刘茂轻声问道:“府尹大人,道观内私藏禁书,与朝廷礼制不合,能否恳请陛下命人带回这本《天象列星图》,上缴书库。”

  姚仙之笑骂一句,仍是答应下来,转身跟上一行人,府尹大人腹诽不已,这刘茂真是个人精。

  原路返回,走在小巷中,韩-光虎皱眉道:“陛下,万瑶宗那边的韩绛树,她到底是怎么想的,就这么一直拖着,也不给个确切说法。订金都给了,至今也没有一个与朝廷接头的修士,她那三山福地,就这么笃定我们找不到别的买家?”

  姚近之微微皱眉,“确是怪事。”

  之前韩绛树找过她,万瑶宗准备与大泉王朝订购一条跨洲渡船,双方谈得还算愉快,这位家族拥有一座福地的上五境女仙,从头到尾,并无半点倨傲,反而好说话得像是个有事相求的人。

  韩-光虎冷笑道:“陛下,要是按照我的意思,再过一个月,韩绛树如果再没有回复,这笔定金,万瑶宗就别想要回去了,到时候对方不管是谁找上门来,我来负责替陛下说理,别说是个玉璞境,就是她那个当宗主的父亲韩玉树,亲自登门,也休想在我这边讨到好。”

  刘宗叹了口气,人比人气死人,这就是一位止境武夫的说话底气了。

  不然就连皇帝陛下,都不敢过多催促万瑶宗那边,只是让礼部寄了一封书信给韩绛树指定的福地联系人,可惜泥牛入海。

  万瑶宗,本就是宗字头仙府,按照大泉王朝这边的推算,万瑶宗凭借那笔砸钱砸出来的战功,文庙极大可能不会阻拦,故而一定会在数年之内拥有一座下宗。

  只是不知为何,韩绛树作为万瑶宗的话事人,在桐叶洲现身后,好似惊鸿一瞥,就杳无音信了。

  与大泉朝廷预定的那条跨洲渡船“雷车”,这件事就一直搁浅。

  姚近之微笑道:“就这么办好了。这万瑶宗,宗门势力再大,也大不过一个理字。”

  先前大泉王朝半买半造,拥有了第一条跨洲渡船“鹿衔芝”,而跨洲渡船最昂贵的,就是那张被各大宗门列为最头等机密的图纸,如果只是购买一艘渡船本身的花费,价格其实还不至于高到令人咂舌,皑皑洲那座宗门,之所以愿意出售图纸和一条船胚子,

  一来,大泉王朝会跟他们签订契约,不会对外泄露图纸,再者渡船某些关键部位的后续检修事宜,以大泉朝廷工部目前的实力,即便拥有图纸,还是无力修缮,这就需要将来继续跟出售方一直保持长远合作,再者对方也希望通过出售渡船一事,等于帮助自己在桐叶洲拥有一座最大的“渡口”,最后大泉朝廷以后每一条依循图纸打造出来的崭新渡船,那个宗门都是有分成的。

  大泉姚氏就打算在接下来的十到二十年之内

  (本章未完,请翻页)

  ,再打造出两艘跨洲渡船,分别命名为“峨眉月”,“雷车”,大泉会自留一艘,卖出一艘,作为填补购买图纸和打造三艘跨洲渡船的国库窟窿,这艘“雷车”,目前有意向的两家仙府,除了万瑶宗,此外就是北边的金顶观,葆真道人尹妙峰,邵渊然,这对道门师徒,都曾是大泉王朝的一等供奉,金顶观的首席供奉芦鹰与大泉接洽过,只不过金顶观的开价,要比万瑶宗低三成。

  姚仙之拿肩头轻撞刘宗一下,朝老人挤眉弄眼。

  刘宗呵呵一笑,故意装傻。

  见姚仙之还在那儿不消停,刘宗就转头看了眼身后与徒弟并肩而行的女修。

  姜还是老的辣,府尹大人立即败下阵来。

  因为先前按照刘宗的提议,大泉自留“鹿衔芝”“峨眉月”两条跨洲渡船,前者走南北航线,途径三洲,由南往北,桐叶洲,宝瓶洲,北俱芦洲。第二艘峨眉月建成后,就跟皑皑洲刘氏联手开采极北冰原,途径南婆娑洲,中土神洲和皑皑洲,与龙象剑宗在内的十数个宗门、仙府和山下王朝、总计十六座大型仙家渡口结盟,签订渡船停靠的详细条款。

  关于此事,在皇帝陛下的御书房议事,已经通过了。

  只不过有资格参与议事的明眼人,都心知肚明,能够给出这种方案的人,肯定不是刘宗这位首席供奉。

  而且等到韩-光虎担任国师后,方案又有更改,主要是路线有变,可以走芦花岛、雨龙宗和扶摇洲以及金甲洲这条商贸航线。

  毕竟韩-光虎在金甲洲那边极有威望,山上山下都有极为可观的深厚人脉和香火情。

  韩-光虎对刘宗提出的路线方案,倒是不觉得如何高明,只有一点,却是赞不绝口,说刘宗眼光长远,极有见地。

  因为按照刘宗的建议,渡船途径的所有宗门仙府、王朝各大渡口,大泉朝廷这边定要一口咬死,早早敲定价格,与各家签订年限极长的条款。如今浩然天下,绝大多数跨洲渡船都被文庙征用了,

  各个渡口要维持运转和保证盈利,就很需要“鹿衔芝”“峨眉月”这样未被文庙抽调的跨洲渡船靠岸商贸,带动人气和稳定财源。所以大泉王朝在这个时间段,与渡口签订条款,就可以用一个远远低于往年的价格,

  所以如今年限越长,就等于以后大泉王朝每年交给渡口的过路费和买路钱,在这个环节,省钱越多。

  省钱就是挣钱,这个粗浅道理,谁都懂。

  姚近之一番权衡利弊,一时间确实难以取舍,思来想去,不如再打造出一条跨洲渡船?

  她连名字都取好了,火珠林。

  姚岭之早已为人妇,最向往江湖的女子,却嫁了个书香门第的读书人,如今儿女双全,她是“之”字辈当中,最早成家的。

  先前陈平安托姚仙之转交,送给她子女两个红包,前不久正月里拜年时,弟弟这一手,一下子就把俩孩子给彻底镇住了。

  以往,俩孩子总是对舅舅姚仙之的诸多说法,将信将疑,舅舅,你真的跟陈隐官很熟吗?吹牛不打草稿吧,其实只是那种聊过几句闲天的点头之交,对不对?

  可自从从姚仙之手上分别拿到个红包,如今俩孩子再见到姚仙之,恭敬礼数得一塌糊涂,尤其得知舅舅竟然还当上了青萍剑宗祖师堂的记名客卿,俩孩子眼睛里都放光,愈发对舅舅崇拜得五体投地,见面就拍马屁,舅舅,要不要揉揉肩敲敲腿?舅舅,几天没见,你瞧着又年轻了,愈发英俊了。舅舅,我帮你跟鸳鸯姐姐当说客吧,你要是不反对,我就直接喊舅妈了啊……

  毕竟对于孩子来说,山上众多神仙之中,就数剑仙最为令人神往,没有之一。

  而那位来自剑气长城的年轻隐官,又是剑仙中的剑仙嘛。

  其实皇帝陛下也好,姚近之也罢,甚至爷爷,对这件事,都是乐见其成的,只是府尹大人一直不开窍,就耽搁了。

  刘懿,闺名鸳鸯,道号“宜福”,大全本土人氏,家族是地方郡望,六十三岁,龙门境。

  姿容年轻,这就意味着她的修道资质极好。

  之前刘懿在京畿和蜃景城两处战场,舍生忘死,胆子很大,却极有韬略,女修以龙门境修为,积攒下来的战功,竟是不输几位金丹。

  但是最后刘懿只跟大泉朝廷要了一个三等供奉,其实按照战功,二等供奉,绰绰有余。

  有些事情,女子不反对,本就是再明显不过的表态了,还要她如何大胆?

  姚岭之看着身边的刘懿,笑了又笑。

  刘懿也只是假装不知,只是悄悄红了耳朵。

  姚岭之替她倍感不值,于是快步向前,就踹了前边的姚仙之一脚,踢得后者一个踉跄,连忙伸手扶住墙壁,姚仙之转头问道:“又怎么了?”

  姚岭之没好气道:“管得着嘛你?”

  姚仙之气笑道:“姐,你无缘无故踢个瘸子一脚,还有理了?回头我非得跟侄儿侄女说道说道,看看到时候他们帮谁。”

  姚岭之呸了一声,“瘸子?傻子才对吧。”

  难怪听说在渡船那边,爷爷跟陈先生有过一场对话,一个说姚仙之配不上某位姑娘,一个附和说自己也觉得是如此。

  姚近之并不理会后边的打闹,继续与老国师商量正事,“文房司总不能只靠着一桩鸡距笔的买卖,大泉王朝境内,也是有些封禁多年的老砚坑,退一步说,新坑石材也不一定就不如老坑,就说南方边境那边有条洮河,我小时候还经常跟着岭之和仙之一起去砚坑里边玩耍,开采颇早,出产一种润泽若碧玉的制砚石材,其实要我看,发墨不输其它名砚,迄今有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只是荒废多年,地处边陲,确实得之不易。”

  姚仙之闻言点头道:“只是那几个主要矿坑,都位于洮河深水之底,如果不动用一定数量的练气士,寻常石匠开采难度太大,最大的问题,还是从无专门的书籍著录,在我们大泉,洮河砚尚且名隐而不显,就更别提卖给别国了。否则那几个我们小时候经常逛的眉子坑,还有庙前青,庙后红,石材质地真心不差,可惜山上山下,都喜欢厚古薄今,否则价格合适的话,量又大,朝廷只需在旧坑中续采,就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刘宗捻须笑道:“我听说大几百年前,曾经有本专门鼓吹桐叶洲各地老坑名砚的《洞天清禄集》,里边罗列了十几种珍贵砚台?不如我们朝廷这边官府重刻一版,在那翰林院找几个文采好点的笔杆子,往里边偷偷加上一篇《洮河绿砚》就行了,笔墨着重写那洮河砚如何好,开采如何难,再添加几笔志怪仙迹,有钱的读书人喜欢厚古薄今?这不就很‘古’了嘛。”

  姚近之转头看了眼首席供奉。

  姚岭之更是大为惊奇,师父老人家这是跻身了远游境,连着生意经都一并灵光了?

  姚仙之憋着笑,偷着乐,朝刘老头伸出大拇指,可以可以,厉害厉害。

  韩-光虎思量片刻,点头道:“一本万利的勾当,可以做,运作得当,打出名号,除了本洲,借着跨洲渡船与鸡距笔在内的大泉特产,一同远销别洲,确是一笔不小的财源。”

  老国师再次对供奉刘宗刮目相看,真不是吃干饭的主儿。

  刘宗捻须而笑,遥想当年,自己年轻那会儿,江湖上“小朱敛”的绰号,不是白来的。

  黄花观那边,两个小道童蹲在檐下,叽叽喳喳,雀跃不已。皇帝陛下真好看!

  书房内,刘茂打开桌上那只小锦盒,里边装着一块宫廷御制的圆形墨,漱金,正面隶书“君子修之吉”,额题“九寿攸叙”,阴识填青,墨背绘有一幅“金木水火土”五行图。

  刘茂长呼出一口气,不得不承认,此次能够渡过难关,真得感谢那个姓陈的。

  临近马车,皇帝陛下绕路走回先前停步的荷塘栏杆旁,她沉默片刻,与身边的老国师问道:“听说马上就要开始最新的三教辩论了?”

  韩-光虎点点头,“之前因为那场大战,拖延了好些年。”

  姚近之犹豫了一下,问道:“以国师的身份,能够旁听辩论吗?”

  韩-光虎哑然失笑,摇头道:“我只是一介武夫,可没这个资格。当年在金甲洲那边,即便有个国师身份,一样无法参加这种大事中的大事。”

  姚近之点点头,似乎有些遗憾。

  约莫是提到了金甲洲,老人便难免有几分思乡之情。

  皆有所念人,相隔远远方。

  姚近之亦是眼神迷离,神色恍惚。人在远方,也在心乡。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