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 水浒逐鹿传

第571章 相(求订阅!)

水浒逐鹿传 任鸟飞 6557 2022-05-06 01:45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水浒逐鹿传 三三小说网【333books.com】”查找最新章节!

  

  …

  入冬以后,京东路一带盗贼蜂拥而起,北方各地形势突然变得严峻起来。

  这无疑让本就难过的大宋国,更加雪上加霜。

  蔡京一党趁机吵嚷,白时中与李邦彦名望太轻,担当不了宰相大任,无力压服天下,他们呼吁请蔡京重新出山。

  宋国现在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国家没钱,而且到处都需要用钱。

  更为关键的是,会搞钱的王黼已经被赵佶拿下了,剩下的白时中、李邦彦、蔡攸等人,溜须拍马样样在行,让他们搞钱就一块白瞪眼了。

  这不禁让赵佶想起,当初蔡京在位时,他随便挥霍的幸福日子,进而动了重新启用蔡京为相的念头。

  朱勔此时很得宠,当初他父子逼反东南民众一事早已翻篇,赵佶对他的宠信尤胜从前。

  见赵佶有意复启蔡京为相,跟蔡京一直很亲近的朱勔力劝。

  于是,宣和六年十二月,赵佶给蔡京写下一份手诏:“朕执权乘要,以正主道,赋事图功,责在大臣。比年以来,任非其人,政失厥中,明发怵惕。念我烈考之谟训,修革蛊弊,庶几持循,肆命近弼,置司讲议。太师致仕蔡京辅朕初,载诞著硕,肤属闵劳,以官职之事,即安里闾宪,其言行尚有赖焉。《书》不云乎:‘询兹黄朆,则罔所愆。’京可兼领讲议司,听就私第裁处,仍免签书,毋致勤劳,以称朕贵老贪贤之美。”

  就这样,蔡京重新出山,兼领讲议司,仍领三省事,五日一赴朝请,至都堂治事,又一次登上了大宋的政治舞台。

  蔡京第一次任相是崇宁元年七月,那年蔡京五十六岁,赵佶二十一岁。

  当时,大宋正面临着两条道路的选择,要么走改革之路,要么走保守之路,新党与旧党为此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刚执政不久的赵佶,迫切想有一番作为,于是他毅然选择了“绍述父兄”即走改革之路,并选择蔡京作为首辅大臣。

  蔡京对赵佶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决心尽死以报。

  蔡京上台后,迅速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崇宁变法热潮,国家面貌很快就焕然一新。

  可崇宁五年二月,任相不足四年的蔡京因专权而被赵佶罢相。

  当时,蔡京虽然相位已退,但他在朝内精心构筑起的人脉关系还在。

  因此,仅仅十个月后,即崇宁五年十二月,蔡京便复出,第二次任相。

  一直到大观三年六月,又有不少大臣弹劾蔡京专权,以至于赵佶也开始讨厌起蔡京,遂蔡京二次罢相。

  那年蔡京已六十三岁,他以为自己从此可以告别政坛了——当时,他虽然已经下台,但仍不断遭到政敌的攻击,因此,他被迫离开东京,到杭州居住。

  政和二年二月,蔡京忽然接到赵佶御笔手诏,历数蔡京之功,并召蔡京回京。

  蔡京喜出望外,举家又迁回东京。

  四月,赵佶在内苑太清楼宴请蔡京,让亲王作陪,令蔡京感动不已。

  五月,赵佶下诏,令太师蔡京落致仕,三日一至都堂议事。

  于是,蔡京第三次出任宰相。

  蔡京那次出任宰相,时间长达九年。

  那九年,是蔡京人生最辉煌的时期,也是宋徽宗时代最辉煌的时期,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北宋最顶峰、最鼎盛的时期。

  蔡京第三次罢相,与收复燕云战略有关。

  赵佶刚开始启动“联金灭辽收复燕云”这一战略时,蔡京是极力赞成并积极推动的,但后来他的态度慢慢发生了转变。

  蔡京的态度之所以发生转变,一是因为他对童贯总是越过他单独向赵佶奏禀不满,二是因为他意识到了大宋的孱弱以及边境并没有做好打仗的准备,害怕冒然挑起战争,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

  有一次,赵佶在禁中曲宴宰执,酒酣后大家一起泛舟。赵佶忽然发给童贯一张纸片,令他告诉蔡京,请大家对收复燕云之事进行表态,如果同意就在纸片上签名。

  蔡京拒绝签名,说:“容仔细面陈,难便书名。”

  蔡京对收复燕云消极的态度,让赵佶认为蔡京老了,于是让年富力强又积极支持收复燕云的王黼代替蔡京。

  这里说一句题外话。

  如果蔡京不再次复相,以蔡京此前的政绩,他纵然不能成为一代名相,也绝对是一个合格的宰相,不会成为六贼之一。

  可惜,蔡京太贪恋权势了。

  如今,蔡京又被赵佶请出来,第四次任相。

  这年,蔡京已经近八十岁,已目盲不能书字,足蹇不能拜跪,凡是需蔡京签署的文件,他皆让季子蔡绦为之,甚至连上朝奏事也由蔡绦来代替。

  蔡绦每次上朝,侍从以下皆迎揖,呫嗫耳语,堂吏数十人抱文书以从。

  蔡绦的趾高气扬和耀武扬威,引起一众大臣的强烈不满。

  而这其中最为不满的就是白时中与李邦彦——他们虽然身为宰相,但几乎没有处理任何公务的权利,只能按照蔡绦签发的文书来处理事务。

  虽然朝中大臣对蔡绦畏之如虎,但蔡攸不怕,他根本就没把这个小弟放在眼里,而且他还在暗中寻找搞掉这个小弟的有力证据。

  此前,赵佶曾有提拔蔡攸为相之意,可很多人都明确表示反对:“蔡六岂堪作相!”,蔡攸于是落节钺,仍领枢密院事。

  蔡攸虽然没甚么才干,但他对于爬上宰相宝座,还是非常热心的。

  而只要搞掉蔡绦就可以逼退蔡京,他蔡攸就有希望爬上宰相宝座。

  李邦彦等人煽风点火,极力挑拨蔡攸与蔡京、蔡绦之间的矛盾——他们希望借蔡攸之手来打击蔡绦嚣张的气焰。

  宣和七年正月,奉议郎尚书司封员外郎许亢宗奉旨出使金国,祝贺吴乞买荣登大金皇帝宝座。

  路过燕京时,许亢宗惊讶的发现,燕地出现了极为严重的饥荒,父母食其子,甚至有病死的尸体插纸标于市集之上卖钱,别说是平民百姓,就是大宋的士兵都饿得骨瘦如柴,很多士兵甚至硬生生的饿死了。

  其实,面对这一情况,赵佶也尝试着改变。

  去年,赵佶将保障燕京粮食供给的任务,下达给靠近燕京的河北、河东和京东等路,而各路转运司官员又将粮食数额分摊到了民众的头上。

  由于缺乏运输力量,各路转运司官员还特别要求百姓,必须将粮食运送到燕京缴纳。

  为了运送一石粮食,沿途运费要花上十几石甚至二十几石粮食,这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甚至灾难。

  再加上,这两年河北、京东等路连年发生灾荒,收成很不好,饿殍遍地。

  各地于是相继爆发了多起抗捐风暴或农民暴动事件,少者几百人,多者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此起而彼伏。

  影响比较大的有,山东的张万仙,人数达十万;山东的张迪,人数五万多;河北的高托山,号称有三十万人;其他两三万者不可胜数。

  说到这里,赵佶和宋国得感谢李衍和水泊梁山。

  这些义军,以及那些饿得受不了了的民众,最后或主动或被动(被宋军撵的),全都聚集到了胶东半岛,然后被水泊梁山的人运往九州等八郡,否则仅这些层出不穷的义军就够宋国喝一壶的。

  其实,最开始,赵佶和宋国也不想将这些灾民给李衍、给水泊梁山。

  可那些灾民见宋国连最后的活路都不给他们,是真拼命,而且很多宋军将士也不忍心阻止灾民们的最后生路。

  后来,李衍干脆派人跟宋国谈,答应给宋国五十万斤好铁,换这些灾民。

  赵佶君臣综合考虑过后,才不再阻拦李衍招募这些灾民。

  如此一来,两河、京东西、浙西水,环庆、邠宁、泾原等地的灾民纷纷往胶东半岛迁徙,然后被水泊梁山迁往九州等八郡。

  (河东和燕地离胶东半岛太远,而且宋国严禁这两地的民众离开——此二地关系到宋国的国防,而且连年战乱已经让些二地流失了不少人口,宋国怎么可能再放这两地的民众离开?)

  数月之间,水泊梁山就招募到了六七百万灾民,而且这个数量还在快速增加。

  虽说有水泊梁山帮宋国缓解灾民和暴动的压力,但对宋国而言,今年仍是多灾多难。

  正月,河东、陕西等地突然发生大地震,多地房屋倒塌,民众伤亡和财产损失都很严重,甚至就连东京汴梁都有震感。

  二月初,赵佶听闻燕山大饥,立即下诏,要求自京师运米五十万斛至燕山,并点名令工部侍郎孟揆亲往措置。

  孟揆率领船队自京师出发,沿大河北上,从保信沙塘进入潞河,然后运达燕京。

  此时,大权在握的蔡绦,肆为奸利,赏罚无章,遣使四出,诛求采访,喜者令荐之,否则劾之,中外搢绅,无不侧目。

  而且,蔡绦还仿效王黼设立的应奉司,创置了一个宣和库式贡司——其实,蔡绦此举也是在为赵佶和宋国筹钱,不过因为他的手段不够高明,宣和库式贡司也成了他被攻击的把柄。

  蔡绦的狂妄恣肆,让蔡攸极为气愤,他暗中加紧搜寻搞掉蔡绦的证据。

  功夫不负有心人,蔡攸终于在蔡绦写的一本名叫《西清诗话》的书中发现了有力证据。

  在这本书中,蔡绦竟敢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言论,这就是罪证——赵佶前不久曾下诏,明令严禁引用苏、黄文集,否则以违制论。

  与此同时,蔡绦还有一个更大的把柄,被白时中和李邦彦抓住了,那就是蔡绦利用职权,破格提拔大舅子韩梠担任户部侍郎。

  白时中和李邦彦上朝弹劾蔡绦,指责他窃弄权柄,以权谋私。

  蔡攸更狠毒,他甚至向赵佶提建议,处死蔡绦。

  赵佶对蔡绦的表现早有耳闻,也早就很不满,于是下令流放蔡绦。

  蔡京闻讯急忙进宫哀求。

  赵佶看在蔡京的面子上,免除了蔡绦的流放处罚,勒令蔡绦停职,并撤销对蔡绦的赐出身敕。

  这时候,赵佶对蔡京很失望,他知道今日之蔡京已非昔日之蔡京,他希望蔡京能主动提出辞呈。

  可是,蔡京留恋权力,迷恋权力,迟迟不肯交出宰相大权。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