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 燃烧的海洋

第七章 太空战

燃烧的海洋 闪烁 6113 2022-05-06 04:5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燃烧的海洋 三三小说网【333books.com】”查找最新章节!

  

  中日战争爆发时波澜不惊,发展却非常迅速,七月一日夜间迎来了第一个高潮。

  这天晚上,主角是中国空军,准确的说是空军的天兵。

  早在二零一五年底,也就是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后不久,还是副总参谋长的黄峙博就批准建立了天兵。此后,黄峙博曾经三次考虑把天兵提升为独立兵种,但是受军队内部因素影响,特别是空军反对,都没能落实。腾耀辉出任总参谋长之后,天兵得到充实,不过仍然没能成为独立兵种。

  事实上,这并不重要。

  从规模上讲,中国天兵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此外,中国天兵是两支具备空天作战能力的军事力量之一。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在二零三四年初首飞的TZ-1型空天战斗机。

  可惜的是,这种被空军给予厚望,投资数千亿元搞出来的空天战斗机还在试飞,不具备实战能力。

  没有空天战斗机,中国天兵还有其他作战手段。

  八点刚过,部署在新疆自治区西部地区的战略防御部队率先出手,向近地轨道上的日本军用卫星发射了数枚反导导弹。

  该部队,正是天兵的作战力量。

  与美国不一样,中国天兵在组建时是一支防御性部队,主要为战略防御服务,并且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战略防御司令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天兵”并非正式称呼,“战略防御部队”才是军方代号。

  说得直接一些,空军的战略防御系统都编在天兵名下。

  与之相比,美国空军的空天作战部队更加注重进攻,战略防御由专门机构负责,与空天作战部队无关。

  中国天兵更加重视防御,与国情有直接关系。

  只是,即便是防御部队,也具备一定的进攻能力。

  比如,中国天兵在这场战斗中首先使用的CC-1A型反导导弹除了能够拦截射程在五千公里以内的弹道导弹之外,还能攻击四百公里以内、轨道高度低于六百公里的近地目标,比如人造卫星。

  要知道,人类发射的航天器中,百分之九十在近地轨道上。

  此外,中国天兵还有另外一种战略防御导弹,即CC-2A,能够攻击轨道高度在一千五百公里以下的太空目标。

  这两种导弹,足以摧毁任何一个对手的绝大部分航天器。

  以太空作战为准,中国天兵无疑是一支进攻性力量。

  这时候,就能明白为什么要冠以“战略防御”的名称了。早在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就签署了《外太空非军事化国际公约》,承诺不在外层空间部署与使用进攻性武器装备,但是并不限制进行防御性作战,因此打着防御的旗号,才不会受到制约,也能更有效的控制军备竞赛的影响范围。

  归根结底,中国的太空技术实力远不如美国,如果军备竞赛扩大到外层空间,肯定占不到便宜。根据天兵提交的报告,美国有能力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摧毁中国的所有卫星,而中国却没有同样的实力。

  所幸的是,日本的太空实力远不如美国。

  CC-1A升空后五分钟就离开了大气层,一级发动机脱离后,弹头在二级发动机的推动下逼近目标。

  与所有战略防御导弹一样,CC-1A使用的是动能战斗机,以撞击方式摧毁目标。

  地面指挥中心内,控制员能够通过弹头上的微型摄像机,实时掌握交战情况,直到弹头撞上目标。

  攻击非常顺利,八点十分不到,第一次拦截取得圆满结果。

  此时,更大规模的拦截行动已经开始,部署在中国本土二十多个省份的战略防御部队以由西向东的方式,先后投入战斗,用CC-1A与CC-2A拦截经过中国本土上空的日本军用卫星。

  因为卫星必须在轨道上运行,即便是军用卫星也不具备及时变轨机动能力,所以很难对抗反卫星导弹的直接攻击。

  只是,导弹仅为一种反卫星手段。

  CC-2A的最大射高只有一千五百公里,所以无法对付高轨道卫星,比如运行在三千公里以上的遥感侦察卫星、数千公里处的导航卫星、大椭圆轨道上的战略预警卫星、以及地球同步轨道上的通信卫星。

  所幸的是,日本没有导航卫星、也没有战略预警卫星,通信卫星以商业用途为主,所以攻击对象主要是侦察卫星。

  对付轨道高度在一千五百公里以上的侦察卫星,必须使用其他手段。

  主要就是激光致盲武器。

  所谓的“激光致盲武器”,就是用高能激光束照射卫星,烧毁卫星上的敏感设备,比如暴露的通信天线、微波雷达天线、光学照相设备、太阳能电池板等,使卫星暂时或者永久性丧失工作能力。

  与导弹发射时的壮观场面相比,激光致盲武器在使用的时候非常安静。

  事实上,激光致盲武器的攻击效率高得多,只需要持续照射五秒钟左右,就能瘫痪一颗大型卫星。

  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当时中国天兵只有两套激光致盲武器,一套部署在新疆的吐鲁番盆地,一套部署在山西太原附近。在大约十分钟的交战行动中,两套激光致盲武器总共攻击了二十一个目标。

  结果非常理想,二十一颗日本卫星全部瘫痪。

  八点二十五分左右,第一轮反卫星作战结束。

  因为有部分日本卫星处在地平线以下,所以在接下来的四个小时内,中国天兵还将进行四次反卫星作战。

  战斗结束的时候,日本的八十六颗军用卫星都将完蛋。

  从时间上看,天兵的作战效率非常惊人。

  只是,天兵不仅仅负责进攻,还要负责防御,主要就是保护中国的军用卫星系统,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补充卫星网络。

  为此,在进行反卫星作战时,天兵调整了所有重要军用卫星的运行轨道。

  从战略角度讲,最重要的就是战略预警卫星。

  这些卫星的主要价值就是监视潜在对手,特别是核大国的战略导弹部队,在敌人发射战略导弹之后发出警报。依靠这些卫星,中国的战略防御系统能够获得十到十五分钟的预警时间。如果没有这些卫星,仅依靠地面的超远程预警雷达,预警时间不会超过五分钟,根本来不及进行战略转移。

  所幸的是,中国的战略预警卫星的轨道高度在五千公里以上。

  有能力攻击中国战略预警卫星的只有美国,日本的反卫星能力,最多只能威胁到近地轨道上的卫星。

  真正需要照顾的,正是轨道高度在一千公里以下的侦察卫星。

  事实上,几乎所有图像与雷达侦察卫星的工作高度都在一千公里以下。不是这些卫星不能部署到高轨道上,而是为了保证成像质量,特别是图片的分辨率,必须尽可能的降低轨道高度。

  与日本相比,中国军用卫星系统的规模大得多。

  战争爆发前,仅侦察卫星就有四十六颗,另外还有三十六颗导航卫星、二十二颗通信卫星、十二颗战略预警卫星与八颗军用广播卫星。所有侦察卫星、三分之一的导航卫星与八颗通信卫星在近地轨道上。

  这些卫星极易受到攻击,得尽快转移运行轨道。

  可惜的是,所有导航卫星与通信卫星,以及少数侦察卫星不具备变轨机动能力,或者已经用光了燃料。

  两个小时内,天兵只转移了不到四十颗卫星。

  十点过,日本的反击行动开始了。

  因为拥有较为完善的导弹防御系统,所以日本的反卫星能力不容小觑。

  在十点过五分开始的第一轮反击中,就有十四颗卫星被日本的反卫星导弹击毁,还有两颗卫星遭到高能激光照射。

  可以说,这是一场“无声”的战争。

  在太空中,没有空气做介质,声音无法传播,因此再猛烈的爆炸,也只能看到火光,听不到声音。

  当时,在空间站内的宇航员非常有幸的目睹了交战过程。

  用一名欧洲宇航员的话来说:漆黑的太空在一片耀眼的闪光之后再次便得暗寂,时隐时显的暗红色光芒,如同超新星爆发般夺目;人类文明八十年的努力,在战争面前尽然如此脆弱不堪;当光芒逝去、绚丽不再的时候,无边无际的黑暗笼罩了寰宇,直到东方出现明亮的曙光。

  也许,这家伙在当上宇航员之前是个诗人。

  只是,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

  在人类进入太空时代八十年后,战争边疆终于突破大气层,寂静的外层空间成为新的战场。

  这个战场上的战斗更加残酷。

  七月二日天亮时,外层空间的战斗结束。

  日本军用卫星系统彻底瘫痪,而中国天兵正在为扩大攻击范围做准备,即打击具有军事用途的民用卫星,比如电视广播卫星,属于通信公司的通信卫星,用于资源探测的遥感卫星等等。

  虽然中国的军用卫星系统也遭到重创,但是没有完全丧失使用能力。

  战争天平已经倾斜,如果没有外来援助,日本将在开战后三天之内丧失制天权,从而丧失制信息权。

  对现代战争来说,丧失制信息权等于战败。

  那么,日本有可能丧失制信息权吗?

  可以肯定,只要美国不希望日本迅速战败,就会在必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向日本提供至关重要的战场信息。

  信息不是物质,不需要用船只、飞机运送。

  美国真要这么做,谁也阻止不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