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书的故事

书的故事第一章 活的书

书的故事 伊林 3430 2022-05-08 00:18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书的故事 三三小说网【333books.com】”查找最新章节!

  

  世界上的第一本书长什么样子呢?

  是在印刷厂印制的还是用羽毛笔写成的呢?是纸质的还是其他材质的呢?如果至今还存在这“第一本书”,那可以在哪家图书馆找到呢?

  假设伊凡先生生日那天,报信人来找他。

  据说,从前有一个怪人,为了找到第一本书,他曾跑遍全世界所有的图书馆。他整天坐在堆积如山的书中,那些书早已发黄,散发着霉味儿。他的衣服和靴子都布满一层厚厚的灰,犹如风尘仆仆的旅人,沾满路上的尘埃。后来,他从紧靠书柜的一架高高的梯子上掉下来摔死了。但假如他再活一百年,也仍将一无所获,因为世界上的第一本书,早在他出生前几千年,就已在泥土中腐烂了。

  世界上的第一本书跟现在的书完全不同。那本书有手有脚,不躺在书架上,它能说会道,甚至能唱歌。也就是说,那是一本活的书—人—书。

  那时人们还不识字,也不会书写,既没有文字和纸张,也没有墨水和羽毛笔,古老的传说、法律和宗教信仰不是保存在书架上,而是在人类的记忆里。古人虽然死了,但传说却保留了下来。我们之所以把传说称为“传说”,是因为它们是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通过口口相传,这些传说会有一些差别,有些细节被添加了进来,有些细节被遗忘了。时间不断锤炼、打磨那些传说,宛如流水磨光石头。关于某个勇敢的首领的传说,变成了某个勇士的故事,那勇士既不怕箭,也不怕枪,能像狼一样在林中奔跑,像雄鹰一样在空中翱翔。

  在我们这里,北方至今还生活着一些说书人,他们大都熟知那些无人记录的勇士故事。其他民族也曾有过类似的说书人。

  在古希腊,人们就经常吟唱关于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战的故事—《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许多年过去之后,这些故事才用文字记录下来。

  说书人,希腊人又称之为说唱家,每逢宴会他们都是嘉宾。说书人背靠高高的柱子,坐在刻有花纹的椅子上,他的七弦琴则挂在头部上方的钉子上。宴会接近尾声时,一大盘肉和篮子里的面包都吃完了,人们把双耳金酒杯挪开后,吃饱喝足的客人们就等待着说唱家的表演。这时说唱家就取下七弦琴,拨动琴弦,开始吟唱明君奥德修斯和勇士阿喀琉斯的伟大故事。

  说唱家的歌虽然优美,但我们的书更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花几块钱在书店买到一本《伊利亚特》,而且书还很方便,可以放进口袋,它不求吃喝,也不会生病或死亡。

  因此,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活图书馆的故事

  从前,罗马有一个腰缠万贯的商人,名叫伊采尔。关于他的财富,流传着许多奇闻异事。

  他的宫殿大得能够装下整座城市。每天有三百人来伊采尔家做客,他家的餐桌不是一张,而是三十张。

  伊采尔会用最美味的菜肴来款待客人,他们不仅可以享用美味佳肴,而且还可以相互间进行风趣诙谐的谈话。

  伊采尔应有尽有,唯一缺的只是学识,他的阅读能力也极其糟糕。那些人在他家酒足饭饱后都偷偷嘲笑他。

  饭桌上,伊采尔不懂得谈话的技巧。假如他偶然插话的话,他就会发现,客人们都在强忍着笑。

  他虽然无法忍受这种情况,但却懒得坐下来读书,更不习惯于埋头苦读。伊采尔为改变现状思索良久,最后终于想出个办法。

  要是我们能熟记书中的一切,那就不需要再上学了,也不需要老师的讲解了。你不能问一本书所有的问题,但随时可以问老师你不明白的地方啊!

  他嘱咐自己的管家,从众多的奴仆中,挑选出两百个最有才华和最聪明的人,每个人被指定熟记一本书,比如有人背《伊利亚特》,有人背《奥德赛》等等。

  管家竭尽全力,奴仆们也挨了不少打,伊采尔的想法终于实现了。他何必苦读书,他有活的图书馆啊。在酒席谈话间,他只要对管家使个眼色,在墙边一言不发的奴仆中,立刻就会有人走来,说出一句符合情境的名言。于是,人们就按书名使唤那些奴仆,一个叫伊利亚特,另一个叫奥德赛,再一个叫埃涅阿斯纪……

  伊采尔终于心满意足了。在罗马,人们都在谈论前所未见的活图书馆。但好景不长,伊采尔炫耀自己的伎俩没几天,意外就发生了,整个罗马又都嘲笑起这个目不识丁的土豪。

  像往常一样,用餐完毕,人们开始谈论各种深奥之事,这次谈论的是古人如何宴饮。

  “关于宴饮,《伊利亚特》里有一处精彩的描写。”伊采尔说道,并对管家使了个眼色。

  但管家不去对奴仆使眼色,反倒双膝跪地,声音颤抖,战战兢兢地说道:“对不起,老爷!伊利亚特今天肚子疼。”

  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尽管现在图书馆众多,书籍成千上万,但如果没有活的书的话,也行不通。

  要是我们能熟记书中的一切,那就不需要再上学了,也不需要老师的讲解了。你不能问一本书所有的问题,但随时可以问老师你不明白的地方啊!

  除了活的书,还有活的报纸。活的报纸比印在纸上的报纸活泼有趣得多!我们在剧院看到的表演,也比我们在书上读到的剧本更精彩。

  但假如活的书只是偶尔对我们有益的话,那活的信件真是百无一长了。

  古时候,人们还不会写字,自然也没有邮政系统。假如有什么重要的消息需要传达,人们就会派遣报信人,报信人会一字不差地复述嘱托的内容。

  如果我们现在仍用报信人,而不是邮递员,那会怎样呢?未必能找到每天能熟记几百封信的人。如果找到了,也未必会有什么好结果。

  假设伊凡先生生日那天,报信人来找他。

  等待客人的伊凡先生打开门问:“有什么事吗?”

  “有您的信。信中说:亲爱的伊凡先生!祝您生日快乐!您是否早已出嫁?请于中午十二点就西多女士的抢劫案出庭。请她常来我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