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灵异 迷墓风云

第5章 再生人

迷墓风云 q韦云 3434 2022-05-07 12:15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迷墓风云 三三小说网【333books.com】”查找最新章节!

  

  这斯里兰卡前总统投胎的事情在外国早已被传得沸沸扬扬了,具体也就是说一个才刚刚两岁不到的孩童,竟然每天都会像已故的总统一样行佛教礼,并且还认识已故总统生前的许多同事。

  当然那些表面的东西都是可以人为教出来的,也许是孩童的父母一直给孩子灌输了有关已故总统的信息呢!

  可有一件东西那是绝对做不了假的,也就是孩童准确无误的说出了已故总统住所的情况,甚至就连一些比较隐私的东西藏放在什么位置也都精准无误。

  这个转世案例一经专家之口复述出来,立马便给再生村笼罩上了一层厚重的神秘色彩。

  紧接着村里的干部也站了出来为村民辩护,声称他们村子并没有开发什么旅游业,完全就不需要用这种造谣生事的方式来吸引游客的眼球。

  至于这个村子的民风那就更不用多说了,大多都是地地道道的侗族人,这侗族人素来就有一片他们自己活动的区域,根本就不去接触外界那些争名逐利的东西,所以完全没有理由去撒那么大的一个谎言。

  这种种的情况都指明了再生村的再生人似乎确有其事,不过这也使得再生村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引来了一些热衷于轮回玄学之士的关注。

  而不死郎君所讲故事中的主人公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出场的,那位主人公其实说白了也就是再生村里毫不起眼的一名农妇罢了。

  不过这位农妇的事迹却很快让她成为了再生村里最具神秘色彩的再生人,原来这位农妇在接受某报记者调查再生人的新闻线索时,无意间道出了自己不仅拥有前世的记忆,而且还是带着前世的东西转世的。

  这一消息顿时犹如晴天霹雳一般,瞬间便让取材的记者如同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地追问农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而那农妇本性淳朴,眼见事情已经开了头,于是也不再藏着掖着的了,直接将她耳根处的一个殷红印记露给了记者看。

  记者一开始还并不明白农妇的意思,一头雾水之余,还是带着闪烁不定的眼神瞅了那个印记一眼。

  这不瞅不要紧,一瞅还真把记者吓得一个踉跄,险些就栽倒在了地上。

  原来记者瞅见的印记上面赫然竟是一个人的名字,当然一个普通的人名并没有什么骇人的地方,可那个人名的字体却让记者不禁感到毛骨悚然,心情久久无法平复。

  其实谁都知道侗族人一直以来就有自己的文化传承,虽然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可是他们非常注重自己的语言,一般在农妇这样年纪的人都是不会去接触汉族语言的,那就更别说文字了。

  更何况那个农妇耳根处的名字要是简体中文的话,兴许记者还一点都不觉得意外,但偏偏那个名字的字体乃是一九七七年以后就很少出现在大陆人视野里的中文繁体。

  要知道中文繁体那可是民国时期盛行的字体了,后来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各地都开展了扫盲组,教那些不识字的中下贫农、工人阶级学习文字。

  但因考虑到繁体字不易学习,便用简体字渐渐的替代了繁体字,直到七七年简体字大量推行,中文繁体字也就渐渐淡出了大众的目光。

  若那个时候还是废繁立简初期,记者看到这样的繁体字根本也就不会觉得稀奇,毕竟人的习惯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说改就能改正过来的。

  而如今新中国都成立好几十年了,大街小巷的牛皮癣广告都见不着半个繁体字了,可在一个就连汉族语言都没接触过的侗族农妇耳根上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离奇的繁体字呢?

  幸亏那个记者的脑子还算灵活,很快他就想起了还有一个地方一直仍在使用繁体字,那便是咱们祖国的宝岛台湾。

  于是记者大胆猜测,农妇耳根处的繁体名字会不会是某位台胞的杰作呢?

  毕竟自打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华夏大地以后,台胞返乡的数量每年都在递增,指不定农妇家里兴许就招了一位台胞来做乘龙快婿呢!

  然而农妇却很直接的打消了记者的那种想法,并坦言自己耳根处的印记源于前世的父亲之手。

  记者在听到这样一个离奇的说法时,宛如被雷击中一般,整个人顿时都懵了,脑子那是一片浆糊,接下来的采访也就被迫中断了。

  几天以后,记者心情彻底平复下来,并事先做足了心理方面的准备,这才再次登门继续取材。

  而这一次的采访,记者的收获更是丰富,他不仅知道了农妇耳根处的印记由来,同时也弄明白了有关农妇前世的身份。

  原来通过这个农妇讲述,她的前世本是民国时期一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只是命运多舛,红颜薄命,这位千金小姐早早便香消玉殒,踏上了黄泉路。

  由于这位千金小姐走得太过突然,她的父亲一时接受不了这样的噩耗,所以也跟着一病不起了。

  而这慈父躺在病床上弥留之际,却不忘交代妻子用他的印章给已故的爱女留下了一个印记,说是下了黄泉避免走散了。

  当然慈父留印这件事并非出自农妇之口,农妇只是道明了耳根处的印记是前世父亲的名讳,其它的讯息都是记者通过许多资料库的老档案才查询到的。

  至于那个千金小姐丧命一事,曾经还被一度奉为了民国十大奇案,至今都未查清她是死于绑匪勒索钱财,还是醉汉见色起意,要不然记者也不可能在尘封多年的老资料里,找寻到有关那位慈父的信息。

  不死郎君的故事讲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正听在兴头上的我差点还以为自己是在茶馆听说书呢,竟险些就去接话说“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了。

  当然那都是我闲暇时听说书听得太多了的缘故,情不自禁便会想起那句说书人的结束语,不过听说书可跟我不爱听故事是两码子事。

  我听说书那是因为工作需要,必须得了解古代文化,以便下地之时可以做到知己知彼,从而少在墓室里吃些苦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