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者榆疗我饥 愿得乐土共哺糜——陈子龙《小车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故事里的文学经典——明诗 三三小说网【333books.com】”查找最新章节!
云间诗派 明诗殿军
明末江南云间诗派异军突起,在七子派之后又掀起了复古的浪潮。但是此次复古不困顿于具体的章制法度,因为此时的明王朝已经摇摇欲坠,外族铁蹄不断侵扰,家园破碎,百姓哭号的境况渐渐上演。所以云间诗派的诗歌大都展现出高华雄浑,悲壮沉郁的气魄,将明清交替的时代内涵通过诗歌展现出来,为的是鼓励别人,也鞭策自己。其中最着名的代表就是陈子龙和他的弟子夏完淳。陈子龙在社会环境的不断变迁中一次一次重树自己,从美艳多情的才子歌《玉蝴蝶·美人》到苍茫雄壮的义士歌《九日登一览楼》,陈子龙走向了人生创作的巅峰。而其小友兼弟子夏完淳却在少年时代就经历了师父和父亲的殉国和战乱的残酷,幼小的心灵迅速成熟,写下《别云间》这样的慷慨陈词。这一时期的诗歌之所以负有独特魅力,就是因为其中饱含着动人心魄的忠诚之心和勇敢之心,而其中的故事也是那般雄壮凄美,让人唏嘘不已。
自笑无端 近来憔悴为谁生
——陈子龙之年少多情
陈子龙
陈子龙,字人中,改字卧子,号大樽,南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陈子龙最后成为明末的英雄人物,也是受时代所迫。他的英雄气质是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慢慢形成的,所以显得更加真实。明中期,倭寇经常来中国的沿海地区进行骚扰侵犯,有一次倭寇竟将战线推进到江南一带。据传,一股50~70人的倭寇竟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们登陆后深入腹地,到处杀人掠货,如入无人之境。最后竟然越过杭州北新关,经淳安如安徽隰县,迫近芜湖。围绕南京兜了一个大圈子,然后趋秣陵至宜兴,退回至武进。以后虽被歼灭,但是他们杀伤的据称有四千多人。陈子龙祖上虽然世代以务农为本,但他的祖辈就有人曾跟随抗倭英雄戚继光立下功劳。到陈子龙的父亲一辈,开始以读书起家。陈父陈所闻很注重陈子龙的教育,精心培养子龙。
相对于很多明代文人,陈子龙虽算不上早慧的人,但也很有才。他在28岁时考中了进士。据说陈子龙考中进士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的。他总共考了三次,第一次没考上,据说是因为卷面不整洁,有涂改的现象。主考官周延儒虽然很欣赏陈子龙,但是由于这个小问题怕另一权臣温体仁来找自己的麻烦,于是舍弃了陈子龙,陈子龙不幸落榜。他的才华被当时的权利争斗埋没了。当时子龙还很年轻,心中实在咽不下去这口气,写了个万言书,想上奏朝廷,被陈继儒拦了下来。倒霉的是第二次考试又遇上了温体仁。这次温体仁作主试官,又没有录取他,原因是温体仁很排斥复社文人,而陈子龙是复社的中坚力量。
在陈子龙的科考过程中,他的妻子张氏对他予以了很大的支持。陈战的妻子是传统社会标准的“好妻子”。家务事完全由张氏操持不说,她还自觉肩负起管教陈子龙的任务。张氏与子龙有一女,张氏严厉禁止女儿与子龙过多接触,怕女儿会影响陈子龙的学习。张氏一直不能给陈子龙生出男孩,还主动给陈子龙纳妾。别人娶妻,陈子龙娶回来“半个妈”。实际上古代社会很多正室都是这样的,只不过没有张氏这样强势而已。这样的“好妻子”,陈子龙挑不出半点儿毛病,因为都是为他好,虽然这种好他不想要。这个小小的原因加上当时烟花场所的合法性让陈才子想找寻一个佳人来解除生活的无趣。在这个时期,陈子龙写了很多美艳的诗词,如:
玉蝴蝶·美人
才过十三春浅,珠帘开也,一段云轻。愁绝腻香温玉,弱不胜情。渌波泻、月华清晓,红露滴、花睡初醒。理银筝,纤芽半掩,风送流莺。
娉婷,小屏深处,海棠微雨,杨柳新晴。自笑无端,近来憔悴为谁生。假娇憨、戏揉芳草,暗伤感、泪点春冰。且消停,萧郎归矣,莫怨飘零。
这首词写得香艳欲滴,真是风流才子流连温柔乡里的作品。终于有一天,陈子龙一生的最爱来到他面前,就像词里说的“愁绝腻香温玉,弱不胜情”。她的出现让陈子龙第一次体会到心动的感觉。这个名媛就是明末名妓柳如是。
柳如是
柳如是本名杨爱,还有说叫影怜的。柳如是对四书五经、诗歌辞赋都非常喜欢,经常翻阅。后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一句,化用“如是”作为自己的艺名,可见柳如是是个懂诗词的文化人。柳如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就精通诗律,擅长书法。再加上她生得非常美貌,性情又高傲,一般人根本就入不了柳姑娘的法眼,一时间艳名远播。
柳如是与陈子龙一见钟情。英俊潇洒、侃侃而谈的陈子龙在柳如是眼里就好像神一般,他不同其他男子那样随便。他对她的尊重和他的才华让柳如是觉得找到了世上的真男子。但是陈子龙家教很严,陈柳两人分分合合,最终还是受到陈子龙家人的反对,尤其是张氏甚至给陈子龙纳了妾,也不同意陈子龙与柳如是交往,最终两人伤心分手。陈子龙北行的时候,柳如是还写过送别诗:
送别
念子久无际,兼时离思侵。
不自识愁量,何期得澹心?
妄语临岐发,行波托体沉。
从今互为意,结想自然深。
离别的恋人缠绵而凄苦。柳如是作为一个女子很害怕,没有安全感,对这段不好把握的恋情,她需要一个约定,一个“互为意”而不是单相思的约定。陈子龙回应的是:“同心多异路,永为皓首期。”但是最后他并没有遵守诺言。
木兰花令·寒食
愁杀匆匆春去早,又恨恹恹春未了。
罗袜痕轻映落花,玉轮碾处眠芳草。
当日香尘归后杳,独立斜阳人自老。
不须此地怨东风,天涯何处消魂少。
分手后,陈子龙对柳如是念念不忘,写下很多孤独凄清的诗作来抒发自己的思念和苦闷,但是这段感情还是结束了。后来柳如是嫁给了钱谦益,听说陈子龙殉国的义举,非常感慨,而且还劝告钱谦益要像陈子龙一样做个真丈夫。可是钱谦益并没有自杀的勇气,或者说他还没有施展自己的才华,还留恋人世。可是柳如是却自杀殉国,可见她不仅才貌双全,还是个勇敢的义士。
陈子龙早期的诗辞藻非常华美,他本来就很重视诗文的色泽和词汇的运用,他很喜欢高华宏润的感觉。他在诗中表现了他的主张:
遇桐城方密之于湖上,归复相访,赠之以诗
仙才寂寞两悠悠,文苑荒凉尽古丘。
汉体昔年称北地,楚风今日满南州。
可成雅乐张瑶海?且剩微辞戏玉楼。
颇厌人间枯槁句,裁云剪月画三秋。
“厌人间枯槁句,裁云剪月画三秋。”这联最能体现他对诗文用词要精心打磨的要求。
风流摇落无人继 独立苍茫异代心
——陈子龙之第一次转身
陈子龙在文学创作上很推崇王世贞。在这方面,陈子龙很有主见。他不管大家如何评价七子派,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的体会。他曾写过一首诗来缅怀王世贞,也来抒发自己苦闷的心情:
重游弇园
放艇春寒岛屿深,弇山花木正萧森。
左徒旧宅犹兰圃,中散荒原尚竹林。
十二敦盘谁狎主,三千宾客半知音。
风流摇落无人继,独立苍茫异代心。
弇园在江苏太仓,这是一座清幽秀美的园子,也是陈子龙所仰视的大文豪王世贞的故居。当时王世贞弃官回乡,建了这座园子,一度成为文人墨客雅集的重要场所之一。大家谈经论道,赋诗作画,好不愉快。那时的明朝仍处于相对和平的时期,现在陈子龙带着对先辈的仰慕来到了这里。诗人其实不止一次来过这里。十年前,他和夏允彝相伴来过这里,老名士坐在王世贞的弇园里骂王世贞的东西不可学,秦汉文章不足学,甚至曹、刘、李、杜的诗也不值得学。这样的说法气得陈子龙直跳脚,这样轻易的否定差点把陈子龙的暴脾气激出来,要和这老家伙好好理论一场。现在呢?这空空的宅子,总给人一种人去楼空的怅惘之感。李攀龙回想着王世贞操柄文坛二十年,三千宾客奔走门下的辉煌好像就在眼前。可是大家已去,文坛的风华也随之摇落,无人继承。可是陈子龙站在这个院子里虽与先辈不在同时代,却穿越时空与其精神相通,告慰了王世贞的英灵。
青青者榆疗我饥 愿得乐土共哺糜
——陈子龙《小车行》
一个时代的凋零必然体现在各个方面,文坛的衰落也是明朝的政权摇摇欲坠的迹象之一。陈子龙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己,慢慢地由一个风流才子,变成了一个有责任感、积极救国的“战士”。这样的成长让他摆脱了个人情爱给他带来的痛苦,而心系国家和人民也让他的思想境界更加开阔。所以他后期的诗作也更加吸引人。
战乱饥荒
小车行
小车班班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出门茫然何所之?青青者榆疗我饥。愿得乐土共哺糜。风吹黄蒿,望见墙宇,中有主人当饲汝。叩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
这首诗写的是京城大旱后,紧接着山东又经历了严重的蝗灾,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大家都勒紧裤腰带,停止一切消耗体力的运动时,一对夫妻却推着车从家里出来了,他们这是要去哪儿呢?其实夫妻俩也不知道,只见夫妻俩都看着榆树叶。原来是出来找食物的,可能家中还有老人和小孩子等着吃饭呢。本来看见一户人家,想看看有没有吃的,结果连锅都没有。自然灾害加上政权的衰败腐朽,即使是在京师这样的大城市都会出现这样的景象,明朝的快速灭亡也就可想而知了。
双飞日月驱神骏 半缺河山待女娲
——陈子龙之第二次转身
明朝灭亡,陈子龙回到家乡。他登上一览楼,心中想到了反清大业的实现实在渺茫,但他不愿苟活于世:
九日登一览楼
危楼樽酒赋蒹葭,南望潇湘水一涯。
云麓半函青海雾,岸枫遥映赤城霞。
双飞日月驱神骏,半缺河山待女娲。
学就屠龙空缩手,剑锋腾踏绕霜花。
清军的铁蹄踏着破碎的河山入关了。明朝廷乱作一团,但也有保持冷静的大臣。其中有一个叫左萝石的人,他请求朝廷派他去议和。虽然他对清人这次侵略的意图估计得不准确,但是这样的胆量已经非常难得。明朝廷那些缩头乌龟本来还看到一些希望,可是清人没有遵循“两国开战不斩来使”的承诺,扣留了左萝石,并且残忍地杀害了他。这样做就是要告诉明朝廷,这次我不是小打小闹,我真的要吞了你,统治中原。陈子龙感慨左萝石“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惨剧,为他写了一首诗:
易水歌
赵北燕南之古道,水流汤汤沙皓皓。送君迢遥西入秦,天风萧条吹白草。车骑衣冠满路旁,《骊驹》一唱心茫茫。手持玉觞不能饮,羽声飒沓飞清霜。白虹照天光未灭,七尺屏风袖将绝。督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可惜六合归一家,美人钟鼓如云霞。庆卿成尘渐离死,异日还逢博浪沙。
陈子龙将左萝石比作荆轲,死于敌手,灵魂飘零异乡。其实再早一些时候,陈子龙还写过一首诗也是以荆轲为比喻,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渡易水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当时陈子龙看见南朝廷上至皇上下至群臣,都及时行乐、醉生梦死的样子,他感到非常痛心,于是用这首诗来讽刺明朝廷即使有荆轲这样的义士,也无济于事。其实当时外族还没有吞并的心,只是常来掠夺。可是纵容只会让敌人的胆子越来越大,当时的陈子龙已经有了这样的预想。
清军入关让陈子龙开始积极投身救国事业,但不幸被清兵捕获。陈子龙的好友设法转移目标保全陈子龙,让陈子龙逃脱。可是陈子龙竟然端坐在厅堂里,坦然地像个旁观的人。清兵很不温柔地将陈子龙从座位上“请”了下来,陈子龙又一屁股坐在地上。审讯官陈锦问陈子龙:“你为什么造反呀?”陈子龙瞅了他一眼说:“我又没兵,怎么造反?”“谁不知道你是七省总督?”陈子龙笑着说:“又错了,本朝只有七省总漕,没总督(总督是清朝的说法)。”陈锦又问:“那你为什么不剃发?”清代建立政权后要求男子剃去额头上方的头发,后面编辫子。但是汉民族的传统文化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损”。清人也许想从根本上让汉人服从统治,要求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甚至以此理由进行屠杀。陈子龙一脸无辜的样子说:“当然要留着头发,这样好有脸面去地下面见先皇。”后面陈子龙的回答还夹杂着各种方言,让审判的人都听不懂。因为,他已经说清楚了,他要去见先皇去了。接着押送的途中,陈子龙就挣脱束缚,跳入水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等那些官兵把他捞上来的时候,他已经在黄泉路上了。他不知道,虽然他是投水而死,但他的头还是被割了下来残忍地挂在船上。可是那高贵的头颅像是活的一样,无所畏惧地看着这个混沌颠覆的世界。
恸哭六军俱缟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伟业《圆圆曲》
《圆圆曲》中的陈圆圆原名邢沅,又字婉芬,是江南苏州的一个名歌妓,她先被外戚嘉定伯周奎携往北京,预备送入宫中供奉掖庭,但她没有得到皇帝的垂幸,竟被遣出宫。一说她再回周邸后,于宴席上为吴三桂所识,并订约聘娶。《圆圆曲》将吴陈情事从初识、定情、分离、被掠到团圆作了生动的描绘与渲染,但在这当中一个严肃的主题却始终贯穿于全诗。
陈圆圆
这一主题就是代表着当时多数人,特别是入清的故明士大夫,对吴三桂叛明投清所怀的愤激与讽刺。诗以极其精巧的结构把这个主题和吴陈情事融汇在一体。在诗的开端,作者用诗句来申述他的主题:“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燕。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这也就是全诗的要领。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我们看到在甲申事变发生了急剧变化之后,这时跃居于权力中心的是建立了新政权的建州奴隶主贵族集团。那些怀着亡国的沉痛哀恨的士大夫,他们所面对的是新入关的统治者,而不再是甲申这一历史悲剧。
圆圆曲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
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座客。
座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晳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樽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陈圆圆本来是苏州名妓,不仅貌美,最重要的是资致甚佳,蕙心兰质,绝代风华。她还擅长昆曲,见其风貌者,无不醉心;听其小调者,无不觉身处幻境,可谓名妓中的名妓。但是有一天她得知她被人赎了身。她可是这园子的摇钱树,能买得起她的不仅银子要多,身份也必定不凡。然而当她看到买主的时候大概心都凉透了,那人竟是个猥琐的老头。这个老头正是当朝崇祯帝的爱妃田妃的父亲田宏遇。实际上陈圆圆担心过了头,田宏遇是想用她讨好当朝皇上。于是陈圆圆就跟随他们一干人回到了京师。没想到她没有妃子命,皇帝以陈圆圆出身娼妓,将陈圆圆遣送出宫。这可是件大事呀,很多贵族都想一亲芳泽,但是这机会给吴三桂得了去。吴三桂买了陈圆圆做妾。陈圆圆就这样像一件商品被人倒买倒卖,没有丝毫的自主权。但是没想到,她最后竟遇上了一个真正爱她的人,他们二人同时也成了千古罪人。在陈圆圆被买卖的过程中,清兵的铁蹄已经威逼京城,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李自成的势力最强。李自成为了让吴三桂投降,掳走了吴三桂的软肋陈圆圆。吴三桂大怒,投靠了清兵,为清兵开关,为明朝败绝埋下重要一笔,并且夺回了陈圆圆。这就是吴伟业版的“陈圆圆与吴三桂的故事”。实际上吴伟业写成《圆圆曲》离吴三桂叛变已经很久了。据说吴三桂看到《圆圆曲》后非常惭愧,还亲自登门,向吴伟业表示自己的悔恨。吴伟业写《圆圆曲》的缘由,来源于与陈圆圆有过交情的歌妓卞玉京。一次偶然的机会,吴伟业与卞玉京相遇,两人交谈甚欢,卞玉京给吴伟业讲述了她所了解的陈圆圆。而吴伟业虽声称自己是铁杆明遗民,但是他也没做出什么义举表明自己的立场,所以受到他人诟病。这时他突然间想到,可以通过痛斥叛匪来表明自己的身份。于是他写成了千古绝唱《圆圆曲》。有很多人认为《圆圆曲》并不符实,最不符实的就是陈圆圆在其中充当的角色。有人说陈圆圆在清军入关之前就已经死了,有人说当时李自成俘虏了吴三桂的一家等等。抛开这些不谈,甚至抛开吴三桂的叛国不谈,单看吴三桂为陈圆圆怒发冲冠还是很凄美的,对陈圆圆来说这是一场一生难忘的温情剧。
毅魄归来日 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别云间》
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父子
这首诗是明末着名爱国斗士夏完淳写的,夏完淳(1631-1647年)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乳名端哥,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很多版本的中学教材都选入了这首诗,可谓耳熟能详。诗中描写了明末清初的换代历史,山河破败,国家沦亡,英勇的志士一个一个被历史的洪流淹没,在这样的境况之下,诗人看着苍天,心中想:你如此高宏宽广,为什么没有我们可以走的路呢?我就要赶赴黄泉了,心中多么不愿离开我的家乡,不愿离别我的亲人呀。可是诗人最后两句却一扫前面的阴霾,慷慨地说:如果真有魂魄不死之说,我将继续战斗,高举征伐之旗赶走敌寇。诗人气魄宏大,情感丰沛,读来让人震撼不已。
这首诗写于夏完淳一生快要终结的时候。从诗中“已知泉路近”就可以知道,诗人不仅在和故乡告别,还要和自己的生命告别。这首诗是他被清兵抓捕押解的路上吟唱的,而此时的夏完淳其实只有16岁。有多少人觉得自己16岁的时候还是懵懂少年,还没有生命的意识,还不懂得活着的价值。可是对于夏完淳来说,他已经在这浓缩的16年里经历了太多不平凡的事情。
夏完淳生于明崇祯四年,也就是公元1631年。这一年离崇祯帝自缢身亡有十三个年头了。他死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一生在世仅仅十六个年头。但是在这短短的十几年里,他活得风生水起,魅力四射。夏完淳的神童系数可以达到十颗星了。一般情况下,古人寿命较短,要是谁能活到七十以上,就算高寿了。而很多古人也存在早慧的状况,大概是因为知道死亡率很高似的,所以很多事情都提前经历了。比如两三岁就开始学习功课,在十几岁就结婚生子,然后考取功名。夏完淳4岁就能写一手好文章,甚至能看出他文采宏大飘逸。等到9岁的时候就出版了自己的书叫《代乳集》。很快他的老师陈子龙将他的一些诗也汇集到当时的名人诗歌选集里。
夏完淳的父亲夏允彝在夏完淳六岁的时候考中了进士,于是带着小完淳来到了京城。虽然这距离明朝灭亡只有七年,但是当时的北京还是繁华都市,仍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第一次跟随父亲出远门的小完淳非常快活,他见到很多新奇的事物,并且巧妙地体现在日常的小诗文当中。大文豪钱谦益早就听说了这个小神童,见到真人后也很惊奇这孩子的天资和性情。钱谦益还写了一首诗送给他:
赠夏童子端哥
端郞信不同,非我欲蒙求。
背诵随人诘,身书等厥功。
倒怀常论日,信口欲生风。
灯盏调声病,棋枰喻国工。
若令酬圣主,便可压群公。
不见轩辕后,天师称小童。
可见夏完淳的才华非常出众,当时文坛的长辈们对他非常赞赏,期望也很高。夏完淳与钱谦益的相遇将会深深地埋藏在钱谦益的记忆中。因为相对于夏完淳的一心复国,不屈而亡的壮举,钱谦益的贰臣行为将永远成为他不可抹去的污点。
夏完淳之所以成为风云人物,不仅仅因为他才学过人,还有一点就是他小小年纪就心怀天下,对国事非常关心,有着不同于孩子的心志:
游城东五贤祠
安昌千嶂合,绵亘复嵯峨。高峰隐云际,日照涧生波。驾言往东隅,祠宇倚山阿。青池映绿草,峭阁响鸣珂。肃肃瞻遗像,徘徊起啸歌。巍兹五君子,讲学潜幽坡。依师被谗逐,亮节不改初。苾芬永怀报,济济士民和。山川自今古,大道长不磨。
完淳先描写了五贤祠的景色,进而向深处着眼,歌颂五子永怀济民之心的优良品质。可见小完淳怀揣着一颗成熟的心呐!
五贤祠
黄土十年悲故友 青山八月痛孤臣
——夏完淳《寄荆隐女兄》
其实夏家这一代的孩子都有着卓越的才情,夏完淳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她们不仅端庄淑德,文化水平也很高。夏完淳在很多诗里都提到家姐,可见两人关系是很亲密的:
寄荆隐女兄
书剑天涯转自亲,孤帆漂泊迥伤神。
自怜愁立寒塘路,独恨行吟泽畔身。
黄土十年悲故友,青山八月痛孤臣。
当年结客同心者,满眼悠悠行路人。
女兄就是姐姐,完淳的姐姐夏淑吉,字美南,号荆隐,又号龙隐,是夏家的嫡长女。她很有长姐风范,她与夏完淳不是同一个母亲,但是对待完淳非常亲厚。她也颇有文学才华:
闺怨
碧天明月影迟迟,翠袖轻寒香露滋。
海内风尘劳客梦,江东罗绮擅文辞。
频惊桂棹移前渚,时整花钿立小墀。
子夜明灯犹未寝,鱼笺珍玩感婚诗。
这首诗曾获得陈维崧的好评,说她的诗句清新绮丽,夏家不只有能写出《大哀赋》的才子夏完淳。也就是说,夏淑吉虽为女子,其才华可以和夏完淳媲美了。
孤雁行
孤雁天际飞,哀鸣万里音。侯氏有佳士,妃我贤女儿。翡翠垂其肩,珠玉结其襟。阿弟搴裾泣,送姊出我门。江波日夜流,令我怀沉沉。入堂拜舅姑,侯氏称嘉宾。二载未归宁,俨然抱外孙。家君婴簪组,将入炎河滨。阿姊置画舫,送我之虎林。执手河梁上,酌我温琼樽。衣以杂彩衣,从风扬缤纷。阿母默不语,垂泪沾衣襟。阿父拜王母,顾儿报主恩。阿弟拜吾姊,分袂离悲深。征帆入南去,回首无故人。爷娘不顾女,但有唤儿音。寒风正萧瑟,鸾皇忽已分。遗孤拊柩泣,阿爷不曾闻。日月忽如驰,俄顷成三春。秋高父母归,长叹空江浔。尚见故时树,不见故时人!爷娘走入户,高堂无老亲。拜哭抚灵几,忧来不可任。孤儿在左右,呼舅何殷殷!借问姊何在,姊在堂之阴。膏沐勿复理,镜台遗轻尘。庭有双鸳鸯,交颈振哀吟。日暮悲踟蹰,何以慰我心!
孤雁
夏完淳在家中的玩伴就是自己的姐姐和妹妹,三人友爱和睦。但是姐姐已经长成端庄的女子,侯家的公子就要来迎娶姐姐了。听说侯家是名门望族,侯公子不仅有才华,也有胸襟抱负,是个难得的好男儿。可是看着朝夕相处的姐姐就要离家,心里实在难过。过了两年听说有了小外甥,夏完淳很高兴,但是处在明清换代的混乱时期,侯家的男子精忠报国,可惜留下了姐姐和幼年的外甥。小外甥见到完淳脆生生地叫着舅舅,可是完淳看到家姐如一只孤雁,一个女子担起一家重任,非常心疼自己的姐姐。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姐弟之间的深情,更记录了夏淑吉的悲苦经历,更体现了战乱环境下,普通女子生活的不易。
与完淳同母的妹妹夏惠吉也是有名的才女,其作品也极佳:
二月雨霁,同静维栖止曹溪,并美南姊作
天涯风雨雁飞鸣,雨雪相依倍有情。
点点远山寒玉映,层层深树夜珠明。
论心此日欢方洽,惜别他时感又生。
便欲随君愁未得,梅花香梦隔蓬瀛。
完淳的姐妹都这样富有才情,也就不难理解夏完淳小小年纪就名声大噪了。夏完淳交往的人大多与他的父亲有关,夏父经常将夏完淳带在身边,参加文学聚会,游览名山大川。而夏完淳又一副少年老成的庄重模样,很多夏父的朋友都和这个小文友结成了忘年之交,比如亦师亦友的陈子龙(字卧龙,松江华亭人,明末才子)就是其中一位。
陈子龙第一次与夏完淳见面的时候还有一个小故事:陈子龙本来是去拜访完淳的父亲的,夏允彝总是把夏完淳领出来,一方面让完淳多接触一下有才学的人,另一方面当然不排除炫耀自己教子有方了。陈子龙一进门就看到桌上放着《世说》(《世说新语》,这本书是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陈子龙看到夏完淳个头虽小,气度不凡,于是问他:“诸葛靖躲身到厕所,不肯见想要和他叙旧情的晋世祖,其原因是晋世祖的父亲(司马昭)是诸葛靖的杀父仇人。而嵇绍竟然以身掩护晋惠帝(司马昭的孙子),自己被射死,而其父嵇康也是被司马昭所杀,二人忠孝之道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完淳恭敬地回答:“在同样的情况下,他们考虑的是自己的身份职责,一个是出仕为臣,一个是隐居山林,表现不一样,但是都符合道义。”陈子龙感叹道:“你道出了我的心声啊。”陈子龙竟然与这个十几岁的孩子之间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后来还做了夏完淳的老师。陈子龙忠心于明王朝,积极参与策划复明运动,但是起义相继失败。陈子龙因祖母年高九十无人奉养,于是暂时隐居为僧,而此时完淳的父亲已经殉国。等到陈子龙祖母过世后,陈子龙到夏允彝的墓前号啕大哭,陈说自己没有跟随而去的原因,无比悲痛。
肠断当年国士恩 剪纸招魂为公哭
——夏完淳《细林夜哭歌》
夏完淳在被清兵押解的路上,路过陈子龙居住过的细林山。此时陈子龙已经在黄泉路上了。
细林夜哭
细林山上夜乌啼,细林山下秋草齐。有客扁舟不系缆,乘风直下松江西。却忆当年细林客,孟公四海文章伯。昔日曾来访白云,落叶满山寻不得。始知孟公湖海人,荒台古月水粼粼。相逢对哭天下事,酒酣睥睨意气亲。去岁平陵鼓声死,与公同渡吴江水。今年梦断九峰云,旌旗犹映暮山紫。潇洒秦庭泪已挥,仿佛聊城矢更飞。黄鹄欲举六翮折,茫茫四海将安归!天地局蹐日月促,气如长虹葬鱼腹。肠断当年国士恩,剪纸招魂为公哭。烈皇乘云御六龙,攀髯控驭先文忠。君臣地下会相见,泪洒阊阖生悲风。我欲归来振羽翼,谁知一举入罗弋。家世堪怜赵氏孤,到今竟作田横客。呜呼!抚膺一声江云开,身在罗网且莫哀。公乎,公乎!为我筑室傍夜台,霜寒月苦行当来!
夏完淳回想与师父的相遇相知,饮酒谈笑,操戈赴难,恍惚间觉得师父还在眼前。可是皇上已自缢,恩师又投水,如今自己身上也披着枷锁,救国大业在自己身上是实现不了了,终于坚毅的面庞还是留下了泪痕。夏完淳大义凛然,十几岁的肩膀就扛起了起义的大旗,这和他父亲、师父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在幼年的时候,每日与父亲相伴大概是最开心不过了,可是这种美好在他13岁的时候戛然而止。清军入关,明人的一场场反抗战争以失败告终。清军首领想要让夏允彝投降,而夏允彝在一家老小面前将自己的头溺在后院池塘里,殉国而亡。这一场面是夏完淳心中的最痛。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因为父亲的行为是忠君爱国的证明,他不能阻拦。
夏完淳作
宝带桥边泊 狂歌问酒家
——夏完淳《宝带桥》
父亲和师父的行为激励着完淳,完淳孤身一人开始选择投靠的对象,继续父亲未完成的复国事业。他听说吴易的部队聚集在太湖流域,于是他乘船而来:
宝带桥
宝带桥边泊,狂歌问酒家。
吴江天入水,震泽晚生霞。
细缆迎风急,轻帆带雨斜。
苍茫不可接,何处拂灵槎。
宝带桥边的小舟上,一名少年饮酒歌啸,眉头紧蹙,胸中淤积着块垒之气,这就是要充当吴易幕僚的夏完淳。他看着云雾翻滚的天气就像救国大业一样不知去向。但是他还是希望自己脚下的小舟能乘风破浪,赶紧将他带到太湖。可是到了太湖,他的焦虑惆怅让他不知所措。其实夏完淳这个反抗清兵的亲身经历者最能体会胜算的可能性。他也许已经看到了自己的结局,但是他还是想为国家做些什么。他不愿意苟且地活着,然后自责一辈子,让后人戳着他的脊梁骨,骂他懦弱。
历史的车轮太巨大了,一个夏完淳是阻挡不了的。再加上吴易的轻敌,很快这次起义又失败了。夏完淳逃到家乡就被捕。
高堂弱息凭君在 极目乡关思惘然
——夏完淳之被捕
夏完淳的好友杜登春在虎丘石佛寺读书,看到有很多差役押解着一个小沙弥喝泉水。枉登春觉得小沙弥长得很像夏完淳,于是他就走近观看,没想到真的是完淳。心中非常惊讶,于是与差役商量允许两人道别。夏完淳握着朋友的手赋诗一首。也许有人觉得哭笑不得,都到这紧要关头了,还念什么诗呀。其实诗歌浓缩的语言和情感的绵长回味,在这个短暂紧迫的环境下出现是再合适不过了。
虎丘遇子高
竹马交情十五年,飘零湖海竟谁怜!
知心独吊要离墓,亡命难寻少伯船。
山鬼未回江上梦,楚囚一去草如烟。
高堂弱息凭君在,极目乡关思惘然。
夏完淳看到自己的好友内心很激动,先回味了两人的交情,告诉杜登春自己这次就要赶赴黄泉了,可是上有两位母亲,下有未出世的孩子,今后也只能凭好友照应了。自己再不舍得家乡和亲人又怎么样呢,都是枉然呀。后来杜登春一路跟随,陪伴夏完淳走完最后一程。
明末战乱
夏完淳被抓走了,家里就剩下了嫡母、生母、妹妹和怀孕的妻子。四个女子每天以泪洗面。夏完淳的生母陆氏是夏家的妾室,而嫡母盛世又没能生育出儿子,按照古代的法度,完淳要过继到嫡母手中抚养。好在盛氏是个很善良的人,她待完淳如亲生一般,对他的教育虽严厉,但是经常给完淳和生母陆氏留出相处的空间。这一天盛氏收到完淳的诀别信《狱中上母书》。完淳先陈述了自己将死,实在不肖,无以报答,接着安排了家人今后的生活,最后表达了自己将死的痛苦来源于两位母亲无人孝敬,妻子怀孕也需要照顾,最重要的是大业未成的不甘。当盛氏读到:“嫡母慈祥贤惠,千古难得这样的好母亲”的时候无限心酸,嘴里念叨着完淳的名字,抚心痛哭。陆氏在一边看着,也很急切,她知道儿子不能直接提及她,但是也感受得到儿子对她的爱和关心。完淳死后,陆氏写下了悼亡儿子的诗:
追悼
锦瑟苍凉忆旧踪,芳年行乐太匆匆。
焚香帘幕图书静,得月楼台笑语通。
人并玉壶丘壑里,才分彩笔黛螺中。
只余华表魂归去,夜夜星辰夜夜风。
从上面可以看到完淳是一个宽厚孝敬的人,但是当他遇到屈节投靠异族之人时,他的利爪很快就伸出来了。过常州时,不期而遇同乡宋徵舆(字辕文),之前宋徵舆与陈子龙、李雯并称云间三子。这时宋徵舆适擢清朝进士第,夏完淳乘机作《毘陵遇辕文》诗嘲讽他:
毘陵遇辕文
宋生裘马客,慷慨故人心。
有憾留天地,为君问古今。
风尘非昔友,湖海变知音。
洒尽穷途泪,关河雨雪深。
看到宋徵舆衣冠楚楚的样子,完淳心中非常凄苦苍凉。瞬间眼前的这个人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朋友了。现在自己被困穷途,但是他也不愿像宋徵舆变节保身。
很快完淳就被押解到南京,关在曾经太监居住的地方。他觉得把这个地方充当监狱是一件很尴尬的事,在这临时监狱里也没什么事,于是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写诗好了:
被羁待鞫在皇城故内珰宅
孤臣魂已断,况复见长安。
歌舞愁云散,池台落日寒。
重来中贵宅,空挂侍臣冠。
一片银铛影,还同剑佩看。
在这阉人的宫殿里,他的思绪漂移,亡国的过程在他脑海里一幕幕地闪现。可是夏完淳还是一身英气,调侃道:我身上这闪闪的镣铐,像不像英雄的佩剑?可见完淳气魄不凡了。
英雄生死路 却似壮游时
——夏完淳《简半村先生》
与夏完淳一同被捕入狱的还有他的岳父钱栴。钱栴实际上与夏完淳并不是一类人,但是好在还是有节操的。当年钱栴与夏家结为亲家很是自豪,一想到他聪明的女婿就眉开眼笑,只可惜一直没缘相见。这一天夏允彝带着完淳来拜访钱栴。这时钱栴正看家里戏班子演的《牡丹亭》。正在劲头上的他还陶醉着闭着眼,摇着头,跟着哼了几句。家丁突然来报说完淳父子来了,于是赶快撤了戏班子。他看见好友和一个十分俊俏的男孩气宇轩昂地走了过来,那气场让他这老头子都震撼了一下。钱栴也将两个儿子叫了出来,三个年轻人一会儿就聊成了一团。可是在钱栴眼里,两个儿子不论在才学上还是政务上都赶不上准女婿的风采。不过女婿就是半个儿,钱栴心里还是乐开了花。这样的公子和女儿真是天生一对呀。之后两家一直来往密切,钱栴也放下了他的戏曲段子开始参与复国起义。现在他和女婿都被关在监狱里,他幻想了一下自己身首异处的样子,不自觉地哆嗦了一下。他害怕了,怕死。夏完淳很快发现了岳父的异样,询问原因,得知岳父现在很怕死。一向对此咄咄逼人的完淳一改往日谩骂讽刺的激烈行径,竟然开始安抚开导岳父。他提起了当年钱栴、陈子龙和自己歃血为盟的景象,希望岳父能遵守当时的承诺,做个慷慨大丈夫。人人都想着劝生,可是在异族侵略、朝代更迭的时候,劝死的事情就不新鲜了。当时柳如是也劝钱谦益死,而且陪他一起死,可是钱谦益没舍得,最后他不得不承受超出他料想的后果。他投靠了清人,但是没想到人家并不领情,乾隆帝明白地骂他是贰臣,明遗民也骂他没节操,最后落得个里外不是人的境地。夏完淳写了一首《简半村先生》,来勉励岳父:
简半村先生
乐今竟如此,王郎又若斯。
自羞秦狱鬼,犹是羽林儿。
月白劳人唱,霜空毅魄悲。
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
这首诗极言真英雄不惧生死之事,就当是一次壮游。很快就到了提审的日子,他老早就听说提审人是洪承畴,心里骂了一声汉奸狗,也有了一番盘算。洪承畴见到完淳并不想杀他,他希望完淳能归顺清朝廷。这实际上是清廷给洪承畴布置的艰巨任务。洪承畴对完淳说:“你这小孩子,也不知道这社会的凶险,别人起义,你就跟着起哄,你看现在被人当贼人抓了吧,赶快承认错误,饶你不死,还给你官做,你说好不好?”完淳在心里把这老小子骂了个狗血喷头,但是面上却一副佯装不认识他的样子,梗着脖子说:“我听说过洪承畴先生是我大明朝的忠实栋梁,在与清人的杏山之战中壮烈牺牲。先帝听后十分悲痛,亲自悼唁,先生的壮烈行径感动华夏,也感动了我,我虽年少,可是有先生的榜样在,自然是当仁不让。”旁边的小吏听后一个个睁大了眼睛,好心提醒完淳,上面坐的就是洪承畴。完淳一副“你开什么玩笑的样子”,冷笑了一声说:“先生为国捐躯已经过世很久了,你们是什么东西,敢假托先生的名字侮辱忠烈。”接着还破口大骂,小吏们都难以束缚他。洪承畴当日虽拍着胸口向上级保证一定能感化说服这小子,可是现在显然无法驾驭这突发的场面,于是先把完淳押了下去,自己先擦擦汗,冷静一番。平静下来的洪承畴知道这孩子是掰不过来了,决定杀了他。
公堂讥讽洪承畴
九原应待汝 珍重腹中儿
——夏完淳之死
夏完淳被带下去的时候觉得临死还能出一场恶气,真是爽快。但是他也知道,他离死又近了一步。看着自己的老岳父,想到了自己家中待孕的妻子,那个和他一样只有十几岁的妻子。他回想起自己在岳父家远远看到的那抹清丽的绿色和模糊的面庞。那是他们第一次见面。没想到当他掀起妻子盖头的那一刻,她是那么明丽动人。虽然相处的日子那样短暂,可是妻子的善解人意、贤良淑德让他的生活充满了阳光,也让他真正享受了一个十几岁青年应该经历的最美好的事情。完淳想到她的小妻子,不觉吟出了深情的诗:
寄内
忆昔结缡日,正当擐甲时。
门楣齐阀阅,花烛夹旌旗。
问寝叹忠孝,同袍学唱随。
九原应待汝,珍重腹中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