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 诵读经典 感悟成长

第36章 击鼓①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诵读经典 感悟成长 三三小说网【333books.com】”查找最新章节!

  

  【拓展阅读】

  少年成才—孙权

  孙权是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字仲谋,孙权在小时候便跟着哥哥转战各地,见过世面,而且他又很爱读书,历史、文学各方面都广泛涉猎,这使得孙权初步具备了文韬武略。孙权有着开朗的性格,也很能容人。在父兄的军队中名望很高,在父亲战死后,有时还给哥哥出谋划策,让哥哥孙策大为惊讶,没想到弟弟竟有如此过人的谋略。孙策很高兴,在设宴招待宾客的时候,总是对弟弟孙权说:“你看,现在眼前的文臣武将,以后都会成为你的属下,辅佐你成就大业的。”为了让弟弟早日成材,孙策让他去做了一个县的县长,这时的孙权只有十五岁。

  公元200 年四月初四,孙策死,临终时,孙策将印信交给了孙权,对他说:“如果论率领江东将士征杀疆场,和天下豪杰逐鹿中原,你比不上我。但是如果论知人善任,合力稳定江东,哥哥我又不如你了。现在大任已经落到你的肩上,你自己好好努力吧。”孙策死的时候孙权年仅十七岁。孙权没有辜负哥哥的愿望,在二十七岁时联合刘备在赤壁大战中大败曹操,奠定了自己的霸业。

  思国怀乡篇

  《诗经》

  击鼓其镗2

  ,踊跃用兵。土国城漕3

  ,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4

  ,平陈与宋5

  。不我以归6

  ,忧心有忡7

  。

  爰居爰处8

  ?爰丧其马?于以求之9

  ?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10

  ,与子成说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 ?

  ,不我活兮 ?

  。于嗟洵兮 ?

  ,不我信兮 ?

  。

  【注释】

  1选自《诗经·邶风》。2镗(tāng):鼓声。其镗,即“镗镗”。3土国:在国都服役。漕:地名。4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5平:和也,和二国之好。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6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有家不让回。7有忡:忡忡。8爰(yuán):在哪里。9于以:于何。10契阔:聚散。契:合;阔:离。?成说:誓约。?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活:借为“佸”,相会。?洵:远。?信:誓约有信。

  【诗歌大意】

  敲鼓声音响镗镗,鼓舞士兵上战场。人留国内筑漕城,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要去调停陈和宋。长期不许我回家,使人愁苦心忡忡。

  何处居住何处歇,何处丢失了马匹?叫我何处去寻找?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生离与死别”,我已与她定誓言。我拉你手许诺道:“白头到老与你过。”

  可悲呀与你分离,不让我们来相聚。可悲呀那么长久,不让我实现诺言。

  【诵读提示】

  这是一首着名的爱情诗。全诗通过写一位卫国兵士远戍陈宋,久役不得归,回忆起新婚时与妻子的誓言,而残酷的现实却使誓言落空,将士卒长期征战之悲、夫妻不能团聚之苦表现得真切感人,表达了渴望归家与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诗从出征南行写起,再写了战后未归的痛苦,又写了当初与亲人执手别离相约的回忆,一直到最后发出强烈的控诉,次第写来,脉络分明,而感情依次递进。叙事中推进着感情的表达,抒情中又紧连着情节的发展,相得益彰,而自然天成。

  【自主探究】

  1.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本诗运用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诵读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烽火戏诸侯

  周朝有个周幽王,是一个非常残暴而腐败的君主,他有个爱妃名叫褒姒,长得非常美丽,《东周列国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来形容褒姒:“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褒妃虽然很美,但是“从未开颜一笑”。为此,周幽王下令:谁要能叫娘娘一笑,就赏他一千斤金子(当时把铜叫金子)。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点起烽火戏诸侯的办法,想换取娘娘一笑。这天傍晚,周幽王带着爱妃褒姒登上城楼,命令四下点起烽火。临近的诸侯看到了烽火,以为西戎(当时西方的一个部族)来犯,便领兵赶到城下救援。但见灯火辉煌,鼓乐喧天。一打听才知是周幽王为了取乐娘娘而干的荒唐事儿,各诸侯汗流浃背,狼狈不堪,敢怒不敢言,只好气愤地收兵回营。褒姒见状,果然淡然一笑。但事隔不久,西戎果真来犯,虽然点起了烽火,却无援兵赶到。原来各诸侯以为周幽王又是故伎重演。结果都城被西戎攻下,周幽王也被杀死了,从此西周灭亡了。

  由此看来,丢掉了“诚信”,不仅害人,也会害己,这提醒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必须牢记: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37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

  【唐】王维

  独在异乡2

  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3

  兄弟登高4

  处,遍插茱萸5

  少一人。

  【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山东:指华山以东诗人的家乡蒲州。2异乡:他乡,远离家乡。3遥知:远远地想到。4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5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诗歌大意】

  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总会思念起家乡。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

  【诵读提示】

  这首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而后笔锋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遥想亲人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想念诗人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

  【自主探究】

  1.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什么节日?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什么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把满腔思念都倾吐在哪句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诵读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着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38 别董大1

  【唐】高适2

  千里黄云3

  白日曛4

  ,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5

  不识君6

  。

  【注释】

  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2高适(700—765),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渤海蓝(今河北沧县)人。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3黄云:天上的乌云。4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5谁人:哪个人。6君:你,这里指董大。

  【诗歌大意】

  天空万里乌云,遮天蔽日,昏昏暗暗,北风吹雁,大雪纷飞。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诵读提示】

  这首送别诗别开生面。“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写送别的情景,千里黄云,日光昏暗,北风吹雁,大雪纷飞。在这样荒寒而又壮阔的背景下,诗人为好友送别。离别在即,两情依依,身怀绝艺的董庭兰还要在这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奔波,诗人自己也是漂泊不定,二人惺惺相惜。但是诗人笔锋一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劝勉友人不要担心前边路途上没有知己,这是在寒冷的风雪中送给友人的一缕暖融融的春意,是对友人的宽慰和劝勉,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

  【自主探究】

  1.“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怎样的画面?请用三个词语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送别主题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请列举一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诵读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旗亭画壁

  唐玄宗开元年间,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适齐名。有一天,冷风飕飕,微雪飘飘。三位诗人一起到旗亭酒楼去,赊酒小饮。正好有十多个梨园伶官和四位着名歌妓也来此会宴,他们三人便在旁边一边烤火一边观看。随即乐曲奏起,演奏的都是当时有名的曲子。

  王昌龄等私下约定:“我们三个在诗坛上都算是有名的人物了,可是一直未能分个高低。今天算是有个机会,可以悄悄地听这些歌女们唱歌,谁的诗入歌词多,谁就最优秀。”第一个歌妓唱的是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在壁上为自己画了一道。第二个唱的是高适的“开箧泪沾臆”,高适也为自己画了一道。随后王昌龄又添得一道。王之涣说,这几位为普通歌妓,唱的都是下里巴人。应看那位最佳的歌妓唱的是谁的诗。若唱的不是我的诗,将终身不敢与你们二位争衡了。待那名妓唱时,她轻展歌喉,声如黄莺,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果然是王之涣的诗,三人不觉开心地笑起来。

  诸伶因他们大笑而见问,知是王之涣等,非常高兴,即拜请他们入席。旗亭画壁,遂成典故。

  39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

  【唐】杜甫

  剑外2

  忽传收蓟北3

  ,初闻涕泪4

  满衣裳。却看5

  妻子6

  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7

  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8

  ,便下襄阳向洛阳9

  。

  【注释】

  1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2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3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4涕泪:眼泪。5却看:回头看。6妻子:妻子和孩子。7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乡,路途有宜人景色相伴。8即从:立即从……到…… 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长江三峡之一)。穿:穿越。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9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诗歌大意】

  剑门关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我要引吭高歌,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诵读提示】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 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关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他突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自主探究】

  1.诗中哪些动词把诗人初听官军收复了蓟北的惊喜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列举一篇杜甫与安史之乱有关的诗文,并体会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诵读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陆放翁遗诗仍忧国

  一位白发苍苍的衰颓老翁,卧病在床。他已85 岁高龄,他知道自己活不长了,但他心中老是牵挂着一件大事,一件未完成的事业。这件事萦绕在他心里,流露在他嘴里和笔下也已几十年了。他曾为之奔走奋斗,现在他明白自己已不能亲眼看到这个事业的完成了,这是他最大的悲哀。但他相信将来一定能够完成。想到这里,他突然来了精神,叫儿子拿来笔墨,他要挥毫写一首诗,作为他的临终遗嘱。他虽然面容枯槁,但两眼闪闪发光;两手瘦削,但笔锋遒劲有力。他一口气写完四句诗,才颤颤抖抖地递给身边的儿子。诗的题目是“示儿”。这位老人就是自号“放翁”的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示儿》诗只有28 个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这首洋溢着爱国深情的遗诗,真可谓“动天地而泣鬼神”。他震撼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激励他们奋勇斗争,反抗民族压迫,争取恢复中原。

  40 游子吟

  【唐】孟郊1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2

  行密密缝,意恐3

  迟迟归。谁言寸草4

  心,报得三春晖5

  。

  【注释】

  1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诗与韩愈并称“韩孟”。有《孟东野集》。2临:将要。3意恐:担心。4寸草:小草;萱草。萱草(花)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相较于西方的康乃馨。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与关爱。5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晖:阳光。

  【诗歌大意】

  慈祥的母亲手里握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行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诵读提示】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全诗无华丽的辞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自主探究】

  1.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临行密密缝”中母亲缝进衣服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怎样报答母亲?怎样报答母校、社会、祖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诵读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中国*之父—钱学森回国的故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使客居美国的钱学森心潮澎湃,他向夫人蒋英说:“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回去了。”那时,钱学森已是世界着名科学家,夫人蒋英也在音乐界享有盛誉。但祖国的召唤,使他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优越的一切。

  1950年,得知钱学森一家人准备离开美国时,美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 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之后,美国司法部签署了逮捕令,钱学森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周恩来总理与美国进行外交谈判,经过不懈努力,甚至不惜以释放1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条件,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作为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钱学森呕心沥血,做出了历史性贡献。1960年,在他领导下,我国研制成功了第一枚*。之后,他又亲自主持我国“两弹结合”的技术攻关和试验工作,于1966 年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枚*。1965 年,他向中央提出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于1968 年兼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新中国终于迎来了航天时代的黎明。

  41 忆江南

  【唐】白居易1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2

  。日出江花红胜火3

  ,春来江水绿如蓝4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2谙:熟悉。3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4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诗歌大意】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像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诵读提示】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传闻,而是作者的亲身体验与感受。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印象。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衬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自主探究】

  1.请你说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句“江南好”,流露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诵读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白居易遭排斥

  少傅白居易,文章居当时之首,却没有晋升到重要的职位。在此以前,刘禹锡在大和年间担任太子宾客职务时,与李德裕太尉同时分管东都。一日,刘禹锡拜见李德裕说:“近来有没有得到白居易的文集?”李德裕说:“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让人收藏起来了,但没有读过,今天因为您提及就看看吧。”等到他去打开看时,发现白居易的文章已经装满了书箱,埋没于灰尘之中。他随手又把书箱合上,对刘禹锡说:“我对于这个人,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他的文章精妙绝伦,为什么要再看呢。只怕扰乱了我的心,这就是我不愿意看他文章的原因。”白居易竟然被抑制到这种地步。

  做官的人,全都嫉妒他,都说:“有学者的才能,不表示有做大官的才能。”了解白居易的人能从他的应对文章中发现他治理国家大事的才能,可是却被当时的官场所排斥,就像贾谊在汉文帝刘恒的年代,不被卿相所了解一样。对此,人们都感到惋惜。

  42 泊秦淮

  【唐】杜牧1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2

  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3

  。

  【注释】

  1杜牧(803—约852),晚唐着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后人将他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2商女:酒馆里伺候客人的歌女。3*花:《玉树*花》的简称。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世多称为“亡国之音”。

  【诗歌大意】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花》。

  【诵读提示】

  诗的首句描绘夜景,渲染气氛,两个“笼”字把月夜江上冷凄景色摹写出来。次句点题。末两句表面上是批评“商女”唱“亡国之音”,实则把斗争矛头指向了醉生梦死的统治者。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自主探究】

  1.诗中前两句是写什么的?它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作者是在单纯斥责歌女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诵读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杜牧池州试孟迟

  杜牧在池州做刺史时,秉公执法,且很爱才,深受民众称颂。

  当时,青阳县有个书生叫孟迟,很有才学却屡考不中,只好流落乡间,在一个财主家里教私塾糊口养家。

  到了年底,财主却借口他儿子学业没有长进,诬孟迟误人子弟,想赖掉全年学费。孟迟很气愤,拉财主到青阳县衙门讲理。谁知县令是个贪官,又收了财主的贿赂。所以,孟迟一上堂,县令不问青红皂白,就将他乱棒打出衙门。

  青阳县属池州管辖,孟迟负屈含冤,便到池州告状。杜牧接过状子,看过后,就对孟迟说:“东家不给你学费,莫非你真的不学无术,误人子弟?”孟迟连忙叩头申辩:“学生虽然无知,但一年四季是尽心尽责的,自信能胜任。万望大人作主,给予明断!”杜牧笑着说:“你口说无凭,怎能轻信你一面之词,就草率发落?这样吧,我当面试试你!看如何?”孟迟一口应承:“请大人出题!”杜牧说:“你是私塾先生,就以‘私塾’为题吧!”孟迟略一沉思,便挥笔写了一副自述苦况的联句:

  伤心雨夜打蕉窗,点半盏残灯,替诸生改之乎者也;

  回首秋风归梧院,剩一支秃笔,为举家谋柴米油盐。

  杜牧一看,只见他写得工整贴切,生动凄苦,不禁暗暗佩服。但他转而一想,怕孟迟是用别人现成的佳句。于是,就对孟迟说,你既然会作联句,我再出个上联,你对对看?说罢,一抬头,只见一盏四方型宫灯高挂堂上,指着那宫灯出了上联:

  “半支蜡烛,点四方型宫灯,辉辉煌煌,光照东南西北,”孟迟想到自己教书之苦,立即对出下句:“三缗铜钱,教一整年私塾,辛辛苦苦,身度春夏秋冬。”

  杜牧见他对答如流,信其确有才能。于是,立即差人将财主传来,当堂重责四十大板,并罚加倍偿还学费。同时,对青阳县令给以降职处分。孟迟则被优礼相待,请到州学里担任督教。此后,杜牧公务之暇,常约孟迟讲学论文。在杜牧的关怀推荐下,笫二年,孟迟即科举考中进士。

  43 浪淘沙

  【南唐】李煜1

  帘外雨潺潺2

  ,春意阑珊3

  。罗衾4

  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5

  ,一晌贪欢6

  。

  独自莫凭阑7

  ,无限江山8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1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南唐后主。被称为“千古词帝”。代表作有《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2潺潺:形容雨声。3阑珊:衰残。一作“将阑”。4罗衾(qin):绸被子。5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6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7凭阑:靠着栏杆。8江山:指南唐河山。

  【诗歌大意】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锦被挡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刻的欢娱。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倚靠画栏,遥望辽阔无边的旧日江山。离别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就很艰难。像流逝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离开了,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诵读提示】

  这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的以歌当哭的绝笔词。词的上片用倒叙手法写梦醒后感情上的急剧波动;下片写凭栏时对人生的留恋。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此词的结束,亦暗示词人一生即将结束。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自主探究】

  1.“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一句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上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叙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诵读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

  又是一年七月初七,回想从前的繁华,再看眼下的凄凉,李煜不由得触动愁肠,填了一阕《虞美人》:小周后见后,对李煜说:“你又在这里愁思悲吟了,现在虽然背时失势,也需略略点缀,不可如此悲怨!况且隔墙有耳,你不过是怀思感旧,可外人听了,便疑是心怀怨恨了。自古至今,以诗词罹祸的,不知有多少。你我现处在荆天棘地中,万不可再以笔墨招灾惹祸了。”李煜叹道:“国破家亡,触处生愁,除了悲歌长吟,教我如何消遣呢?”小周后说:“你越说越不对了,时势如此,也只能得过且过,随遇而安,以度余生。从前的事情,不要再想了。今天我备了几样小菜,一壶薄酒,且去痛饮一杯。”说完,拉着李煜直入房内。李煜见桌上的菜肴倒也精致,便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道:“今日有酒今日醉,哪顾明朝是与非。我自来汴之后,将卿的歌喉也忘记了,今日偶填了两阕词,卿何不按谱循声歌唱一回呢?”小周后说:“我久已不歌,喉涩得很,还是畅饮几杯,不必唱了。”李煜哪里肯依,小周后没法,只得依谱循声,低鬟敛袂,轻启朱唇唱了起来,李煜则乘着酒兴,亲自吹笛相和。哪知这笛韵歌声,早被监视的人报知了太宗。

  太宗看了李煜的词,勃然大怒,说他“贼心不死,眷恋故园”。于是在李煜42 岁生日那天赐了毒酒给他。李煜明知酒里有毒,还是喝了下去,结束了自己亡国之君的生命旅程。

  44 泊船瓜洲1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2,钟山3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4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

  【注释】

  1泊船:停船。2京口瓜洲一水间:京口和瓜洲不过只隔着一条长江。京口:在长江的南岸,今江苏省镇江市。瓜洲:在长江北岸,今扬州南郊。一水:指长江。3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4绿:吹绿。5还(huán):回。

  【诗歌大意】

  (对岸的)京口和瓜洲不过只隔着一条长江,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岸江南的故乡呢?

  【诵读提示】

  这是一首着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寄寓了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自主探究】

  1.分析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用的妙处之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一水”指什么?既是一水之隔,诗人为什么不能回归家园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诵读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一字生辉

  相传,有一次,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抚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清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45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1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2

  !暖风3

  熏得游人4

  醉,直把杭州作汴州5

  。

  【注释】

  1林升(约1163—1189),字梦屏,平阳(今属浙江)人,是南宋擅长诗文的士人。题:写。邸(di):这里指旅店。2休:暂停、停止、罢休。3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即暗指南宋朝廷的淫靡之风。4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者。5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诗歌大意】

  美丽的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西湖游船上轻歌曼舞日夜不歇。游客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怎么还会记得丢失的北方领土,沦落的旧都!在他们眼里,杭州就是汴州,没什么两样。

  【诵读提示】

  《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刺诗,它针对南宋苟且偷安的黑暗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诗的前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写出临安城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直斥南宋统治者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自主探究】

  1.总结本诗的主题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词中“暖风”的用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诵读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宋高宗赐官

  宋高宗赵构退位后,自称不再过问朝政,其实也干预些政事。

  有一天,他去灵隐寺冷泉亭喝茶,有个行者对他照料得很殷勤,他打量了一番行者说:“我看你的样子不像个行者。”行者哭着诉说道:“我本是一个郡守,因为得罪了监司,被诬陷降罪,罚为庶人。为了糊口,得来此处投亲,干此贱活。”赵构当即说:“我明天替你去向皇帝说明。”回宫后果真对皇帝讲了,皇帝表示要复他的职。

  几天后他再去冷泉亭,见行者还在,他回宫后在与皇帝宴饮时便怒容满面。孝宗小心翼翼地问赵构为何生气,赵构说:“我老了,没人听话了,那行者的事,我几天前就同你讲了,为何不办理?”孝宗回答说:“我昨日已向宰相讲起,宰相一查,说此人是贪赃枉法,免他一死已经宽大,再要复职实在不行。”赵构却不顾这些,说:“那叫我今后怎么再见人,我已经答应他向你求情。”孝宗无奈,只得去对宰相说:“太上皇大发脾气了,那人即使犯了谋杀罪,你也得给他复职。”宰相只得照办。

  心有灵犀篇

  46 上邪1

  汉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2

  ,长命3

  无绝衰。山无陵4

  ,江水为竭,冬雷震震5

  ,夏雨雪6

  ,天地合7

  ,乃敢8

  与君绝!

  【注释】

  1上邪(yé):天啊!上,指天。邪,语气助词,表示感叹。2相知:相爱。3命:古与“令”字通,使。衰:衰减、断绝。4陵(ling):山峰,山头。5震震:形容雷声。6雨(yu)雪:降雪。雨:落,动词。7天地合:天与地合二为一。8乃敢:才敢,“敢”字是委婉的用语。

  【诗歌大意】

  上天呀!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直到这样的事情全都发生时,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断绝!

  【诵读提示】

  这是一首感情真挚、大胆泼辣的情歌。开篇三句指天发誓,直吐衷情。一个“欲”字既表现了女主人公不甘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精神,又写出了其欲相爱而不得的愤激之情。主人公以五种自然界中绝不可能出现的现象同时出现作为断情绝义的条件,表明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这首诗语言质朴、参差不齐、全无修饰,充分体现了汉乐府民歌感情激烈而直露的特色。

  【自主探究】

  1.作为一首表白爱情忠贞的誓词,作者以哪几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来比喻不可能的离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诵读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红叶题诗

  唐僖宗年间的一个傍晚,残阳西斜,秋风萧索,万物飘零。皇城宫墙外御沟河边,年轻的学士于佑看着秋意浓浓的红叶,随清冽的河水无语东流,不禁生出无限乡愁。忽然,他发现一片较大的红叶上面有墨印,便随手将叶子从水里拾起来。使他意外的是红叶上题着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看了看身边高入云端的宫墙,于佑把诗带回家藏到书箱里,但那首幽怨伤感的小诗始终让他难以释怀,每天夜里辗转反侧,眼前全是宫里那个落寞女子虚幻缥缈的身影。几天后,他也找来一片红叶,并题诗两句:“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置于御沟上游的流水中后,又怅然地在河边徘徊许久才离去。于佑将此事讲给几个同伴听,有人笑他痴愚,也有人被他这片心意所感动。

  人世艰难,命途多舛,于佑后来屡次应试落第,几近落魄不堪,于是在富室韩泳家教书。一天韩泳告诉他,唐僖宗放出后宫侍女三千,让她们回到民间婚配。有位叫韩翠苹的女子是韩泳的同姓,正住在韩舍,他愿为二人牵线结缘。当时于佑尚未娶亲,听得此言忙感激下拜。很快,于佑就在韩泳的帮助下与韩氏成家了。

  婚后二人感情很好。一天,韩氏在于佑的竹书篮中看见自己亲笔题写的那片红叶,问于佑哪里得来的,于佑如实告之。韩氏说:“妾在水中也得到一片红叶,不知是何人所做?”于佑取来一看,墨迹犹存,正是自己当年写下的。两人相对无言,感泣良久。

  这件事传开后,时人莫不惊叹,因为自红叶题诗到他们结为夫妇,中间已隔着十年的光阴。韩氏为此悲欢交集,提笔写下:“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47 行行重行行1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2

  行行,与君生别离3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4

  。道路阻5

  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6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7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8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9

  。弃捐10

  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释】

  1《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称其“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2重(chong):又。3生别离:是“生离死别”的意思。4相去:相距,相离。涯:方。5阻:艰险。6胡马:北方所产的马。越鸟:南方所产的鸟。“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借喻眷恋故乡的意思。7缓:宽松。这句意思是说,人因相思而躯体一天天消瘦。8顾反:还返,回家。顾:还。反:同“返”。9老:并非实指年龄,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青春易逝。10弃捐:抛弃。

  【诗歌大意】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地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飘荡的浮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诵读提示】

  这是一曲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以其“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诗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叙事委婉,抒情真挚,语言自然浅近、不加雕琢,艺术不迫不露,句意平远,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

  【自主探究】

  1.本诗除了写思念之情外,还有一丝女子对丈夫久别不归、滞留他乡的幽怨之情,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两个“相去”的语言环境是否一样?试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诵读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红豆的故事

  萧统,与其父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他不像他父亲梁武帝是一代枭雄,铁血男儿。这位太子喜好文史丝竹,贵而不骄,面静而内明。为了编辑《昭明文选》,不惜太子的身份只身来到顾山隐居。

  应该是一个杏花烟雨、春草漫过河堤的时节,许是腻了宫娥翠袖,许是伏案太久,萧太子信马由缰,来到城外。突然,一阵悠扬缠绵的古琴声顺风传来,萧太子寻声走进一座茶坊。弹琴的女子闻声抬起头来,但见她云鬓乌黑,生得面若桃花,穿着一身素净的布裙也难掩全身青春的活力。面对这位不期而遇的客人,女子浅笑盈盈,捧了一杯清茶过来。他心里一喜,那茶未曾喝到嘴边,却已先沁得人眼明心亮。

  从此,萧太子身边多了一个陪侍。夜深人静,竹林小楼,烛光摇曳,萧太子在专心地推敲词句,时而会心微笑,时而与身边的慧娘窃窃私语,江南的吴侬软语,和着竹林吹过的丝丝微风……

  转眼之间,《文选》书稿顺利完成,太子得回京了。面对巨大的身份差距,萧太子承诺定要紫盖香车迎慧娘回京。但慧娘仿佛早有所料,伸出一双纤纤玉手,捧着的是两颗红豆:离别后,见此豆如见君……萧统含泪转身上马飞驰而去。

  “宫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面对无望的等待,慧娘相思成疾,当萧太子和封建礼教经过一番斗争未果后,再来找慧娘时,已经是“红颜零落青草稀”了。萧统没有痛哭流涕,只是,在离别的旧地亲手种下那两颗红豆。回京后,萧统便一病不起,数月之后瞢逝。百年后他亲手栽种的两棵树竟合二为一。

  于是便有了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千古佳句。

  48 离思(其四)

  【唐】元稹1

  曾经沧海难为水2

  ,除却3

  巫山不是云。取次4

  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5

  半缘君。

  【注释】

  1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元稹诗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着有《元氏长庆集》。2曾经:曾经历过。沧海:大海。因海水呈苍青色,故称沧海。3除却:除了。4取次:循序而进。5半缘:一半因为。修道:作者既信佛也信道,但此处指的是品德学问的修养。

  【诗歌大意】

  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陶醉过巫山之云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

  【诵读提示】

  这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诗人对已逝妻子韦氏深深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比喻的手法,接连用水、云、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诗歌构思集中,意脉贯通。前三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最后一句画龙点睛,揭示主题。

  【自主探究】

  1.请分析诗歌前三句所用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半缘修道半缘君”一句在诗歌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诵读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高山流水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曾到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有一次,伯牙乘船至汉阳江口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道:“多么浩荡的流水啊!”伯牙不禁惊喜万分,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的影子。后来向一位老人打听,才知道子期已经不幸病逝。伯牙闻听噩耗,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凄楚地弹起了《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

  后人有诗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49 锦瑟1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2

  ,一弦一柱思华年3

  。庄生晓梦迷蝴蝶4

  ,望帝春心托杜鹃5

  。

  沧海月明珠有泪6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2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地。3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4庄生句:意谓旷达如庄生,尚为晓梦所迷。庄生:庄周。5望帝句:意谓自己的心事只能寄托在化魂的杜鹃上。望帝: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即杜鹃鸟。6珠有泪:传说南海外有鲛人,其泪能泣珠。

  【诗歌大意】

  锦瑟啊,你没有来由是五十根弦啊?这一音一节都让我回忆起逝去的美好年华。我曾经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爱心托付给杜鹃。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着,如月明沧海有泪成珠,过去生活的图景如同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如今追忆时才有,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诵读提示】

  这首诗是诗人由听奏瑟而引发的对年华的思忆和对身世的感伤。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首联叹华年之易逝,思旧而神伤;颔联借庄生、望帝故事,写出生离死别的无穷之悲;颈联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既追忆亡妇生前的明眸、美色和悲欢离合之情,又隐写现在可望而不可即、幻灭不可复追之痛;尾联言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才感到无穷怅恨,即在当时已是令人不胜怅惘,语意沉痛之极。

  【自主探究】

  1.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诗中用典故的句子,并体会其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诵读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望帝啼鹃

  上古时代,蜀地有一位部落首领,名叫杜宇,他带领臣民走出了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深受百姓爱戴,人们尊称他为望帝。当时,巴蜀东邻的荆州,有个叫鳖灵的人,因犯法被判了死刑,他不甘束手待毙,连夜越狱逃亡。到了蜀国,便去拜见望帝。望帝见他颇有一番治世壮志,任命他为宰相。鳖灵一上任,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使百姓富足,安居乐业。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因天气变暖,积雪消融,四川盆地成了水乡泽国,许多人流离失所。鳖灵带领数万名民工,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治理了水患,让蜀地百姓重建家园。当鳖灵凯旋回城时,望帝亲自出郭迎接,设宴为他庆功并将帝位禅让给鳖灵。不料鳖灵劣根未改,入主蜀宫后,骄奢淫逸,横征暴敛,搞得民不聊生。消息传到西山,望帝懊悔不已,郁郁病故。

  望帝死后,化作杜鹃,叫声十分哀怨凄苦,直至啼出血来。但是,他至死没有忘记他的人民。每到早春二月,他都在山中呼唤着“布谷—布谷”,催促百姓下田播种。因此人们又称杜鹃鸟为布谷鸟。后人遂用“望帝啼鹃”比喻冤魂的悲鸣。

  50 蝶恋花

  【北宋】柳永1

  伫倚危楼2

  风细细,望极3

  春愁,黯黯4

  生天际5

  。草色烟光6

  残照里,无言谁会7

  凭阑8

  意。

  拟把疏狂9

  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10

  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1柳永(约985—约1053)北宋着名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婉约派的代表词人。着有《乐章集》。2伫倚危楼:长时间依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3望极:极目远望。4黯黯:心情沮丧忧愁。5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6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7会:理解。8阑:同“栏”。9疏狂:狂放不羁。10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诗歌大意】

  春风轻轻地吹,那样温柔,含着愁意,我久久依栏远望,空旷的原野无边无际。油然而生的春怨千丝万缕,夕阳斜照碧色的草地,朦朦胧胧,那景致更是伤感迷离。我久久地无言站立,谁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意?

  本打算狂饮大醉一场,消我心中愁闷。可是对着美酒歌舞,虽然强装寻欢求乐,却感到索然无味。因为相思,可我为了你,我宁可忍受一切,日日消瘦,一再憔悴。

  【诵读提示】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自主探究】

  1.你是怎样理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这首诗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诵读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人生的三种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是借晏殊《蝶恋花》的词句,说的是做学问,首先必须有勇于攀登高峰的精神,要想尽一切办法,去登高望远,“望尽天涯路”,开阔自己的视野,寻求知识的宝藏。

  第二境界,是借用柳永《蝶恋花》的词句,说的是在治学的过程中,要不怕吃苦。

  第三境界,是借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词句,说的是只要博览广识,坚持反复深入地钻研,做到熟读精思,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豁然开朗,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这三种境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读书治学,如果没有求知欲,不能吃苦,不肯吃苦,就不可能坚持到底;如果有求知欲,并能吃苦,但没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毅力,也难有所发现。因此,要想读书成材,治学有成果,必须具备这三种境界。

  51 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1

  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2

  ,夕阳西下3

  几时回?

  无可奈何4

  花落去,似曾相识5

  燕归来6

  ,小园香径7

  独徘徊。

  【注释】

  1一曲:一首。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2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3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5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4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6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7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诗歌大意】

  听着一曲新词喝着一杯美酒,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个楼台和亭子。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花儿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像旧时的相识。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走来走去。

  【诵读提示】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诗人抓住刹那间的生活感受,写出了情景交融的意境。诗中的千古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声韵和谐,寓意深婉,蕴含着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再现的生活哲理。

  【自主探究】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体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这首诗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诵读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节俭的晏殊

  晏殊富贵,官至极品,人称“富贵宰相”。其实,做了一辈子大官的晏殊自奉清淡,极其节俭。

  晏殊身体瘦削,平日饮食很少。从小到老,他都喜欢吃家乡风味的油煎麦饼,往往只要半张巴掌大的饼,再加一头葱几瓣蒜,就可饱一餐了。他最不喜欢吃肉,讨厌荤腥油腻。读到唐人韦应物的诗句时,晏殊忍不住赞叹说:“写得好哇!清新自然,超凡脱俗,一点脂粉油腻味也没有”。

  晏殊虽然自己吃得不多,却十分喜欢宴请宾客,几乎每天都有人来作客。他宴请客人也不像别人那样大操大办,而是自然简约、清淡雅致。在他的客厅里,长期设有一张客人吃饭的桌子,桌子放一个空杯。客人来了,才命人斟上酒,再陆续上几个果碟、菜肴,同时听听音乐,过后再吟诗作词,相互切磋。

  晏殊不但饮食节俭,在处理公务时也十分注意节约。他收到的书信、公文等,看完后,绝不轻易抛弃和烧毁,而是将封皮、空白无字的天头、地角、边条,都裁下来,小心翼翼地放好。有空时,烧起一盆火,手持熨斗,将这些有了皱纹或折痕的废纸全部熨得平平整整,用来写诗、填词打草稿。甚至皇帝有事向他咨询时,他也用这些小纸条回信。

  52 鹊桥仙

  【北宋】秦观1

  纤云弄巧2

  ,飞星3

  传恨,银汉迢迢暗度4

  。金风玉露5

  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6

  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7

  !

  【注释】

  1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着有《淮海词》。2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3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4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5金风玉露:秋风白露。6忍顾:怎忍回视。7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诗歌大意】

  云彩在天空变幻出千百种奇巧的样式,牛郎、织女守候在遥远的银河两岸,每年只在七夕的夜晚相会,可这相逢就如同秋风和露水般的交融,胜过了人间那些日日相守,却不懂珍惜的人间伴侣。

  这缠绵的情思,像天河里流了千年的河水,绵绵不绝,这如梦似幻的短暂欢会,却最终还是要结束,牛郎、织女恋恋不舍地各自踏上归去的路,在心中相互劝解:我们的真情已至死不渝,天荒地老,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

  【诵读提示】

  这首词否定了那种朝欢暮乐的庸俗的爱情生活,赞美了天长地久的真挚爱情。上片写牛郎、织女相逢,先写相逢的情景,再写对这种相逢的看法,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抒发感慨。下片写离别,先写离别的情景,再写对这种离别的认识,道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真谛。在词人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使这首词历久不衰。

  【自主探究】

  1.词的下阕写了什么内容,积累其中的名句并背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的“金风玉露”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诵读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苏小妹三难秦少游

  宋嘉佑年间,着名词人秦少游在拜访苏轼时,被聪明可爱的苏小妹吸引住了。秦少游对苏小妹一见钟情,决意将一生的痴情尽付于小妹。

  聪慧机敏不让须眉的小妹决定在入洞房时和少游一比才智高下。于是小妹一进洞房便命丫鬟嫣红将门关上,吟出一下联请少游对出上联:“东厢房,西厢房,旧房新人入洞房,终生伴郎。”秦少游深为小妹对自己一往情深所感动,不禁脱口而道:“南求学,北求学,小学大试授太学,方娶新娘。”

  小妹闻听少游吟出的上联,便亲自开门,招呼少游坐在桌前,少游端起酒杯,小妹轻启朱唇:“酒过三巡,交杯换杯干杯,杯杯尽在不言中。”这下可把少游难住了。此联意在说酒,实为喻情,妙在意会。少游沉思良久,不得而对。小妹见他不语,也不去打搅他,只是五指在桌上点了一下。少游回过神来,看看满桌的佳肴,恍然大悟,立时对道:“菜过五味,形美色美鲜美,美美都在心中留。”少游以菜喻人,赞不露形。

  待嫣红撤下酒席,已月上中天。少游执手小妹,小妹含羞说道:“小妹虽小,小手小脚小嘴,小巧但不小气,你要小心。”小妹一口气吐出八个“小”字,机警赞己,傲性微露,少游不由蹙起了眉头。他来回踱步,苦吟不出,不禁暗自焦急。小妹见三更鼓罢,月移西楼,也心生悔意。

  少游见小妹不住偷瞧自己,顾盼含情,粉面娇羞,不由心动,随口对道:“少游年少,少家少室少妻,少见且又少有,愿娶少女。”小妹细品此联,觉得少游在点明决心娶自己为妻之际,又自喻世间少有,不坠男儿之志,芳心大悦,成就了一桩千古良缘。

  53 一剪梅

  【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1

  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2

  来?雁字3

  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1玉簟(diàn):光华如玉的席子。2锦书:指书信。3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相传雁能传书。

  【诗歌大意】

  荷花凋谢了,只有芳香残留,竹席上有了新秋的凉意。换下夏日丝裙,独自登上木舟。云中的鸿雁你可否带来书信给我?可是只见大雁列队而过,月光洒满西楼。

  花儿独自飘零水默默东流。同样的相思,惹起两处闲愁。这种情意呀,无法消抹,才从紧蹙的眉头上消除,却又悄然上了心头。

  【诵读提示】

  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重在写别后的相思之情。上片没有一个离情别绪的字眼,极为含蓄。下片则是直抒相思与别愁。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通过鸿雁、月光、水流等形象把思夫之情具体化,形象地表达了词人思念丈夫的深情,缠绵感人。全词轻柔自然,最后三句尤为行家称道。

  【自主探究】

  1.摘抄你最喜欢的诗句,说说喜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诵读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此情无计可消除

  公元1127 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

  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弃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

  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张汝州对李清照拳脚相加。

  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家人收买狱卒,入狱九天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54 钗头凤

  【南宋】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1

  ,满城春色宫墙柳2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3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4

  。桃花落,闲池阁5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6

  。莫,莫,莫!

  【注释】

  1黄滕(téng):酒名。或引作“黄藤”。2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因此有宫墙之称。3离索:离群索居。4鲛绡(jiāo xiāo):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5池阁:池上的楼阁。6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锦:有花纹的丝织品。

  【诗歌大意】

  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满黄滕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上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诵读提示】

  这是陆游的一首爱情词。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全词通过对爱情悲剧的咏唱,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强烈痛苦和对封建礼教的不满。

  【自主探究】

  1.词中“错,错,错”与“莫,莫,莫”连用,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一首关于歌颂爱情自由的诗篇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诵读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陆游与唐婉爱情悲剧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唐氏(有人说唐氏即陆游的表妹唐婉)。结婚以后,他们“伉俪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合的恩爱夫妻。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

  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几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赵士程)同游的唐氏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

  第二年春天,抱着一种莫名的憧憬,唐婉再一次来到沈园,徘徊在曲径回廊之间,忽然瞥见陆游的题词。反复吟诵,想起往日二人诗词唱和的情景,不由得泪流满面,心潮起伏,不知不觉中和了一阙词,题在陆游的词后,这就是第二首“钗头凤”。全文如下:“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传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是一个极重情义的女子,与陆游的爱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结合,却毁于世俗的风雨中。自从看到了陆游的题词,她的心就再难以平静。追忆似水的往昔、叹惜无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着她,使她日臻憔悴,抑郁成疾,在秋意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逝去。

  55 【中吕】 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元】王实甫1

  【十二月】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2

  。透内阁3

  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尧民歌】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能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4

  宽三寸。

  【注释】

  1王实甫(1260—1316),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杂剧作家。《西厢记》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2醉脸醺醺:桃花红如酒醉的脸色。3内阁:闺房。4搂带:疑当作缕带,即腰带。

  【诗歌大意】

  自从和你分别后,望不尽远山的蜿蜒起伏层叠隐约,更难忍受波光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看见柳絮纷飞、绵涛滚滚,对着灿烂桃花痴醉得脸生红晕。闺房里透出香风阵阵,关上庭院深处的门,听黄昏的雨声点点滴滴。

  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匆匆来临,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伤心?旧的泪痕没干又添了新的泪痕,断肠人常挂记着断肠人。要知道今年春天,我的身体瘦了多少,看衣带都宽出了三寸。

  【诵读提示】

  这是一首描写闺中思妇怀人的曲子。由两支小令组成,即《十二月》与《尧民歌》。《十二月》写了女主人公面对春景睹物思人的心绪。远山近水,杨柳桃花,香风暮雨,视角由远及近、由外及里的转移,实质上是对每日思念的描述,主人公那寂寞的心情不言而喻。

  《尧民歌》直接描摹女子的相思情态。前四句在写法上是每句重复两三字,有一唱三叹之妙,说明主人公柔肠寸断的相思之意。而这种日复一日折磨的结果就是玉肌消减、衣带渐宽。末尾模拟一个局外人的口吻询问,更突出了主人公的纯情坚贞。

  【自主探究】

  1.“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和“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找出曲中的叠音词,并分析这些叠音词的修饰对象是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找出定下本曲感情基调的词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诵读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西厢记》故事梗概

  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一行30 余人,护相国灵柩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在寺中借厢房住下。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园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

  一日,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因而许愿:“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

  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只许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此致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只好假装生气,训斥张生不礼貌,张生从此一病不起。深夜,莺莺以探病为由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私订终身。此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据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崔夫人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

  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最终与莺莺喜结连理。

  单元拓展学习

  语文实践活动

  活动名称:

  轻叩诗歌的大门—中国古代诗歌朗诵比赛

  活动目的:

  1.掌握诵读诗歌的基本方法,养成爱诵古诗的习惯,提高阅读和欣赏水平。

  2.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积极性,增加古诗积累,提高文化素养。

  3.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活动流程:

  一、划分小组,明确分工

  1.将全班同学分成五组:感物抒怀组、思国怀乡组、心有灵犀组、歌以咏志组、叩问人生组。

  2.每组同学在组长带领下,利用网络或资料查阅本组组诗的相关材料。

  3.组长给每位同学分配诵读任务。(要求人人参与,诵读内容不能重复。)

  二、研读作品,课外演练

  1.每位同学将自己诵读的诗歌背景资料和赏析资料拿出来,在小组中学习交流。

  2.课外诵读演练,力求做到声情并茂,熟读成诵。

  三、小组交流,评价得失

  1.每人在组内朗诵读诗歌,同学互评,指出优劣。

  2.改正不足,准备班级展示。

  四、班级展示,表彰优秀

  1.主持人报幕,全体同学在班级展示。

  2.任课老师和各组组长组成评委团,统一标准打分。

  3.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奖。

  五、就本次诵读比赛写一篇心得体会,在班内交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