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兰陵王柳

第44章 慈不掌财

兰陵王柳 蒙恬小姓张 9619 2022-05-10 09:3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兰陵王柳 三三小说网【333books.com】”查找最新章节!

  

  这时,还杵在珠帘后的常东望,见皇帝只顾跟张洛他们逗乐,就把心一横。

  他一个纵身,抢过墙上挂着的大弓,搭上一支狼牙箭,对着众人:

  “官家,草民也是迫不得已……”

  赵佶身边的张都都知,吓得脚都软了。他一叠声的尖叫:

  “护驾,护驾!”

  可是皇帝带来的,除了他们几个宦官,和打扮成宦官的张洛,就是扮了乐师的重臣们。

  北宋重文轻武:这里,除了高殿帅,都是清一水的文博士。

  而高俅虽然也算个武将,却是泼皮、靠踢球得宠的。虽然也假假的耍过棍棒,可真正杀人的本事,却没有。

  大臣们看着常东望手里的强弓利箭,大腿都发抖得站不住,只好拼着嗓子:

  “护驾!”

  “来人,来人!”

  “快来人,捉拿这反了的贼人!”

  ……

  张洛看着这强弓箭弩,也傻了,心里直埋怨:胡子哥给设计的什么北国场景,弄个大弓放这里,做什么?

  这时,一个人忽然从船舱、扮蒙古包的顶子里,跳了下来。

  常东望紧张得、赶紧拉弓去射他,但是却只“嗯哼”了几声。这弓太紧,他两个胳膊都快抽筋了,也放不出箭来。

  跳下来的人正是胡子哥。他飞起一脚,朝常东望踢过来。

  常东望不得不舍了大弓,侧身勉强躲过,却一个筋斗、翻到皇帝跟前。只见他手里抓着狼牙箭,一把插向皇帝身边、崔玉奴的雪白脖子:

  “再过来,我就先杀了她!”

  张都都知赶紧拉着小牛儿,狗儿等,把皇帝掩藏到角落里。

  众大臣也赶紧把地儿让给了胡子哥,让他成了挡着常东望的屏障。

  等赵佶看见、自己离着常东望隔开了这好些人,才想起自己是九五之尊:

  “常东望,你大胆,还不快放了崔娘子?!”

  常东望冷冷一笑:

  “官家让小人带着崔娘子自行走了,小人就饶了她。”

  高俅赶紧呵斥:

  “常东望,你如此悖逆,还想逃走?一会叫人把船撑到岸边,看本帅不把你大卸八块?”

  其他几个大臣也跟着、一起吆喝。

  常东望便手下一使劲,崔玉奴如软玉一样的锁骨处,就流下了一条细细的血河。

  赵佶身边的崔妈妈慌了:

  “官家,官家,救救玉奴啊?!老奴这大半辈子就养了她一个……”

  李师师也慌了,把住皇帝:“陛下,救救崔妹妹!”

  但崔玉奴,却是个气性大的。她皱着两条蛾眉,稳住了刚才还发抖的身子:

  “奴虽然是个伎优,也不受人胁迫。常大官人这样的软饭男,拉不得硬弓,难道还骑得了烈马?不然,早翻下河,自去逃生了,还在这里罗里吧嗦?”

  常东望得了启示,拉着崔玉奴,就要出船舱。

  胡子哥赶紧追上去,就听见赵佶在后面喊:“让……让他走!”

  常东望扯着崔玉奴走到船头,看见那只白毛狗呲牙咧嘴的,又退到船尾。

  躲在船尾的船夫们,早吓得目瞪口呆。

  这时,一大团烟火升空,汴梁河上异常光亮。

  常东望看见船两边的情形。船左边不远处是一段崖岸,上面是枯草,压在些许白蒙蒙的冰霜下。

  他就叫船夫们、把船,使劲往这荒坡靠。

  离着这崖坡差不多两丈远时,常东望就一把、把崔玉奴先推下河。他瞧着崔玉奴使劲挣扎扑腾,露出了一丝奸笑:

  “张会计,便是你们又找了平楼,预先安排了水里的豪杰,也不能就这么瞧她死吧?”

  说着,常东望一个纵身,踩着还在挣扎的姑娘,大大的向前翻了一丈,跃到了浅水区,然后奋力朝河边、趟去。

  张洛只得喊埋伏着的肖老大、先去救崔玉奴。

  正慌乱中,她听见高俅直咋呼:

  “如今这样的黑天,又跑得这样远,射不到那大奸大恶,再伤着良人?!”

  原来,胡子哥抓着那张大弓、也跟到船尾,他微微扬起弓身,似乎是对着漆黑的半空。

  刘太监在后面浑身发抖:

  “可是……他……回头一定会杀了张会计的。”

  皇帝也在里面、一叠声的骂,叫人一上岸,务必发海捕文书,将常东望捕拿归案。

  就在这一刹,天上的烟火再一次亮了起来,红红绿绿的,把那崖岸上的荒草都照得好像初夏一样。

  胡子哥手里的弓,就拨得如同满月。

  只听见“嗖嗖嗖”三声响,狼牙箭就飞了出去。

  接着,不远处,就传来一声、似乎是人想喊却喊不出来的动静。

  又一阵烟火升空,照见浅水区、有什么东西杵着,然后跌进了水里。再然后,就慢慢得漂开、顺着河水、流走了。

  皇帝看得目瞪口呆,拍着手,大叫:“好箭法!”

  众大臣和宦官们,也跟着叫起好来。其中,高俅的动静最大。

  等肖老大把崔玉奴送上船,救醒了,船也到了岸。

  岸边,几个禁卫虞候也奉旨,领着人、去把没漂远的常东望尸体拉了回来。

  皇帝还意犹未尽,不肯下船。他抱着手炉,瞧瞧环着他一圈的内侍贵臣,看着张洛:

  “众卿家都走得,就张会计不走得。刚才朕叫你求赏赐,如今又多了这两位好汉。你如何求啊?”

  张洛瞧瞧一边柳眉倒竖的崔妈妈,知道,如果自己不先给崔玉奴说话,那么就是在给李妈妈闯祸。

  但是肖老大和胡子哥怎么办?还有李师师亟需的十万两银子怎么办?

  张洛抬头看见天上露出的一轮下弦月:

  “陛下,这……月夜……”

  赵佶也不傻:

  “求月亮求星星可不行。须得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凡俗物,还不能是银两……”

  张洛看看两边的胡子哥和肖老大,心里叹了一口气,她本来不打算用这一招的。

  好在,她提前和崔玉奴她们商量、今晚计划时,和崔妈妈提过这么一嗓子。

  “官家是天下之主,赏赐的,必然是天下最大的赏赐……”

  赵佶笑眯眯的看着手炉,并不搭腔。

  于是,狗儿看看张都都知,替皇帝又重申了一遍:

  “张会计,官家说了:赏赐的、不能是银钱。”

  张洛低着头,指指皇帝左边架子上放的笔墨:

  “小人求官家给画一幅画。”

  善于画画的赵佶,高兴的哈哈哈大笑。

  但是,他旋即想到了什么,于是叫人研墨后,直接在纸上,用干笔蘸着浓墨,勾勒了一只元宝,然后横七竖八得写了一个“泉”字,既不题名款,也不用印章。

  “如何?”

  张洛偷笑了一下,恭恭敬敬的举着那张画,给各位大人看了。

  “真是……”

  “官家的手笔自然是……”

  果然都是些官场老油条。

  张洛便请皇帝坐回羯鼓边:“各位大人见官家赏赐这样的墨宝,可不是都羡慕小人呢?”

  “唉,是呀……”

  “这京中谁不羡慕贵人啊?”

  “这样的字画,京中也是独一份了!”

  ……

  张洛凑到皇帝跟前:

  “小人求官家准许、朝中贵人出钱拍买这画,如何?”

  赵佶真没想到、还有这么个新奇点子,于是拍着手,大笑起来,一边又吩咐人下船,把其他在中书行走的和朝中有银子的贵人都叫来。

  不到半个时辰,这码头岸边,就排起来一条几乎不到头的火把长龙。

  水中也排出一大片、挤在一起的船坞。都亮着灯。

  穿着华服,拼着各色簪花噗头和珠翠的显宦和内眷们,抱团挤在一起,在忽起忽明的烟火之下,越发热闹。

  张洛一边顶着崔妈妈的怨恨,一边随在她身后,举着这幅、只有一根墨线勾起了的元宝,在人流里,满处走。

  “这真是官家的手笔?”

  “是呀,刚才各位大人都看见了。”

  崔妈妈早安排了几个熟人,在人群里,当托儿。

  朝里各位显贵们都犯了愁:

  如果不出价,那么就是瞧不起皇上。

  出了价,这副画却只有一根线,与皇上平时的重彩工笔完全不同调;再加上,那个“泉”字,根本是狂草,跟赵佶的一贯工整的瘦金体,也相差甚远。以后想拿出去、吹嘘是御笔,也难:毕竟不识货的人太多。

  大家呜呜泱泱的、在寒夜里、冻得手脚都有些僵了。

  才有一个托儿,远远的喊了一声:

  “三百两金……”

  然后又一个似乎是托儿的,哼哼:

  “这可是高殿帅亲眼瞧了的御笔啊?你才三百两金子?李大人,您好赖是画院的,您怎么看?”

  皇帝亲设的画院里的各位大臣,简直恨不得跳河,只得跟着嘟囔:

  “这……虽然只画了个元宝,却意境深远……”

  “这干笔,笔触苍劲,大有吴风铁线之意啊。”

  ……

  各人越吹越离谱。

  张洛开始找到了从前、在集团年会上,拍卖公司领导书法的感觉。这也是她今天最后一个灵感的来源。

  达官贵人们在寒夜里哈着白气,也渐渐觉得模糊起来:难道真是自己艺术修养不够,看不出它的意境来?

  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画是官家的御笔。

  于是,又有几个、想再朝廷上进步的,跟着喊了价格。

  “五千两银子!”

  “八千贯文!”

  “真小气,捉拿个盗匪,还有一万贯的赏钱呢?!”

  不知道是谁又喊了一句。

  皇帝在船上越来越有兴趣,他笑着叫小牛儿也出去亮一嗓子。

  岸上和周围船上的贵人们这下着急了。一来是皇帝派人出来督战了,二来,大家看见蔡京蔡太师家的船也过来了。这老狐狸,什么时候有算错过帐呢?!

  “两万贯文!”

  “五万两银子!”

  “我出八万两银子!”

  ……

  小牛儿还没晃回赵佶在的船上,这张元宝图就被炒到二十三万贯之巨。

  张洛还托着画,听见这价格,她觉得已经到达了自己的预期:

  一份十万两可以给崔玉奴交捐款,一份十万两给李师师认捐,剩下的钱还能分给肖老大和胡子哥,大家都不白跑腿。

  于是,她扯着嗓子大喊:“二十三万贯文,是哪位大人出的价?”

  一个囔呼呼的动静回答:“是……太师府二公子蔡条大人的内眷……”

  顿时岸边鸦雀无声,原来出价最高的,居然是蔡条的老婆。

  有几个人还想拼着血性再出高些,就被亲朋戚友中明白事情的,拦住了。

  好半天,不再有人喊价。

  于是,张洛大喊:“二十三万贯文第一次,二十三万贯第二次……”

  赵佶的墨宝,顺利成交了,皆大欢喜:

  皇帝一扭头,吩咐人把之前因为“算错了帐”、给抓进内狱的蔡条,放了出来。

  张洛也把得来的银票中的二十万两,交给了负责收娘娘们捐献的朝臣。

  剩下一万贯给了肖老大,一万贯给了胡子哥。

  她还想把剩下的钱留给自己点,就被皇帝叫住了。

  “张会计,你莫不是忘了什么?”

  “陛下,小人忘了什么?”

  “自古,叫人写字画画,都有润笔费(稿费),朕……难道就不配?”

  皇帝身边的张都都知,就笑嘻嘻的一探手,把张洛怀里最后一张银票、收了过来。

  “多谢张娘子。”

  张洛一愣,还想追上去:

  “官家是天下之主……”

  但是皇帝却走得飞快,太监们和禁军们,也嘻嘻哈哈地、牢牢地、把张洛挡在了最外面。

  见皇帝都走了,很快,整个码头走得、就只剩下了几个人。

  张洛扭头一看,黑乎乎的水边,刘太监两眼泪汪汪的看着她。

  “张会计,小人今晚为了贵人您,差点连命都搭上了。这胳膊……都被那常东望弄伤了,好几日都不能去领差事……”

  张洛叹了口气,只好把腰里藏着的、那条细细的褡裢,并里面的九贯五百文,都还给了刘太监。

  钱来如水,财去也如水。这大概就是赵佶写个“泉”的意思。今晚,只有她白忙活了一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