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黑土地之恋 三三小说网【333books.com】”查找最新章节!
史书上的两郎山,一说在今朔州南,一说在今中蒙边境附近。
史载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在宋太宗发动的“收取幽燕十六州”的对辽战役中,孤军奋战的杨业虽经英勇抵抗,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兵败两郎山。
悠人今天所说的“两郎山”,是《知青农场》第二卷第002章“不速之客”中提及的“两郎山”,就是小小的于文龙持打狗棍从狼口救下玉英母女的地方。与上述杨业殉国的两郎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位于高密拒城河南,窝洛一带的“两郎山”又矮又小,不善起乞儿——于文龙不小心落在地上的半个大黄饼子。
粗心一点儿的人们从它的旁边急匆匆地走过路过,大多留意不到它。
只有盛夏林深叶茂之时,需要歇脚儿的挑夫或者轿夫们才会在此略作停留,因为这座几乎不能称之为山的“大黄饼子”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杂树及灌木。
杂乱无章的“两郎山”上,白杨居多,刺槐次之,葳葳蕤蕤,细看一下儿,也颇有一番野趣儿呢……
上一章讲到,刘夫人出资,“惧内”的刘大人迫于“形势”,为女儿走娘家方便,迅速打开了闺女从夫家至娘家,几乎是两点一线的“绿色通道”……
女儿高兴了!走娘家也勤了!可这事儿引起了妯娌们的不满,她们一个两个地都在她背后嚓咕:“弟妹娘家有钱,肯为她走娘家方便花大钱铺桥修路,怎么就不多陪嫁一点儿好东西贴补咱家呢……”
好话不出门,孬话传千里。
天真的刘小姐与妯娌们一个大院儿住着,整日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这话儿很快就传到她耳里了!刘小姐一怔:“嫂嫂们说得对呀!俺娘那么有钱,爹怎么不多给俺点儿陪嫁呢?倒叫婆家人轻贱俺!”
那年头,没有“晚婚晚育”一说,闺女出门子普遍比现在早,十五岁一及笄,就纷纷出嫁了。也就是刘小姐在家里面娇惯,刘老夫人不舍女儿远嫁,又多留了一年。好歹等到十六岁的时候,婆家三番五次来要人。刘大人劝慰夫人:“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刘夫人寻思良久,终于一狠心,把“掌上明珠”发上花轿,嫁了。
十六岁的花季,搁“现代”还是个正上中学的孩子呢!心无城府的小姑娘越思越想越憋气,急急喊上丫鬟仆妇:“备骡车!走!回逄戈庄!”
气呼呼的刘小姐一行行至拒城河南,窝洛一带的一片林子处,即喝停了人马从众。
为啥呢?原因刘小姐也羞于启齿:“人有三急”嘛!
都说“人有三急”,人到底有哪三急呢?诸子百家,众说不一。
一种说法,“三急”是人一天必须要进行的生理排泄:即 尿急,便急,屁急。
还有一种说法,“三急”是人一生必须要经历的,就是“内急”、“性急”与“心急”。“内急”即上厕所急;“性急”即结婚入洞房急;“心急”即老婆在里头生孩子,你在外面等得干着急!
得——又扯远了!各位看官,抱歉了!悠人是个典型的话痨,扯着扯着就跑题儿了。
说了这么多,悠人也没弄明白刘小姐到底是哪一急上来了,反正她扬声止住丫鬟仆妇,严令:“任何人不许跟随,都站着别动!等我自己出来的。”
令宣毕,刘小姐孤身一人进了林子。
时值“佳木秀而繁阴”的季节。也亏得刘小姐“小石头的世界里没有后顾之忧”,只怕被下人看见自己“方便”,脸上挂不住,没想到还有更可怕的正等着娇滴滴的她呢!她走走,回头看看:感觉不安全;再走走,还是觉得不保险。就这样,她走走、看看,看看、走走,越走越往里……
在家仆和悠人都看不到的林阴蔽日的黄土丘上,就无声无息地演绎了一段刘小姐宁死也不肯告诉俺们的故事……
等蓬头散发的刘小姐从深林中出来的时候,仆妇们足足着急了一个时辰。
刘小姐出了林,一言不发即登上了骡车,丫鬟落下了“鹿鹤同春”的轿帘,高喊一声“走着——”
仆妇们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只得闷声不吭地上路了。
回到刘府,刘小姐匆匆扑进亲娘的后堂,摒退左右,呜咽着将林中所遇诉诸母亲,并扬言“一女不事二夫”,今日特与母亲“诀别”而来。
刘老夫人听了闺女的哭诉,脸色铁青。只是担心女儿的安危,不便发作。
她强压了压心头的怒气,劝慰抽抽搭搭的女儿道:“孩子,什么‘一女不事二夫’,简直迂腐!儿想啊,那貂蝉若是也抱着“从一而终”的想法,不肯“虚与委蛇”于董卓和吕布父子的床第之间,那王允又如何成事?再说那让唐明皇爱得死去活来的杨贵妃吧,本来好好的寿王妃做着,一个不小心被他公公看中了,一道旨意宣入后宫。若那时,她也执意不肯事二夫,早在马嵬坡之前就悬梁于寿王府。那白居易名扬天下的《长恨歌》又从何而来呢?还有那‘则天女皇’,不也是在丈夫唐太宗驾崩后又做了其儿子李治的皇后嘛!若她也存有你这种迂腐的想法,又何来‘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则天大圣皇帝’呢?”
刘老夫人一连三问,问的女儿哑口无言。
刘夫人掐断女儿的“轻生”之念,心中暗松了一口气。
等刘大人一回府,她就命人将老爷请回后堂,把女儿遇到的尴尬事情复述了一遍,发狠让老头子下海捕文书缉拿案犯。
刘大人觉得夫人劝解女儿的话也不无道理,当即决定此事不宜声张。
遂派人唤来闺女,问那座山可有名字,闺女摇摇头说:“那儿只是个不起眼的土丘,根本不是什么山,哪来的名字呀!”
刘大人捋了捋颌下的胡须,摇头晃脑地说:“吾儿历经此等大事,竟能控制住自己的本心,未轻易自裁,日后必是有大造化之人,那山也该当就此有名,就叫‘两郎山’吧!”
那刘小姐自小也未被《女戒》、《列女传》之类的书荼毒过,父母也都来开解过她了,小小的她也就豁然开朗,丢下包袱,把此事揭过不提了。
想通了的刘小姐一拍脑门儿,“呀!我回家干啥来了?该死的‘两郎山’,害人不浅,害得俺差点儿把正事也给忘了!”刘小姐想起此番回娘家的目的,又跑到母亲跟前诉苦:妯娌们如何如何在背后“嚓咕”她……
刘老夫人听了闺女的抱怨,思索片刻。悄悄给女儿出谋划策:“你回去,就从娘——亲手给你做的贴身棉袄上拆一个扣子下来,托辞说丢了一个,让你公爹到集上给你配上个一样的!去吧——”
……
刘小姐疑惑地回到夫家,按照娘的“教导”,一步步谨慎地做了。
她公公捏着儿媳的袄扣子,赶了“葛家”赶“呼庄”,赶过“呼庄”赶“拒城河”,最后连高密大集也赶过了,还是没给小儿媳配上这副袄扣子。
老头子郁闷极了!
归家途中遇雨避于城隍庙,庙中遇到一个人:穿戴华贵,谈吐不俗。睁眼看看他身上穿的,再竖耳听听他嘴里说的,分明就是一个见过世面的“大人物”啊!
大雨迟迟不停,二人无聊闲话时,刘小姐的公公就把给儿媳“配扣子”跑了好些日子都无果的事儿抖搂了出来。
那个“大人物”索来扣子一看,脸色陡变。他偷偷告诉刘小姐的公公:“这哪是扣子呀,这怕是来自大内皇宫的稀世之宝,一般人家是不配拥有的。快!赶紧的——藏好了!”
刘小姐的公公吓坏了!回到家关上大门,将扣子“恭敬”地还给儿媳。又背着刘小姐结没声儿的集齐儿孙辈,喝令他们:“不得再对刘小姐不敬,否则,哼哼——家法伺候!”
后来,刘小姐只对爹娘讲过的那件事不知被谁传了开来,这一传不要紧,传到了270年后悠人的长耳朵里了。悠人一听,啊哦——原来是这么个“两郎山”啊!
其实悠人也不知传言是真是假,好奇心作祟,唠出来请大家听听,列为看官,别光看不言声呀,恁也给俺评评,这事儿传得还有点儿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