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重回八二 三三小说网【333books.com】”查找最新章节!
没有人发现,班主任刘老师就站在门外暗影里,听包巳讲解。
包巳还在继续:“为什么报考人数在逐年下降,而招生数量又在不断增加呢?还是有许多学生抱怨考不上大学,这里面的问题在哪里?”
见同学们鸦雀无声,谈及自己的命运前途,谁不关心?有个神棍解释一下,当然要注意听了。包巳说:“这里面有个门坎问题。前几年国家确实有些饥不择食,招生题目很简单,我的记忆力特别好,有时真的能达到过目不忘地步。有幸在某个地方看到过一本历届高考试题汇编,里面有各省高考的各科试题,有空闲时我给大家默写出来,大家看看,如果自己早出生几年,是不是能够考上大学?
“现在的选择余地大了一些,应届生多了,社会青年应考少了。这并不是我们学生的福音。因为高考试卷难度更大了。大家心里肯定在想,我们到了八五年,又该是什么情况?
“首先,高中教育从两年制改为三年制,这本身就透露出一个信号,那就是,以前招收的新生,基础知识较薄弱,并不能满足适应国家发展需要。这个观点,是从我们将要加试英语,还有生物这两个课目来判断的。如果在八五年我们在改制后的第一次冲关不能过关,以后的高考改革还会继续深化细化,那就更难了。
“八五年将会是什么情况呢?我来预测一下。从国家人口生育数量变化曲线图上分析,我们大都是六三年到六八年之间出生的,这是建国后第二个人口增长高峰。也就是说,到八五年,应届考生将会有个恐怖的基础数字,加上往届积留下来的复习生,社会青年,那是一个国家高考组织者应付不过来的数字。为什么这样说呢?你看看我的班级是怎样建起来的就知道了。各地大力发展高中,新增无数的高中一年级,这个数字可以分析今年全县增加多少个高一?全省全国呢?
“那么官方公布的数字为什么逐年减小呢?这里面还有个政审问题。身体检查,政治面貌,祖宗八代都要问问,很大的弊端。不过,大家有耐心的话,要不了几年,就会消失了。
“高考组织者肯定不会让这么多人同时走进考场的,高考将会越来越规范化,根本没有那么多人来监考排卷。我们将在高考前夕面临一次成绩选拔赛,通过了,才能正式参考,没通过,那就拜拜了。”
虽然对包巳出口成章的数字很震惊,后面的几个同学还是鼓噪起来,李文超问:“包巳!你预测一下说说,我们班能选拔上多少?考上多少?”
包巳当然知道具体数字,还知道谁考上了,只是,这能说吗?想了一下,见班级四十几个座位上,是个女生有八个在场,前排男生基本不在,都是后面的同学在追捧自己。教室里只有三十二个人,小姨王思楠都在场,就说:“选拔考试结果,我说不上,但高考结果嘛!如果是以前,我认为考上大学的,不超过三个人。但是,自从我的大脑突然开窍变得灵光之后,我认为,如果相信我,或者说,学校请我来给大家讲课,凭着我的猜题功能,给大家搞套习题练练,全盘端也不是不可能的!”
“吹吧!”李文超大叫起来。“刚才分析的还有些道理,怎么几句以后就不到家了?”
包巳走下讲台,说:“信我者得永生!不要崇拜哥,哥只是个传说!你还是回去种地吧!”
李亚忠说:“包巳!刚才班主任在门外一直在听你演讲,我打手势你也不看。”
包巳满不在乎地说:“咱们随便聊天,他能有什么意见。”
大家互相讨论起来,见学习不成了。丁香起身要回家,走时经过包巳身边擦了一下,把抱着的书本掉在地上。包巳连忙弯腰去捡,正好和丁香脑袋撞在一起。包巳劲大,直接撞得丁香后退,眼看要坐到地上。包巳伸手拉住她的手,带了起来。
这么多人在场呢!丁香脸一红,把书本捡起来,起身就走。包巳一看,忘记说抱歉了,连忙追了出去。送丁香走到小广场边上,包巳才发现外面月亮半圆,很明亮的样子,就低声问:“这几天也没顾上到家里去,你问老爹没有啊!马上就要冬天了,学校连个热水也没有,住你家肯定温暖一些!”
丁香已经找到借口了,要问包巳纱网逮鱼的事,还担心包巳不明白自己的意思,不知道出来送送,故意擦他一下,结果就把脑袋撞得生疼,刚才揉了半天。见包巳追出来,刚要开口问你看到什么样的纱网了?那鱼是怎么逮的?
包巳主动一问,她心中顿时安定下来,不好意思地说:“这星期你还不回家吗?明天上午来我家吧?”
丁香不能说的太明白,老爹已经把干儿子的是事招摇半条街了,干儿子却一直不上门,面子过不去啊!这事儿也不能叫包巳知道啊!
包巳却闻言大喜,说:“老爹同意了,好!明天中午是初十逢集,我去给老爹买些礼物,正式磕头拜干爹。”
“什么?磕头?”丁香风中凌乱了。“有这么复杂吗?还买礼物?你有钱吗?还不如逮个兔子呢?”
包巳好像知道丁香心事,说:“咱有钱!马上就成了一家人,我把钱交给你保管。哦!到了?”
丁香没等包巳再胡说,回屋就把大门关上了。不要脸的包巳,说的都是什么啊!怎么觉得跟求亲一样?
今天放学不以铃声为准,是自由自习,丁香回来的早了一些,两人走路上的时候,说话时就没有注意,有人已经看见他俩了。包巳在丁香门前和小毛打声招呼,见丁香关门了,才慢慢低头往回走。就要经过医院门口的时候,蓦然之间,觉得有点不对头,全身神经顿时绷紧起来。他对危险很敏感的,正要向前跑,脱离这片危险地带,借助旁边居民家里的漏出的亮光,就看见一阵黑影砸了过来。黑影是从一条狭窄的小巷里扔出来的,不用想也是砖块,闪身躲过,弯腰捡起两块,准备顺着来路回击过去。第二轮打击到来了,包巳躲在一根电线杆边,巷口露出两个人影,承受着梆当梆当的砖块砸在身边土墙上,趁那边换手的间歇,两块回击的砖头出手了。顿时就听啊哟啊哟两声,那边静止了。
包巳不想知道袭击者是谁,手里又捡了两块砖头,从医院大门口快速跑走,果然,这边还有埋伏,一阵砖块再次袭来。医院大门上方原有个指示灯泡的,被贱小子练习打弹弓了,那里就一片漆黑,只有值班医生那里有余光照射出来。包巳眼角扫见大门洞里至少有五个人,没命地往外面黑影里投掷砖块。包巳不想闹出大事,第一块砖头狠狠地砸向人群,顿时就有人惊叫起来。第二块砖头却砸向值班医生的窗户玻璃,顿时就哗啦一声,砖头撞进屋子里去了。
脱离险境才是正事,包巳在最短时间内就跑完这三四百米,平复一下心跳,钻进教室坐下,没事人一样继续说笑。
星期天早晨,照例是晨操,稀稀拉拉的三十几个人出来跑一阵,然后回教室开始功课。包巳要在本周完成剧本,也是忙得不可开交。早饭是李文超毛忠民打回来的,很简单的炒萝卜菜,一点油水没有,跟白水煮的一样。包巳对着饭碗搞怪:“我看也不能看,望也不能望,这种感觉只有我自己才明白... ...”
李德勤啊呀一声:“包巳!这是什么歌,唱个完整的。”
包巳白了他一眼,说:“你以为这跟吃饭一样简单?有时有一句旋律就不错了,曲调够美的话,再围绕着补充完整。有时就是一句断头句,哼过了唱一句就忘了。”
“包巳!我给你打一星期的饭菜,你把这首歌搞出来!”李德勤坚持起来。
包巳说:“除了情色是第一位置外,我还永远愿意向金钱利益低头,你赢了!只是打完一星期饭再说,你还占便宜了,下星期才只上四天课。”
李德勤占了便宜,咧着很大嘴巴笑,还把长发往后捋。
刘旭容老师过来了,问:“包巳!信封准备好了吗?饭后咱们去邮局,磁带搞好了,曲谱我也抄好了。”
包巳说:“自己糊的信封装纸还行,装磁带不行,白纸太脆,容易烂,还是用邮局的牛皮纸信封吧!”
农村集市,特别是农忙季节,开集上人早,罢集也快,匆匆来赶集,买卖些日用品,急匆匆回家,地里还在忙着收秋呢!快过中秋节了,街道两侧摆满摊位,原本就不宽敞的路面变得更拥挤了。
两人穿过街道,躲避不断遇到的架子车,来到邮政所。现在的邮电所工作时间不是什么朝九晚五,农村业务和城市不同,要照顾农民生活习惯,早上八点准时开门。
邮政信函业务量较少,包巳和刘老师过来,还是小雷接待,他对刘老师和包巳印象深刻,一次性寄出七块多钱邮资的手写书稿,本地还真的没有。那些大信封封面他仔细看了,手绘字迹比印刷品还漂亮。
现在没有微笑服务,也没有打招呼的习惯,小雷就清闲的看着两个人进来,听他俩有什么要求。
包巳说:“我要几个牛皮纸信封,很结实的那种,要寄些磁带。”
小雷拿来一沓信封抽出一个,问:“这种行不行?”
包巳把磁带和曲谱塞进去,反问:“用邮政挂号,你看行吗?”
小雷放在天平上称了一下,说:“可以的!这个不算超重,连邮票一共两毛三。”
“寄到香港呢?”
“那得查表。”小雷拿出一个本子,查了一会儿,说:“寄到香港,邮费得两块八,也不加超重费,连信封得加三分钱。”
包巳拿四个信封,在一边柜台上写字,刘老师也不去验证地址是对是错。把磁带和曲谱,连两页信纸一起分别塞进去,糊口粘贴邮票,交给小雷,付了邮资,看着他盖上邮戳,包巳拿到快件收据才离开。
这次寄出的五份邮件,香港那边就两份,宝丽金唱片,和邵氏的无线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收信人直接写邵逸夫邵六叔。国内部分是三份,一份寄到北京的中国唱片总公司,一封寄到上海音像社,另一份寄到广州太平洋音像公司。
包巳附加的信中,介绍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当然要写得情真意切,环境恶劣,介绍自己的感受和得到老师同学们,以及学校的帮助。这封信被刘旭容拿给校长看过,说没有问题,一个学生能在在这个时候还想到母校,他很欣慰。
邮资花了包巳六块多钱。刘老师很心疼,对小雷说:“不会搞丢了吧!外面有寄给学校的信件,只要是包巳的,请尽快送过去。”
小雷笑着说:“放心吧!丢不了的,就是没人接收,也会原路退回来的。”
出来门,刘老师这才想起来问:“包巳!你把地址搞清楚了吗?”
有人喊包巳,扭头一看,是邻居。本家兄弟大哥,说:“包巳,你爸回来了,给你带回来辆自行车,星期天也不会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