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 干部是干出来的

第3章 “干”字当头——实现中国梦没有捷径,唯有实干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干部是干出来的 三三小说网【333books.com】”查找最新章节!

  

  【以“干”论英雄,实干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捷径】

  每个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他们希望获得更好的教育条件和更满意的收入、期盼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享受更优美的环境……千万个梦想会聚在一起,它们就有了个共同的名字——中国梦。

  中国梦凝聚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民族复兴的希望。“行百里者半九十”,唯有真抓,才能直面问题攻坚克难;唯有实干,才能托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既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史,也是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奋斗史。当前,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发展关键期,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不少困难和挑战,实现中国梦呼唤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行动者。

  党员干部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领路人,必须要牢记自己的责任,坚持务实肯干,多办一些让群众满意的实事。

  2003年,侯祥麟已经91岁高龄了。5月25日一早,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两院院士侯祥麟家里,给老科学家带来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慰问。

  在侯祥麟家陈设简朴的客厅里,温家宝与侯祥麟一起坐在沙发上,促膝谈心。温总理说:“国家将要启动‘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侯老在科技界德高望重,具有公认的权威影响,我十分希望侯老能够参加这一工作,但是考虑到您已逾九十高龄,我又于心不忍。”

  总理的话让侯老深为感动,那时的他,因为身体原因,已经很少参加活动了。“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咨询项目,将成为我国“十一五”发展计划和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发展决策的一项重要依据。关乎中国油气资源的未来发展,侯老欣然接受了总理的嘱托,并于次日出席了温总理召集的国务院办公会议,“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在北京正式启动。

  历史惊人地相似,早在1957年,45岁的侯祥麟参加了周总理亲自主持的国务院《1956年—1967年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那是新中国科技事业奠基性的工程。作为规划中的石油项目完成者之一,他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此后的几十年里,侯祥麟领导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炼油技术课题,成为我国炼油工业科学技术的奠基人,为推动我国炼油工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2003年5月接受任务之后一年多的时间,侯祥麟把大部分精力投入总理交给的任务中。侯祥麟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组织协调研究工作,历经一年多的调查研究,他和他的助手们科学地分析了我国和世界油气资源的现状及供需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油气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原则、战略措施和政策建议。

  2004年6月25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召集国务院办公会议,听取中国工程院主持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的汇报,侯祥麟准时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点发言。作为课题主要负责人,侯祥麟从前瞻性、战略性的高度,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油气可持续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受到了温总理和与会者的赞扬。然而,人们没有想到,就在同一天下午,与侯祥麟共同工作、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的老伴李秀珍女士不幸与世长辞。侯老以国家利益为重,他的坚强和崇高的品质,让每个人为之动容。

  侯祥麟算得上一位世纪老人,诞生于那个烽火连天与战乱频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石油化工业几乎是个空白,石油产品的90%以上依靠进口。新诞生的共和国到处呼唤着维持生命的“血液”。当时的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沉重地说:“搞不出航空煤油来,我们过天安门都得低着头啊!”部长的话犹如给侯祥麟的军令状。此时,侯祥麟担任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负责炼油技术工作,千钧重担压在肩上。在这种紧迫情势下,他组织起6个研究室的力量,并与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合作,亲自带领科研人员日夜苦干。1962年,航空煤油正式供应中国民航和空军部队,侯院长带领科技人员研究的航空煤油添加剂成果,被列为国家级成果,应用这种添加剂生产的航空煤油,获得国家新产品成果一等奖。而侯祥麟却因四处奔波,操劳过度,染上肝炎,住进了医院。

  几乎与航空煤油研究同时,侯祥麟身上还有一项更加艰巨而神圣的任务,那就是带领石油科学研究院科技人员完成多种特殊润滑油脂的研制。他组织和带领科研人员,白手起家,组建研究室和课题组,建设实验室和厂房,查寻资料,解剖样品,探索技术路线,在身体受到化学物质伤害,并随时有中毒和爆炸危险的情况下,他们反复进行研究试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终于在1962-1965年,先后研制出了氟油、硅油、酯类油等一系列高精尖特种润滑油品,满足了中国航空、航天、核工业发展的特殊需要。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纸上空谈是无用的,唯有立说立行,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带领群众实干,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根本保障。中国梦照进现实,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梦需要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去践行。

  【一切问题,只有在“干”当中才能解决】

  少数党员干部面对工作难题时总是唉声叹气、束手无策,结果“山还是那座山,难还是那个难”。无论我们如何拖延,问题依然会存在,等到非解决不可的时候,往往已经错过了让问题顺利解决的时机。唯有实干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而这些困难都是要解决的,解决了才能继续向前发展。党员干部想要有所作为,必然要通过“实干”。拖延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使问题越来越复杂。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拖延上,不如现在就行动,多在“实干”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党员干部不管面临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让悲观压头、束手无策,继而不去寻找出路。面临困难,党员干部的选择是要“干”字当头,毫不畏惧,积极地谋出路、谋发展。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椿木营乡地处高寒地带,人们常用“高山飞雪花,低山开桃花”、“高山一身泥,低山一身灰”来形容它的高寒与环境的艰苦。1984年9月至2003年9月,周国知在这里工作了整整19年。

  由于贫困等多种原因,进入新世纪后,仍有很多农民住在简陋不堪的茅草房里,2003年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决定实施消除茅草屋工程。椿木营乡的“消茅”重担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民政主任周国知的肩上。

  2003年8月中旬,就在他第二次病重在县城住院的时候,仍不失时机地抓住每一个消茅的机遇,他对守护他的大哥说:“哥,你去帮我找一个人,我想尽快见到他。”周国知迫切想见到的人名叫余宏进,就住在县城,是位客车司机,余宏进来到周国知的病榻前,才知道老周要向他求情,不是为他自己求情,而是替余宏进的老岳父,年近七旬的王定国老人求情,老人家住在椿木营乡长槽村二组,家境困难,住的茅草棚低矮潮湿,虽然政府已给老人发了两次补助金,但仅靠这点补助金是不够的,因此周国知请求经济条件也不宽裕的余宏进伸出手来帮一把岳父,帮助老人尽快把新房盖起来。余宏进看到老周都病成这样,心里还总是惦记着别人!面对这样的请求,他还有什么理由不答应呢?他连连点头,含着眼泪与周国知告别,两天之后,他就带着凑来的钱上了长槽村。

  范家坪村党支书田良国也能清晰地记得一件事。1988年7月,粟谷村个别领导擅自做主,将村里的林药场无偿包给四组村民冯子勇经营,群众意见大。为巩固发展集体经济,村委会根据群众的意见,决定收回村里的林药场,却遭到经营户的反对,难以办好这件事。

  村里只好将这件事报告给周国知。周国知支持群众和村委会的意见,他说,村里应该发展集体经济。周国知与村干部一起登门找冯谈心,宣讲政策,听取意见。开始,冯很反感,认为是整他,并提出必须补偿120多亩黄连(原林药场栽种的)4万多元。周国知三番五次做调解工作,讲明道理。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冯终于明白了道理,签订了承包合同,实行有偿经营,村里的集体经济得以巩固和发展,群众满意了。

  周国知任后坝乡乡长的时候,率先引进了地膜覆盖育苗法。开始群众不接受,周国知挨家挨户做工作仍然不行。一天夜晚,村民田光的家门咣当一声开了,只见背着背篓的周国知手中还擎着一个火把。田光走近一看,周国知的手上、脚上都是血。“你怎么又来了?哪儿来的血?”田光问。周国知边喘气边说:“这是过‘十六拐’时摔的。已经是4月中旬了,农时再不能耽误了,我今天来就问你一句话:这地膜你盖不盖?”“盖!盖!”田光说:“为了老百姓,晚上你都敢走‘十六拐’,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周国知当即从背篓里抽出厚厚一大卷地膜。那一年,郑家湾所有的苞谷地都盖上了地膜,全村苞谷亩产量达到500公斤。

  有人问周国知:“解决这些难办的事,你就不怕得罪人吗?”周国知很坦然地说:“干部,就要干难事,干群众关心的事,还要秉公办事。”

  工作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唯有在“干”中才能解决,不干只叹,困难永远还是困难,甚至贻误发展时机,百害而无一利。

  发展中的困难需要在实干中才能解决,干工作就是不断解决困难的过程。“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干事,才能增长才干,增长智慧。

  有没有敢于担当的气魄,有没有直面困难的勇气,是衡量党员干部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不可否认,工作中面临的许多矛盾和困难是文件和书本上未曾提及的“硬骨头”,解决这些矛盾和困难需要党员干部敢打敢拼、勤奋实干。

  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有干事创业的雄心,想切实地做出一些成绩出来,就要不惧艰难,直面问题,干字当头。

  【一切办法,只有在“干”当中才能找到】

  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前提是车必须开到山前,即必须要有“实干”的行动,在行动中才能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时常听到有些人这样说:“实在没办法!”真的没有办法吗?一句“没办法”常会带来一个停滞不前的结果,而自己似乎也找到了开脱的理由。只说不做,空喊口号,问题当然无法解决。这样的干部自然不会得到上级和群众的认可。

  “一切办法,只有在‘干’当中才能找到”,表明了党员干部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只有抱着这样的心态做自己的工作,才能解决好工作上的问题,完成自己的工作使命。

  党员干部要把科学态度与实干作风结合起来,把尊重规律与积极作为结合起来,要以实干为荣、以实干为责,坚决破除“干得好不等于领导印象好、干得少不等于提拔机会少、干得差不等于组织评价差”的功利思想。

  各条战线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难办的事,难以攻克的关,只有不怕苦、不怕难、不放弃,在真抓实干中才能激发创造力,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创造性找到方法去应对。只有真正地去干,积极地去想办法解决才能最终克服难题,争取主动,开创出好局面。

  “绿化沙漠”是一件极其艰难的工作,但一个攥着铁锹、衣着朴素、面容和善的古稀老人始终坚持战斗在抗沙一线,这就是正厅级退休老干部苏和。2014年4月,随着《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的报道,这个朴实的退休干部展现在国人面前。

  时间推移到10年前的2004年,57岁的苏和主动向组织申请,辞去阿拉善盟政协主席职务,从盟委所在地阿拉善左旗回到700公里外的老家额济纳旗,在大漠中的黑城遗址旁植树造林,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在黑城脚下盖起了三间平房,在沙漠扎下了根。

  苏和选择植树的黑城遗址是一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西夏古城,沙化严重。“黑城周围风刮过来的沙子堆得和城墙一样高,眼看都要被埋掉了。我当时有个想法,黑城不能在我们这辈人手上消失。”苏和说。但是,在抗沙化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层出不穷的。

  10年前,为防止骆驼吃掉植物幼苗,苏和将2.3万亩沙漠围上围栏。“在沙漠中种树,最难的是水。自然条件不好,人能克服,但没有水,种下去的苗就活不了。”10年间,苏和在沙漠上打了8眼井用于浇灌。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试验,苏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抗旱栽植技术,以抗旱性强的梭梭作为主要栽植树种扩大植被面积。

  在苏和的努力下,水的问题解决了,但其他问题又接踵而至。沙漠中人迹罕至,嗅到绿色气息的牲畜频繁光顾,老鼠也在这里筑巢,不断偷啃新长出的梭梭树。对待这个问题,没有十分有效的办法,必须进行巡护和灭鼠。这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苏和做到了,他坚持每天巡视,风雨无阻。

  吉日格郎图嘎查牧民满都格日勒在苏和的带动下种植梭梭。她总结说,之所以会自愿在沙漠上搞绿化,一方面是苏和的榜样力量,但更重要的还是苏和的“办法多”。他能让牧民自愿加入到种植队伍中。

  在最开始的时候,苏和种植梭梭缺少人手,就雇用周边牧民来帮忙。育苗、栽种、管护、病虫害治理、灭鼠、防野兔……他把自己多年摸索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牧民。牧民为苏和干活有了额外收入,同时也学到了种植梭梭的技术。后来,苏和送给牧民一些梭梭苗,让他们回去在自家周围种,把门前环境弄好一点。当牧民们的梭梭种活了,苏和又给牧民找来苁蓉种子,让他们种在梭梭的根部。苁蓉是名贵的中草药,长成后牧民们又多了份收入。有了经济利益,自愿在沙漠里种梭梭的牧民越来越多,而同时,生态也一点点地改善了。在额济纳旗,大约有300户牧民在苏和的带动下开始种植梭梭。

  苏和与老伴亲手种的梭梭林也一点点扩大,达到了3000亩。他种植的梭梭林已成为阿拉善盟面积最大的人工梭梭林之一。

  困难是对实干精神的呼唤和昭示,挑战是对实干精神的锻造和升华。遇到困难时,要相信,凡事都有办法解决。平庸的干部缺少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从不缺少借口。

  以前人们怨“水不可倒流”,怨人没有长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但是当我们找到制造抽水机的方法,探破了制造飞机的奥秘,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不是无路可走,只是暂时没有找到。在优秀党员干部的观念中,迷雾中肯定隐藏着通向“罗马”的道路,只要去找,就能找到。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优秀的党员干部都是那些在困难中积极找方法的人。而遇到问题或困难总是找借口推脱者,必定是个不合格的党员干部。不要再让问题或困难成为事业的绊脚石,而是要变问题为机会,要让它变为成功的加速器。

  作为党员干部,要竭尽全力地在实干中去克服苦难,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当群众考量自己的时候,才能说句“问心无愧”!

  【一切机遇,只有在“干”当中才能抓住】

  机遇是谁给的?有人说是上级政府给的。这样的理解过于片面,唯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唯有实干才能抢抓发展机遇。

  如果把一个地区的发展比作一只船,那么好的机遇就是东风,东风来了,并不一定能让这只船破浪前行。而唯有这艘船具备航行的能力,也就是全船人具备实干的精神,才能使这条船能顺利到达彼岸。

  在通往光明前途的征程中,挑战与困难如影随形。有挑战就有机遇,机遇在前,不能轻易错过。党员干部应当带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历史的崇高责任、对发展的不懈追求,大展身手、大干一场,干成一些大事,干出一番事业。

  越是困难多、矛盾多,干部越能开拓创新和大有作为,也是锤炼干部党性、增长干部才干的重要机遇。一个干部只有在“干”中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才能为本地区赢得机遇。

  在河南省卫辉市,有一位受人尊敬的农村基层干部,他带领山区人民艰苦创业,改造山河,使荒山野沟变了样,他就是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握着吴金印的手说:“我认识你。”吴金印不会忘了当时见面的情形,“以前北京开会的时候我见过总书记,没想到他还记得我这样一个基层干部,我真的很感动。”吴金印说。

  2014年还在干事创业的吴金印依然记得他刚到唐庄时的景象,他是1987年到的唐庄,那时候老百姓生活很苦,吃的是野菜,住的是土窑洞。当他看到有些群众因为生活困难不得以外迁时的情景,在外迁前给祖先的坟头烧把纸,把家里所有东西往车上一装,走的时候全村老百姓都出来送他们,一家人都哭了,周围的街坊邻居也都哭了。

  一想到这样的场景,吴金印就坐不住了。为了找到使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办法,他和其他乡领导走遍了唐庄乡的每座山、每道沟,到每户农户家里进行调研。最终根据唐庄有山地、有丘陵的复杂地形,制定出唐庄的农业发展规划。

  “西抓石头东抓菜,北抓林果南抓粮,乡镇企业挑大梁,沿着国道做文章。”这是吴金印当年根据唐庄镇的实际提出的发展思路。经过多年实干,唐庄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抓石头。西部山区石头多,在西部山区开设石材开采和石灰窑厂。如今新建有30多个石砟场,28座石灰窑,开采车高高的钢架林立入云,唐庄镇的“石头”生龙活虎地进入全国大市场。

  东抓菜。东部离城区近,交通方便,人多地少,水利条件好,种蔬菜有市场条件。现代化高档日光温室,同时机井、高低压线路、大棚滴灌、水泥硬化道路等农业配套设施建设,把农业产业化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北抓林果。北边是丘陵地区,水利条件不好,因此种不怕旱的果树,年年可保证丰收。10年来,每逢鲜桃下市,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果商就驱车到唐庄的万亩桃园坐地收购,把鲜桃远销到俄罗斯、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南抓粮。南部土地肥沃,适宜种粮。吴金印在土地贫瘠的凤翅山投资17多万元打了3眼400多米的深井,使西部山区村的旱地变成水浇地。同时动用石块3.5万立方米,垒岸250条,平整土地,使小块地变成大块地,“三跑地”(跑水、跑肥、跑墒)变成“三保地”(保水、保肥、保墒),低效益变成了高效益。

  在吴金印的带领下,现在的唐庄已经旧貌换新颜,农民的生活也芝麻开花节节高。

  做任何工作,光喊重要不行,光有热情不够,光表决心也没用,必须有干事的本领、有务实的能力,用行动来说话,用实干来证明。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拿出干事创业的精神,不惧困难,坚持实干,机遇会“不期而至”。面对难以破解的难题,以不谋则已、谋就要谋出点道道来;不抓则已,抓就要抓出点力度来;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出点名堂来的雄心壮志和气魄,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