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艺生如此多娇

第2章 回忆杀

艺生如此多娇 初源子 5580 2022-05-10 10:08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艺生如此多娇 三三小说网【333books.com】”查找最新章节!

  

  无论一起经历过什么样的故事,到头来都是回忆,

  哪怕以后各自奔走在自己的生活里,

  可是每当再遇见,还是那个夏天相遇时候的样子,还会回忆那个冬天分开时的情形,雪花美丽,融后化为水,美…

  一辈子难得的相遇难得的情分,必是不舍,可不舍便无得,嗯,我们一起…

  各自安好,

  待再相见…

  …

  记得特别清楚,这天就这样烙在心里一辈子…2017年7月2日,缘分把我推到了我的画室,开始了为期八个月的集训…八个月,看起来慢慢长长,实际如奔流江水一去不复返。小小房子里度过了这些岁月。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就那么过去了,没有风的日子,云是雨的守望,去唱那一曲风花雪月,吟那一阕岁月静好,烟火、流年......每天的高频训练,熬夜,通宵…让我真真切切的独立,能脱离开家,自己生存,但还称上不是完完全全的独立。岁月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我们慢慢的,都在风里…长大了。

  人生很少有这样的八个月吧,能活的这么充实精彩,能活的如此潇洒奋进,难得,甚至在别人眼里难以置信吧。这里就像,就像是一股春风,激起我心海里的波澜;像一片轻柔的云,缚获住我的视线。认识了不少朋友,这里面没有污染,只是一群为了同一个信念而共同付出以实际行动的人罢了,能与你们共度年华,让我的回忆很潇洒,梦想,可以天花乱坠,但理想,那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路!梦里花落知多少,即使不成功,可这八个月,也不至于是空白。

  清晨,阳光投在维纳斯身上美丽动人,像份炙热的情俘获住我的心。

  通宵熬夜成了日常…再累…想想自己的最后几个以后也不敢矫情哪怕一下。人生啊,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那个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每一分每一秒。人生啊,哈哈,就是这么神奇,总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也不会想到有这八个月的存在吧,到时候终究会羽化为华丽的燕尾蝶,在世间撒下耀眼的亮皮。呵,还真是转瞬即逝,真没想到岁月可以这样安静而单纯地流去,而太阳仍旧跟从前一样…

  现在自己也是去年的学生了,想想还挺好笑。但是自己未来到底怎样依旧模糊,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早知道依旧还要为了以后打拼,不过那时的身边,不是你们…但我相信,真正在乎我的人,真正的友情,是不会被别人抢走的。

  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曾经的存在…嗯,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们的声音,忘记了他们的灿烂笑容,忘记了他们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们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这样的感情,这辈子,只会有一次。

  希望以后阳光下依然灿烂,依然在风雨中奔跑,依然做自己的梦,依然走自己的路…记得李嘉诚说过,有理想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惆怅的青春,叛逆的岁月,发酵成一碗青绿色的草汁,倒进心脏里,去净化。

  花开不言散,友谊不嫌久。

  成长是一笔交易,我们都是用朴素的童真,与未经人事的洁白…交换长大的勇气…对,成长就是一种蜕变,失去旧的,又会来了新的…

  这就是…公平。

  转眼就四月了,还真是快啊,还有36天,就高考了,从小到大便觉得高考离自己远得很,谁知这么快就轮到了自己…我记得刚到东艺传媒产业园学习文化课的时候,还有七十多天来着,现在,还有36天…

  慢慢过来,岁月芬芳,自己遍走了过来,认识了天南海北的不同却又有着相同目标的人,我们结识为朋友,共同努力,努力活出最完美的自己,演绎着自己的精神世界。

  学业是真的繁重,要还下八个月文化课的债,八个月,愣是没看过书半眼,也是真的没心思没时间。

  邻了五一,前天回了趟家,匆匆的,急急忙忙回去急急忙忙回来…还以为两天假期挺漫长的可以好儿好儿玩儿玩儿歇歇,结果这么快就过去了,又回了这皇城根儿底下…

  还有件特有意思的事儿,

  那天上午刚好我在家,快递小哥叫我下楼拿快递,我们家16层……电梯12层停一回,上来一肥头大耳儿的中年男人,胡渣儿半边天,戴着个耳机,十层上来一老奶奶,举着个遥控器穿着helloKitty的拖鞋就慢慢腾腾进来了,九层上来一穿着连体恐龙睡衣的女人,看上去三十多,红边儿眼镜,纯素颜…吓人啊。然后六层又上来一女的,然后三层又上来一跟我差不多十七八岁的穿着我们市二中校服的学生……然后我就特自然被他们一帮人挤在最后边儿的缝儿里,然后到一层,快递小哥快件摆了一地,大大小小有盒有袋,倚着旁边那个已经可能放了好几年的旧的不行不行的摩托车,说……:“1201来了吗?1003的呢?你是902的吧?602到了吗?然后问我你是1603的不?还有301的呢?来了吗?”…乌泱泱一片混乱以后,一群人又都抱着快件进回了电梯,之后…呵…电梯里儿就是各种拆箱子撕胶带的声音!哈哈烦死…

  话说是真没怎么好好回过家了,就是回,也是因为家那边儿的学校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回去,最多也就是去爷爷奶奶家吃顿中饭,看看他们,便得急忙忙赶回来…

  自己作,要求非得那么高,只喜欢高铁,不喜欢绿皮,也不喜欢动车,高铁坐二等,也不好受,嫌挤。难免趟趟一等,真挺贵的,从产业园儿到北京南,再算上回家的车票钱,来回一算下来,就得五六百块钱,五六百,说多不多,说少不少,遍慢慢少了回家的念头,怕花钱,贵啊…

  之所以之前喜欢回家,为了到家只是缘由之一。更多的是…我很喜欢这个过程,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就是插上耳机,听着自己歌单里的歌…从我们楼,从传媒产业园慢慢悠悠走到高碑店地铁站,看着熙熙攘攘的人在面前闪过,骑着共享单车,挎着菜篮儿的或是和我一样听歌走路的…

  听着歌,感觉这世界都变得特别安静,仿佛只有自己一人……只有真正孤独的人,才会自己跟自己对话,还好我不是…

  地铁上,我尽量都是选择站着,听着歌,打量周围上车下车的人群,或者低头看视频聊微信,或抱着孩子一起嘻哈淘气,或者一起逛街的人分享自己从西单国贸带回来的战利品,或者…

  甚至是在南站里候车的时候,看着形形色色的人啊,有的拽着箱子飞驰而过,有的却昂首挺胸戴着墨镜举着星巴克淡定自若的走过去,满心的感慨。

  总之,那种观察别人的感觉,也许可以让我认识这个世界更多一点儿…

  我家工薪阶层,父母都是我们那边儿厂里的工人,父亲是名技师,学名在那儿就是工程师,全车间的机子要是哪个坏了,便是他几下就能弄好,别人也都得靠着他活,靠着他吃饭,他也得靠着这堆每天转个不停的机子活。所以小时候去父母的厂子里玩儿,人们看见父亲都叫声夏工,想想都气派,所以从小就觉得父亲能上天入地,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母亲可以算是厂子生活处里的大姐大了吧,可又却是里面最年轻的,工人们的衣服啊,乱七八糟的杂七杂八她也都得操心,原本前段时间还蛮清闲的,可现在厂子严了,不敢偷懒了,每天早上要和父亲一起走,晚上五六点等着父亲下班再一起开着我家的“小红”下班…小红是我家的代步四轮儿,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好像是五年级的时候她就在了,想想也快十年了,有什么大风大雨也都是她陪着我们全家哈…

  我将近一年的时间不在家,她俩便把这小日子过得异常井然有序的,少了个大少爷供着,自然轻松些,不用大早上太阳都还没上班儿呢就爬起来给我准备从来都不重样儿的早饭,也不用先开着“小红”送我去学校,再赶去上班,更不用俩人大晚上学校门口守着接我放学,少了这些原本每日必做的任务,想想的确是应该轻松了不少,从幼儿园开始算起来,他们已经,接送了我…十一年了呢…

  十一年,一辈子能有几个十一年?…那是无数个风雨无数片落叶无数颗星辰笼罩过得夜,美好,且漫长,可是…累啊…难熬啊。

  他们每天中午晚上也有固定的任务,便是去爷爷奶奶家吃个简短的午饭。这可不是蹭饭,更不能是啃老,而是作为儿女,最津津乐道,最应做到的。他们就做到了啊…每天中午,父亲若忙,母亲遍一人回来,到爷爷奶奶家陪他们做饭吃饭,再带上一份儿拿回厂子来去送到父亲那儿,挺多人都说他们真是不嫌麻烦,竟折腾,他俩倒是不嫌倒腾还乐呵,因为这饭里,是家的味儿,有来自家的香…

  还记得有一次去奶奶家吃午饭的时候,正吃着饭呢,电视里看见林心如了,我爷就问……“这个是那谁,小燕子那个干姐妹儿不?”

  我:一时词穷……

  …

  其实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原来的我是体会不到的,来北京一年,才开始对家有了模糊的定义…家更像是鸟巢,候鸟大了,翅膀硬了,会飞了,飞走了,可是巢还在这儿,不会变,无论何时归,依旧还是那个样儿。

  …

  爷爷是军人,年轻时在四川的部队里生活,我父亲生在雅安,大大生在汶川,十七岁的时候才带着父亲和大大回了唐山的老家,去年除夕夜,爷爷谈到过为什么回家,说是要跟奶奶在一起,呵,多大岁数了还在这儿给我们撒点儿狗粮,不过话说回来,那个年代的爱情,是真纯洁最纯粹的,没有物质的条条框框拴着,一个手电筒就能成定情信物和嫁妆的年代,很自由,虽然他们的这个年代好像有点儿旧了,有点儿过时了,但是他们纯的爱,朴的情,没被压抑,根死死地扎在岁月的土壤里,生长的健康幸福,依旧甜蜜,尽管两人还是没日没夜的吵,因为炒菜的时候菜里多撒了两克的盐就能吵的昏天黑地鸡犬不宁的,(爷爷做菜有一个小天平,会根据菜谱上详细的克数用天平量好再做菜,而且每天掐点儿做饭,多一分钟晚一分钟通通不可以,搞得我还一直以为爷爷是个处女座呢。爷爷做饭是当年奶奶怀了大大和父亲的时候才开始学的,做到现在,技术如今也算是很厉害了,可就是不开个饭铺子,说是要陪着奶奶,呵,又撒狗粮,还没完了…)但这不还是互相依偎陪伴走到现在了吗……奶奶是名小学教师,年轻的时候也很喜欢画画,而且画工了得,为了赶上天津美术学院的考试,从村儿里走到了县上考试,走了一整天,可是徒步啊,而且考上了,可是没钱,没法儿上,真的可惜了个苗子…后来父亲从四川回来便是奶奶当父亲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哈哈管的也是严得吓人,父亲现在谈起来也是一身鸡皮疙瘩,浑身寒颤…

  细细想来家里儿当老师的也真是不少呢,可这聪明劲儿怎么就没遗传点儿到我脑子里儿呢你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