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源头活水来 三三小说网【333books.com】”查找最新章节!
作为刷版狂人,看了徐克老怪的智取威虎山后,再补完了样板戏,又终于启动了早就列入书单却一直搁置的《林海雪原》
还是按观看顺序,先说电影。电影是毫不犹豫的五星好评,敢拍着良心说这片子十分精湛有诚意。观看过程中,除了东北话和实打实的雪景让我顿生乡愁之外,基本上情绪是一路被剧情牵着走的,一路紧张,激动,叫好,伤感,怀念……能把红色经典拍成带点武侠传奇feel的商业大片,且如此叫好叫座,果然不堕徐老怪的威名。
故事是标准的大片节奏,紧凑连贯,唯独缺憾是203小队的戏份薄弱不连贯,导致重点都落在了杨子荣在匪窝的一边,据说这是因为203小队里某个演员吸毒而导致大量删戏,让人得知后怎能不心生怨念啊!
作为一个没有提前看演员表也不怎么关注娱乐圈的脸盲症患者,全片我只认出来佟丽娅一个演员(唔,梁家辉没认出来确实是化妆太牛掰了),但在观影过程中却没有太受到角色辨认的困扰,可见影片的角色辨识度确实很贴心很有诚意地照顾了我这种脸盲症患者。
比如从八大金刚的人设,并没把反派脸谱化量产化,而是用一种动漫式的群像给出了每个人的特色,哪怕其中有好几个出场不多或只是炮灰。而其中老八在上映后引起了热烈反响,这位萌物靠一人之力撑起所有喜剧段子,在官方介绍中老大至老七都有其专精,“火力”“审讯”“巡察”等等不一而足,到了老八就变成“很有喜剧色彩的一个角色”,浓浓的团宠即视感,而他的戏份也远远超过他人,比起要靠秀制服诱惑、美艳眼影和超炫飞刀才博得存在感并列第二名的老二和老六,老八简直就是导演的宠儿啊。
而老八和老九的互动设定,也是(无耻的)可进可退模式。老八对卧底匪帮的老九杨子荣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崇拜、亲近、信任、维护,配合二人实际身份,寻常观众可以获得欢笑和感慨,不寻常观众还可以从中嗅得一丝jq的味道,展开无穷无尽的脑补自娱。
且莫说亵渎,脑补本就仅限于二次元了,莫敢与真实有半丝牵连。若说真实,杨子荣原型在智取威虎山一役后一个月内牺牲,而投降收编的土匪或许也是战亡,或许十年之后又十年,还不如定格于当下。
年纪大了,很多故事不敢看,很多后续也不敢想了,只愿世间只有团聚不见分离,只有安宁不见祸患,只有逗比没有虐心。
再说传说中的样板戏。找来《智取威虎山》的京剧版本电影,可惜却没字幕十分头疼,有一搭没一搭地一边做着别的一边看完了。看时便意识到,这剧其实一点儿也不陌生啊,小学时的文艺汇演上这是保留曲目,不知听了几次报幕,电视换台也确曾见过。虽从未专心去听,但有那么几段旋律和形象都深植于脑海,只要一个小小的引子就能悉数勾出。更别说,“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杨子荣,座山雕,等等段子人物在各时各处的重复引用。
样板戏跟小说电影相比较,去除了激烈血腥残忍冷峻的一面,留下的是激情希望还有被强化多倍的政宣,一派激昂红火斗志昂扬,而在此前提下,剧情的跌宕起伏依旧令人心折。群众不是傻子,单靠“又红又专”“政治正确”是忽悠不了的,智取威虎山风靡革命群众娱乐界多年至今不朽,靠得还是剧情酣畅人物有魅力。即便在那个集权年代,文艺作品历经不朽靠的也还是群众市场的检验,不是领袖意见和意识形态灌输。所以我说,一手纵容出成堆手撕鬼子神剧的广电总局是不是该反省了?(想得美= =)
《林海雪原》
看过电影再看书,竟然觉出几分吃力。就好像是吃了一把剥好的瓜子,还沉浸在大口咀嚼满口溢香的快感中时,又给了你一把带壳的,需要一个一个剥开,味道是熟悉的味道,却要花点力气才能尝到,再没有那种大快朵颐的爽快。
一部小说若要强耐着性子看,不是书有问题就是自己有问题。这份浮躁让我心生惶恐,因为我知道这不是本枯燥乏味的书,这是本能让我从感性和理性上都获得满足的书,可汲取着满足着的同时,我发觉自己依旧想甩开养料,去寻找更浅薄强烈更直接的刺激。
我怕三件事,怕自己吃不下饭,怕自己睡不着觉,怕自己读不进书。
希望这只是一时的状态不佳。什么时候静心重刷,再来补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