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地府判官:开局审判祖龙嬴政

第112章 曹司空,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最快更新地府判官:开局审判祖龙嬴政最新章节!

   高台上,杨修展开双臂,拂袖踱步。

  这一份孤傲不减分毫,且彰显得更加肆意妄为。

  刘桢听清楚杨修的话后,脸上闪过浓浓不满。

  对于刘桢而言,现在杨修的一番话,完全是把自己当做装B用的垫脚石,半点情面都不留。

  当众被杨修折辱,任谁能心平气和?

  【对话古今】节目官网评论区:

  “这个杨修,好狂啊!”

  “就算再怎么有才,也不能说自己读尽天下诗词吧?”

  “人家主动将诗词递过去,杨修非但不抬手接着,居然连看都不看一眼,好过分啊!”

  “刘桢的文采也不错,虽说不如杨修,但被这样轻视……”

  “杨修太狂,死得不冤。”

  “其实杨修的死……怎么说呢,课本里也没讲清楚。”

  “不管课本有没有讲清楚,杨修就是够狂。”

  “...”

  杨修的狂傲令后世现代观众不满。

  虽然大家都承认杨修很有才,但这份狂傲确实有些过火。

  【对话古今】节目画面里,

  不等刘桢再次开口,杨修抬头挺胸,继续朗声讲道:“阁下的诗,思健功圆,清新刚健。可惜气过其文,雕润不足。依在下看来,仅能评为二等。”

  在芸芸文人学士面前,品评刘桢的诗词仅是尔等,杨修的狂傲令不少人心生不悦。

  以刘桢的名气,在许都城内算是排得上号的名士。

  刘桢已经能超脱寻常读书人行列。

  尤其许都文士皆知,刘桢与公子曹丕交好。

  刘桢是曹丕的宾客!

  杨修不给刘桢面子,就是不给曹丕颜面。

  连曹丕的颜面都不给,直接露骨评判刘桢的诗词文采,足见杨修的狂傲深入骨髓。

  远处旁观的曹操露出微笑。

  见杨修如此傲气凌云,曹操仿佛看见年轻时的自己。

  当初那个在雒阳手持五色棒抨打佞臣的曹操,与现如今意气风发的狂傲杨修,何其相似?

  年轻时的过往在曹操眼前闪过。

  林昊也露出浅笑。

  只不过林昊的笑容,带有不少轻蔑。

  这是对杨修的轻蔑。

  在林昊看来,杨修固然有才,却过于恃才傲物。

  若论才华,杨修固然算是当代一等,可放入华夏几千年的历史里,仍排不上号。

  单说大唐王勃、李白、杜甫,谁的文采比不过杨修?

  同样是恃才傲物!

  李白的那份清傲,可比杨修高太多。

  同样是恃才傲物!

  王勃的绝顶才华,远胜杨修百倍。

  所以在林昊眼中,杨修的表现太猖狂。

  只是林昊没对此出言评判,毕竟本期【对话古今】节目主角是曹操,并非杨修。

  台下众人窃窃私语,都在议论杨修的点评。

  几位穿着儒雅的文人短暂议论,认同杨修对刘桢的点评妥当。

  杨修狂傲归狂傲,点评倒合情合理。

  在距离高台最近的空地位置,手持佩剑的中年男子叹气,走至一位青年身后,说道:“这位杨公子的点评,确实很精准啊!”

  中年男子边说边抬手,轻拍青年的肩膀。

  青年微微一惊。

  青年听见熟悉的声音传入耳中,迅速回头看去,脑袋竟180度反转,黑瞳与中年双眸齐平对视。

  鹰视狼顾!

  中年男子被吓到。

  足足过了几秒,中年男子深呼吸,恢复平静心态。

  一个人的脑袋,能180度转动,的确挺吓人。

  “元直兄。”青年沉声回应。

  中年字元直,名为徐庶。

  鹰视狼顾的青年,复姓司马,单名懿,子仲达。

  京兆地区有司马家,扬名司马八达。

  司马懿是司马防的二儿子。

  今天的月旦评,不光司马懿来了,其三弟司马孚同在。

  徐庶点了点头,站在司马懿身边,调侃道:“仲达总说只喜欢山水园林,怎么今日也来月旦评争锋?莫非是对曹司空的求贤令感兴趣,想入仕求官、一展宏图?”

  被徐庶说中心事,司马懿故作冷静,遗憾叹气摆头。

  “元直兄想多了。我司马家与杨家有婚约,是那杨修无故退了我三弟的婚事,还出言不逊。我来月旦评,是要替三弟出口气,当众教训一下这位杨公子。”司马懿严肃解释。

  司马懿的表情格外凝重,看不出半点伪装。

  徐庶信了司马懿的话。

  唯独远处旁观的林昊,在发现司马懿后,露出不屑蔑笑。

  林昊瞧不起司马懿。

  总有人说司马懿有才能、活得久、懂隐忍,但这都不能作为优点加以赞扬。

  在林昊看来,司马懿是罪人。

  汉民族历史的罪人!

  没有司马懿,就没有司马昭,更无司马炎。

  正是司马懿对洛水发誓再毁约,随后杀死曹爽三族,才导致大魏政权动荡不安。

  正是司马懿的无耻食言行为,给司马昭开了当街杀帝的先河。

  晋朝五胡乱华,天下民不聊生。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司马懿、司马昭父子。

  因而林昊瞧不起司马懿。

  就算历史更迭讲究成王败寇,但凭无耻得来的胜利,配不上任何赞扬。

  倒是目前的司马懿还掀不起风浪。

  且不说曹操正值壮年,就算曹操百年之后,亦有曹丕能稳稳压住暗藏野心的冢虎。

  如今这个年龄的司马懿,还算不得大人物。

  台上,

  刘桢面色铁青,凝视杨修双眸,冷声询问:“杨公子,不知你这评语,有何依据?”

  被杨修当众打脸,刘桢心里不悦。

  被刘桢反问,杨修不急不躁,早已想好说辞。

  “阁下的长处,想必自知。但若问及短处,阁下诗不出山水,赋不过风土。然用语多取媚世俗,于当今世上,只能屈居二等。”杨修朗声回答。

  被杨修点名行文短处,刘桢心中怒意更盛。

  不过,杨修所言非虚,刘桢很佩服。

  只是刘桢拗不过劲,想知道为何自己只能屈居二等,到底还有谁比自己更强。

  刘桢将双手背负身后,平视杨修,追问道:“杨公子品评在下诗文乃当今二等,不知这当今一等,又是何人?请杨公子明示,也好让在下有个学习的目标。”

  台下围观者顿时好奇不已。

  就连荀彧都提起精神,想听杨修的回答。

  荀彧知道,今日曹操在场,穿便装隐于人群。

  平日历来作诗,曹操颇有诗情,自诩文采冠绝天下。

  杨修的回答,倘若这一等诗文不包括曹操,可就有趣了。

  听出刘桢的话中陷阱,杨修面色阴沉,不再直面刘桢。

  以杨修的狂傲劲,就是看不起对方。

  但面对台下围观者的期待眼神,杨修又不好拒绝回答,只能迅速思考,想出一番最完美的说辞。

  “既然刘公子询问,在下就多评几句。当世第一等诗人,当属曹司空与其子曹植。”杨修提高音量,令所有人都能听见。

  台下文人学子立刻肃然起敬。

  杨修提及曹操,自然没人敢怠慢。

  听见自己的诗文被杨修评为第一等,曹操忍不住干笑,心里暗道这位杨家小子很会拍马屁。

  郭嘉也报以微笑。

  对于曹操的文采,郭嘉打心底佩服。

  也确实,曹操的文采,在当世属于一等。

  包括曹操的儿子曹植,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唯独林昊摇了摇头,有些更看不惯杨修。

  对于杨修的评判,林昊心里承认,确实说得对。

  曹操的文采,放在东汉末年,位列一等名副其实。

  可是,林昊瞧不惯杨修的行为,居然拿曹操的名头来压刘桢,竟以阳谋方式令刘桢无法辩驳。

  林昊沉思几秒,迈步走向高台。

  有新计划了!

  林昊打算临场发挥,待会等刘桢下台后,自己亲自上台。

  林昊想让杨修出一出丑。

  至少也要杀一下杨修的锐气,让这位年轻人懂得什么是谦逊。

  当然,

  林昊要这么做,并非是想装B,也是为了杨修好。

  众所周知杨修很聪明,可惜死就死在太聪明。

  如今当加以鞭策,才能令杨修稳重。

  曹操、郭嘉看见林昊自行走向高台,表情变得更加认真,期待接下来要发生的情况。

  曹操是第二次见林昊。

  对于林昊的性格,曹操早有了解。

  只是曹操还不知晓林昊的文采究竟如何,很想借助今日的机会,一睹林昊的风采。

  郭嘉更对林昊好奇。

  毕竟今天头一次见面,又发现曹操极其尊重林昊,郭嘉心底疑惑极浓。

  台上,

  杨修高举左手向天,左臂负在身后。

  “曹司空的诗,古直雄健,甚有悲凉之势。气吞江海,睥睨天下!”

  这几句不难理解,杨修在拍曹操马屁。

  “曹公子之诗,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璨溢古今,卓尔不群。此二君之诗,如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

  这几句还是拍马屁,从恭维曹操变成恭维曹植。

  杨修夸曹植的诗词有风骨,词彩华丽且清新脱俗。

  再将父子二人的诗词比作周孔,加之龙凤的鳞甲羽毛对比,彰显稀有珍贵,将马屁升华。

  “若是曹司空登堂,曹公子入室,则阁下与诸君,可坐于廊庑之间矣。”

  声音依旧洪亮,高亢远震云霄。

  杨修的这番回答,既拍曹操马屁,又令刘桢哑口无言,还顺势为曹植扬名,可谓一箭三雕。

  台下围观文人才子、大家闺秀鼓起掌声,高声叫好回应杨修。

  唯独两人默不作声。

  一个是正走向高台的林昊;另一个是曹操的儿子曹丕。

  杨修话里话外抬高曹植的名气地位,对于曹丕而言极其不利。

  曹植的名气越大,越有资本与曹丕争位。

  曹丕岂会高兴?

  站在杨修近前,刘桢哑口无言。

  服了!

  刘桢被杨修的回答折服。

  一方面是刘桢确实佩服曹操曹植的诗词文采。

  另一方面是刘桢没法当众辩驳。

  前来月旦评,刘桢无非是要求官,说白了就是应聘。

  到曹老板的“公司”硬拼,人家的老员工夸赞老总牛B,身为应聘者又怎能多嘴辩驳?

  就算刘桢不服,也得被迫心服。

  刘桢迅速调整心态,保持淡然笑意,说道:“杨公子,近日在下方知人上有人。居于曹司空与曹公子之下,我这廊庑,坐得心悦诚服。你的这个二等,我领了!”

  拱手向杨修作揖,刘桢转身下台。

  “下一位。”

  杨修带刘桢下台后,提高音量高喊。

  台下,

  手持各自诗文的文人学子跃跃欲试,却都不敢率先上台。

  刚听完杨修对刘桢的评判,不少人对自己的文采不自信了。

  身穿素衣的徐庶有登台打算。

  但经细想之后,徐庶原地站定,打消上台念头。

  恰是此刻,林昊迈步登台,于众目睽睽中走向杨修。

  【对话古今】弹幕:

  “啥情况?林昊居然上台了?”

  “难不成林昊要跟杨修论一论文采?”

  “有趣!有趣!”

  “话说,林昊要干啥,这是什么意思啊?”

  “盲猜林昊要背一首诗,就是不知道他会背哪首,难不成是李白的大作?”

  “猜不透林老哥的心思。”

  “...”

  节目画面里,

  杨修仔细打量林昊,不禁眉头轻蹙。

  “在下林昊。”

  走上高台后,林昊微拱手,皮笑肉不笑。

  杨修细品林昊语气,顿觉不对劲。

  从林昊的语气中不难听出几分敌对意味。

  除语气古怪,杨修好奇林昊身份。

  身为许都城内有名的风流才子,杨修见多识广,却从未见过林昊,更没听说过林昊的著作。

  他是什么人?

  杨修不敢贸然轻视。

  “恕在下直言,修从未读过阁下诗词,不知……阁下可有墨宝展示,以便让修与在场诸君品评一二?”杨修小心翼翼询问。

  单从林昊的气势分析,杨修认定不能大意。

  远处的曹操、郭嘉凝眉,更加期待林昊的表现。

  林昊模仿杨修的动作,将左臂背负身后,右臂随意挥袖。

  双眼微眯,林昊淡淡道:“有没有墨宝,并不重要。在下胸中诗文无数,从不行诸于文字。今日月旦评,天下才子齐聚,在下便当场吟诵一首,由杨公子点评。”

  刚说完,林昊不给杨修再回话的机会,当即朗声背诵。

  林昊没打算当场创作。

  比起即兴创作,林昊有更合适的诗词选择,用于敲打杨修。

  “独立寒秋,颍江北去,扬淮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曹司空,可还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林昊朗声背诵完毕,全场寂静无声,仅有呼吸声起伏。

  站在台上的杨修忍不住后退数步,被林昊诗词之中散发的磅礴气势折服,半晌说不出话。

  台下众人目瞪口呆!

  包括不远处的曹操、郭嘉,皆面露震惊神色。

  尤其是曹操!

  曹操难以置信林昊的文采居然不在自己之下。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惜,

  这些东汉末年的人们并不知道,林昊刚才背诵的诗,是借用伟人的创作,再根据今天月旦评现的场景稍加修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