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盘点:开局十大名相

第四十五章 孔子与孟子

  ,最快更新盘点:开局十大名相最新章节!

  

  一个战国世界。

  公元前302年

  孟老夫子今年七十二岁,距离他回到父母之邦已经有十年了。

  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已经垂垂老矣。

  近三十年的游说诸侯,还有近十年的沉淀,使他明白他的仁政思想在现实是不可能被接受的,这个理想的实现只有寄希望于来者。

  在【诸天视频】看到管仲出现在【十大名相】之中时他是有些差异的。

  当然,他对前面有些人也有些异议。

  只是那些人他都不熟悉,不了解全貌无法评价。

  不过对于管仲他却是十分熟悉。

  管仲是春秋时期的诸子之一,被称为管子,是当时叱咤风云、相齐独霸天下的显要人物。

  当年孟老夫子的弟子公孙丑还询问过他。

  看着眼前的画面,他回忆起了那一天。

  公孙丑问他道:【如果您在齐国掌权,管仲、晏子那样的功业,能再次建立起来吗?】

  当时的孟老夫子认为公孙丑果然是个齐国人,只知道管仲、晏子罢了。

  他给公孙丑举了个例子。

  有人问曾西说:“你和子路相比,谁贤?”

  曾西不安地说:“子路是我的先人所敬畏的人。”

  那人又问:“那么你和管仲相比谁贤?”

  曾西顿时很不高兴地说:“你为什么竟拿我同管仲相比?管仲得到齐桓公的信任是那样专一,执掌国政是那样长久,而功业却是那样卑微。你为什么竟拿我同这个人相比?”

  然后孟老夫子接着回答说:【管仲那样的人是曾西不愿做的,而你以为我会愿意吗?】

  当时的公孙丑很疑惑:【管仲使他的君主称霸,晏子使他的君主扬名,管仲、晏子还不值得效仿吗?】

  孟老夫子的回答是:【凭齐国的条件称王天下,真是易如反掌。】

  当时的公孙丑感到更加疑惑了,又继续询问他。

  【凭文王的德行,寿近百岁才去世,尚且没能使仁政遍及天下。武王、周公继承他的事业,这才使仁政遍及到天下。现在您说起称王天下,似乎很容易的样子,那么文王也不值得效法了吗?】

  孟老夫子当年解释说天下归顺殷朝很久了,久了就难改变了。

  而商纣距武丁的时代不算长,勋旧世家遗留的习俗,及当时流行的良好风气和仁惠的政教措施,还有留存下来的。

  那个时候没有一尺土地不是商纣王的疆土,没有一个人不是他的臣民,然而文王还是在百里见方的地方兴起,所以是很困难的。

  而现在齐国有那么大的地方了,事情只要做古人的一半,功效必定是古人的一倍,当时由齐国来统一天下,是易如反掌的事,所以孟老夫子认为管仲并不值得太过于称道。

  孟老夫子并不否认管仲是个人才。

  他当年说过一段话:【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在这段话里,管仲是孟老夫子所列的天降大任的杰出人物。

  只不过管仲的所作所为,没有达到孟老夫子的期望,所以他看到管仲出现在画面中的时候有些诧异。

  孟老夫子知道这也和他的主张有关,孔子对于管仲的评价就有所不同。

  孔子离管仲的时代只有一百来年,他也曾经评价过管仲。

  孟老夫子自然是对孔子的言论记得十分清楚的。

  孟老夫子知道在孔子甚至在大多数人心中,【仁】的标准是非常高的。

  所以,孔子很少使用【仁】来评价一个人。

  当年孔子评价【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认为【殷有三仁焉。】

  而在孔子的言论中,除了以上冒死进谏商纣的三个忠臣:微子、箕子、比干,能得到这个殊荣的就只有管仲了。

  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经问了孔子一个问题:【齐桓公杀掉了自己的王位竞争对手公子纠,公子纠的谋士召忽死节了,管仲也是公子纠的谋士,不但不死节,还转脸就辅佐了公子纠的敌人公子小白。这样的人,能说他仁吗?】

  孔子当时回答道:【齐桓公成就诸侯霸业、会盟天下,却没有大动干戈、武力征伐,全靠管仲的才能。管仲可以称得上“仁”。】

  孔子没有去赞美【为主死节】的召忽,而是对【背主求荣】的管仲大加赞赏,不仅因为管仲有大才,还因为管仲使用和平崛起的策略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没有让百姓受战争之苦。

  所以,孔子认为,管仲是【仁】的。

  而当时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贡表示不同意孔子对管仲的评价,还是纠结于管仲背叛公子纠。

  孔子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匡扶天下,老百姓至今仍然受益。要是没有管仲,华夏早就成了戎狄的殖民地,我们就成了亡国奴。那个没有为天下人做半点贡献而以死尽忠的召忽怎么能跟管仲比?】

  孔子对子贡的回答明显比对子路的回答语气更强烈,在大是大非面前,孔子是十分讲【礼】的,甚至为自己学生的迂腐有点生气。

  这个时候,对死节的召忽,孔子连名字都不屑一提,而是用了【匹夫匹妇】来代指。

  孔子是不赞成【愚忠】的,相反他很不屑。

  但是孟老夫子知道这不代表孔子反对忠诚,倡导大家【见利忘义】。

  而是孔子认为,在百姓福祉、民族大义面前,其他事情的优先权就会变得低。

  还有人问孔子管仲的为人怎么样?

  孔子回答说:【管仲这个人当得起仁,伯氏这个贵族做了错事,被管仲就剥夺他三百户的食邑,导致伯氏十分贫困,每天只能吃粗粮。但即使如此,伯氏到死对管仲都没有一句怨言。】

  有人曾评价过这件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容易,但罚了一个人,能让这个被罚的人不埋怨自己,这个就不简单了。

  这说明管仲在人格上是有深度和高度的,能让被罚的贵族心服口服,是个很有政治智慧的人。

  孔子在对管仲的评价上给了极高的赞誉,即使有背叛前主的前科,也不吝用【仁】来赞美。

  但是在某些方面孔子却是批评管仲的。

  孔子对管仲的批评主要有两条:一个是【不俭】,二是【不知礼】。

  管仲聘任的官员都没有兼职,导致官员人数众多,这是【不俭】。

  另外,管仲这个人,娶三个姓氏的女子,家里装修的太豪华,甚至有影背墙,在当时这可是天子的规格,这就是【不知礼】。

  孔子对管仲平时的生活作风颇有微词,认为管仲【小器】。

  从这些问答之中,孟老夫子可以看出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肯定他的功绩,另一方面批评他的个人生活。

  孟老夫子虽然观点不同,但他认为这是【和而不同】的表现。

  孔子称赞管仲,他轻视管仲,都有各自的道理。

  不过他现在更加期待的是管仲他们三个人的奖励。

  前面那些人所获得的奖励都十分神奇,让孟老夫子这个见多识广的人也很震惊。

  他想知道管仲他们会获得什么神奇的东西。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