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 晋国兴亡录

第70章 骊戎男

晋国兴亡录 董双五 4216 2022-05-06 01:41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晋国兴亡录 三三小说网【333books.com】”查找最新章节!

  

  眼看晋军兵临城下之际,骊戎男亲自披挂上阵,骑马出征。

  身为巨汉的他以一当十,挥舞着长三米的长枪,令晋军士兵胆寒,不敢冒进。

  再加上骊都依山而建,地势起伏复杂,对晋军攻城起到了一种天险效果。正面交锋时,晋军的伤亡很小,很多伤兵受的伤都还算轻微,因为骊戎兵大多连件像样的青铜制军械都没有装备,有的骊戎兵在战场上甚至丢石头、丢牛粪用以还击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晋国士兵。

  但进入攻城阶段时,晋军起初冲锋很有气势,可每每进入中途阶段,攻势疲软,因为他们实在是无法攻破城墙。

  此时晋军后方传来一个坏消息,负责提供粮草的游桓二氏,开始拖延粮草,运粮车队迟迟不到,这下前线晋军有些犯难了。

  每次晋国出征都是游桓二氏从中掣肘,使得晋献公无法将政令定于一,底下的官员也是阳奉阴违。

  在前线的晋军的军们给出了三种策略,第一是困,将骊都团团围住,以车轮战的形式不停袭扰直至敌方投降。但这种方案则是要双方的粮草对耗,晋军的粮草多半是就地掠夺而来,只能撑二十天,是否耗的起就是个问题。

  第二种则是引,大军后撤二十里将城里的军队引出来,在城外围而歼之。但这种方法在于敌军是否会上当,如若不出,一切白搭不说,晋军自然而然的就进入围城困城的状态。

  第三种则是强攻,不管有多大伤亡,只要攻进去,见到骊戎人就杀,将整个国人屠尽,掠夺一切物资。

  荀息、士蒍反对强攻,并且从道义上说出了强攻的种种弊端。

  先丹木也不赞同强攻,主张后撤引敌出城,再伺机决战。

  然而,梁五和东关五这两位新晋青年将领却表现得格外强硬,言辞激烈,对前辈老臣态度不恭敬,说什么自己是军事贵族出身,比某些半路出身的假贵族要高明的多。

  这些话刺伤了士蒍他们这些老一辈将领的自尊心。

  里克在争辩的过程中一言不发与晋献公一样,任由双方较劲。

  荀息和士蒍都觉得两五他们不免有些年轻气盛、思虑不周。这骊都是骊戎国国都,又有骊戎男这个人称巨汉的国君驻守。城里又聚兵甚多、地势险要,强攻取骊都并非易事,伤亡过大的战果,绝非所愿。

  最重要的是,骊戎国是秦国北部地区部落邦城们的盟主,骊戎身后可是有数十个蛮夷部落撑腰,不战而胜是最稳妥的,而且要快,不然其他部族反应过来,敌我实力便会改变。

  东关五和梁五也考虑到这点,顾虑久拖不战则迟则生变,听闻离骊戎国最近的地方有一北方古国,名叫殷骊国,素闻两国关系相亲,若他们突然发兵,绕至后方斩断晋军归路,到时我们就会腹背受敌,两面夹击。

  新老两派各执一词,都有自己的道理。

  就在双方争执不休之时,一少年的出现终结了争论。

  此人正是年满十六的先轸。在他身后还站着两个年龄相近的少年,那就是士蒍二子,士缺与士毂,老师董麟儿也在其列,可似乎精神状态不怎么好,也不知为何。

  然而,三人尚未成年,就作为首次出征的新兵,他们自然是没有资格在军前会议发表任何意见的。他们三人之所以能进入中军帐,都是先丹木和士蒍的主意,但只是让他们到军中历练,只准旁观,不许说话。

  先轸默默地站在父亲身后,细细旁观着一切,他觉得国君应该在此时乾纲独断一回,军队最不能出现意见不统一。

  一支军队若是不能做到军令统一、令行禁止的话,这支军队便开始走向毁灭,这将关系到全军将士的生死存亡。

  统兵将领之间难免会因为一些杂七杂八的问题发生冲突矛盾,如何理顺排解这些问题,则是考验统将之人的能力问题。

  先轸突然身子向前进一大步,一下子就越过父亲,从人群中站了出来向晋献公进言,“禀国君小将有一计策可行!”

  先丹木先是一愣,而后瞪了先轸一眼,大怒道:“你这身怀乳臭尚未弱冠之人何需多言,快快退下!”

  先轸紧紧抱拳,眼神坚毅地看着晋献公,“小将有一克敌制胜之计,斗胆向国君进言。”

  晋献公看着先轸,觉得这一少年很有意思,有些欣赏他。于是便点了点头,略带玩笑地说:“可以,但寡人要先提醒你一句,你若是胡言乱语,那寡人绝不轻饶,那可是要拖到帐外痛打二十杖。你可要想好咯!”

  先丹木疯狂给先轸使眼色要他放弃,“先轸不要在这里瞎胡闹,这里可是军帐,是军中幕府,一言一行都是军令,没人会随便开玩笑。

  “臣要进言!”先轸没有犹豫,斩钉截铁地就说出来了,好似胜券在握,绝对自信。

  晋献公示意道:“那你可以说了。”

  “方才臣听到几位前辈说了,困、引、攻。其实晚辈觉得此三种法子皆可,东关五和梁五两位将军担心殷骊国绕后,久拖生变。既如此,那干脆咱们就发兵攻殷骊国,攻下殷骊国占据国土用以做军需粮草供应之地,此可使东关五和梁五两位将军负责。如此士蒍叔伯和荀息大夫则可获得充足粮草,得以继续围困骊戎国。”

  晋献公沉默了,场上所有人皆不语。

  这时斥候来报,说有一支人数约在五百人的军队,正向晋军侧翼冲来,没有旗号也无战车,全是清一色的骑手。

  众人不解,会是谁派兵增援一个小小的骊戎国,晋献公随即下令让先丹木迎敌接战,务必击退来犯之敌。先轸本想请命跟随父亲一同前往,但被晋献公拒绝,命他留守在此处。

  而此时站在骊都城墙之上的骊戎男父女三人见此情景大喜,骊姬激动地指着那一众风尘仆仆赶来救援的军队,说道:“是殷美来救咱们来啦!”

  殷骊国的军队疾速向晋军冲锋,而晋军并没有被突然出现的敌军给乱了阵脚,先丹木很快便调整阵型对准殷骊国的骑手,弓箭手随着先丹木的安排下,排列三轮做交替掩护射击。再命军阵最前沿军人将长三米的矛,像木桩一样并列斜插在地上形成阵容,矛尖面向敌人。又在长矛阵前后各挖好宽三米的坑,这便是先丹木对付骑手的办法

  先丹木骑马在军队当中来回走动给士兵们打气,面对着如洪水猛兽般的骑手冲锋,士卒多少心里都有些害怕。

  殷骊国离晋军不到两百米时,先丹木大喝一声:“放箭!”

  一阵齐射,万箭齐发。箭雨如同暴雨般落向殷骊国军阵内,顺势伴随着马儿的嘶鸣声,已有不少骑手跟着坐骑一同摔倒在地上。

  还没等殷骊骑兵们反应过来时,第二波和第三波的箭雨就接踵而至,让人避无可避。

  而殷美已领军挥杀至晋军面前,见前面方有坑又有长矛阵,他胯下的白马犹如白龙马一般纵身跃起,跳过了长矛阵,安全的冲入阵中。

  紧随其后,有的安然跃过,而其他的则是长矛从马脖子处刺穿,结果连人带马全都留在了长矛上,场景十分凄惨。

  先丹木发现这些人虽然蛮夷装扮,有的人却身着制作粗糙款式老旧的盔甲,这些都是商朝时期的老古董。先丹木立刻明白这伙人的来历,这些人莫非就是殷商后裔,传说中的殷骊国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