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浮躁世界安心之道

第11章 活着不是为了生气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浮躁世界安心之道 三三小说网【333books.com】”查找最新章节!

  

  很多都市人抱怨烦恼接踵而来,心灵被搞得愁云密布。

  这时候,我们是否需要换一种心境呢。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事无好坏,随心变现。

  如果我们一直保持好的心情,凡事积极乐观待之,

  那么即使遇到再大的难题也可以安然处之,不生厌戾之气。

  只要是人,就一定会生气,但是怒气往往会蒙蔽理智,意气用事,可能让快乐、幸福,甚至生命因为不值得的人或事毁于一夕。生气有百害而无一利,要之何用?若能静下心来,克制情绪,那么境随心转,便能减去一分痛苦和煎熬,日日如沐春风,时时清凉无忧。

  ◎抖出鞋底的“小沙砾”

  一个人正准备享用一杯香浓的咖啡,餐桌上放满了咖啡壶、咖啡杯和糖,心情无比放松。这时一只苍蝇飞进房间,嗡嗡作响直往糖上飞,顿时好心境全无,烦躁无比,起身追打苍蝇,于是桌子翻了,杯碎了、咖啡汁遍地皆是,片刻之间房间一片狼藉,而最后苍蝇还是悠悠地从窗口飞走了。

  在生活中,我们随时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情景,常被一些小事情所羁绊,弄得非常心烦意乱……“很多时候,让我们疲惫的并不是脚下的高山与漫长的旅途,而是自己鞋里的一粒微小的沙砾。”哲人的这一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我们烦恼的根源,指出生活很可能会被一些小事给拖垮了。

  先来看一个故事。

  在科罗拉多州长山的山坡上,躺着一棵已有140多年历史的大树残躯。在漫长的生命长河中,它曾被闪电击中过14次,被无数次狂风暴雨侵袭,但是它都坚持了下来,结果后来一小队甲虫的攻击使它永远倒在了地上。那些小甲虫虽然小,但它们从根部向里咬,持续不断地攻击,渐渐损伤了树的根基。这样一个森林的巨木,岁月不曾使它枯萎,闪电不曾将它击倒,狂风暴雨不曾动摇过它,却因一小队用大拇指和食指就能捏死的小甲虫,终于倒了下来。

  我们不就像森林中那棵身经百战的大树吗?我们也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狂风暴雨和闪电的袭击,也都撑过来了,可是却总是让忧虑的小甲虫侵蚀——那些用大拇指和食指就能捏死的小甲虫。你是否因为在上班的途中遇到堵车,烦躁随之而来?你是否因为不小心被人踩到了脚,心情变得异常糟糕?……

  你甘愿被这些小烦恼困扰吗?甘心被鞋底的“沙”拖垮吗?不,你要想办法解决它、摆脱它。因为生活是丰富的,活着不是为了生气,我们每日每时有许多事情要去做,那么多的美好和快活有待我们去欣赏和感受。

  常为小事烦恼,人生苦多乐少。事实上,那些过得快活而安然的人会随时倒出那些烦人的“小沙粒”,他们心胸宽广,心境超脱,不为鸡毛蒜皮之事抓狂、斤斤计较,如此也就求得了心理上的平静,境随心转得安然。内心世界清静了,也就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去放眼世界,以一个高屋建瓴的视角去俯瞰红尘中的万物千事。

  有些事情我们在经历时总也想不通,直到生命快到尽头时才恍然大悟。换句话说,一个人会觉得烦恼,是因为他有时间烦恼。一个人会为小事烦恼,是因为他还没有大烦恼。因为若遇到大烦恼,遇到生命危险的时候,原先的小烦恼是那么渺小、荒谬,实在没有理由值得为此烦恼。

  “二战”期间,一位名叫罗伯特·摩尔的美国人的经历给我们深刻的启迪。

  1945年3月,罗伯特和战友在太平洋海下的潜水艇里执行任务,他们从雷达上发现一支日军舰队朝这边开来,于是就向其中的一艘驱逐舰发射了三枚鱼雷,可惜都没有击中,却被对方发现。三分钟后,天崩地裂,6枚深水炸弹在四周炸开。深水炸弹不断投下,整整15小时,有二十多个深水炸弹在离他们50英尺左右的地方炸开。若深水炸弹离潜水艇不足17英尺的话,潜水艇就会被炸出一个洞来。

  这回完蛋了,罗伯特吓得不敢呼吸,全身发冷,牙齿打战。这15小时的攻击,感觉上就像有1500年。过去的生活一一浮现在眼前,他想到自己曾为工作时间长、薪水少、没机会升迁而发愁;也曾为没钱买房子,买车子,买好衣服而忧虑;还为自己额头上的一块伤疤发愁过。以前这些事看起来都是大事,可是在深水炸弹威胁着要把自己送上西天的时候,罗伯特觉得这些事情是多么的荒唐、渺小,他向自己发誓,“如果我还能有机会看见明天的太阳,我永远也不会再为那些小事烦恼了。”

  15小时之后,那艘布雷舰的炸弹用光,攻击停止了。自此,罗伯特过上了另外一种全新的生活,他再也没有为生活小事感到烦恼过,不纠缠,不羁绊,变成了一个内心安定与平静的人,无疑这为他在生活中创造了巨大优势。

  “如果还有机会看到太阳和星星的话,我一定不为小事而烦恼”,这是经过大灾大难才会悟出的人生箴言!当死亡临近的那一刹那,其他什么事情都会变得渺小,也不值得为此烦恼。毕竟生命是无价的,任何代价都换不来生命,死亡是最大的烦恼。人生在世,时间短暂,何必为小事斤斤计较呢?

  而且,从医学的观点看,经常为小事烦恼,对身心健康也是极其有害的。有一首曾经很流行的歌《莫生气》,歌词唱得好:“人生像是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遇相知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来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坏谁如意,而且伤神又费力。”

  总之,难过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你的今天要怎么过,完全取决于你。随时倒出鞋底烦人的“小沙粒”,对自己说:“我还能有机会看见明天的太阳和星星,何必为那些小事烦恼”“这只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根本不值得我发火。”如此做了,你将走出坏情绪的旋涡,心情焕然一新。

  【安心之道】

  许多人都有为小事斤斤计较的毛病。人活在世上只有短短几十年,却浪费了很多时间。

  ——戴尔·卡耐基【美国】

  ◎低头的瞬间成全了爱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开心和不顺心的事,特别是在婚姻生活中,夫妻俩因为某些事存在着不同看法和意见的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如果双方总是怒火冲冲,以吵架的方式来解决,那生活真是乱了套了,也就没什么幸福和快乐可言了。

  有一对夫妻结婚是十年多了,他们之间偶尔也争吵,但这一次吵得很凶,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为了洗衣服的事情而发生了争执。那次丈夫洗衣服忘了搜口袋,面巾纸被水泡烂了,结果妻子只穿过一次的运动服上沾满了白色的纤维。

  妻子立马把运动服拽下来,找丈夫算账。

  丈夫满不在乎地说:“没事,你重洗一遍就好了。”

  “根本洗不掉。”

  “那就重新买一件。”

  “你是大款吗?为什么洗前不看看?说过多少次了,你为什么不听?你根本就是应付,一点爱心和责任心都没有……”妻子越说越气,从洗衣服说到做饭,从做饭说到买菜,总之连几年前给女儿洗尿布没洗干净的事也翻了出来。

  丈夫一怒之下,把那件衣服夺过来,给扔到了地上。见丈夫不仅不安慰自己,还胡乱发火,妻子开始收拾衣物,并扬言要离开家。虽然这么说,她的动作却是迟缓的,她希望丈夫能主动求和,但丈夫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

  妻子失望了,真的离开了这个家,去了娘家,一住就是一个月。期间,她想给丈夫打电话,但她想:“他是男人,要先打给我!”于是,僵持继续着。悲剧终于发生,丈夫提出了离婚。

  事例中,这对夫妻因为一件洗衣服的事情,而导致了双方之间一场不愉快的争吵,又因为谁都不愿意让步,坏心情伤感情不说,最后还失去了婚姻,丢掉了幸福。想想真是让人感慨万千,为其不值。

  事实上,生活琐事很难评出对错,婚姻里哪有绝对的对与错?走在一起的两个人,性格、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难免都会有所差异,在某些事存在不同看法和意见。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何必和自己亲爱的人憋气呢!不妨来点低头表现。

  什么是“低头”呢?就是学着适当地做出妥协和牺牲。争吵不是单纯为了宣泄愤怒情绪,而是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明朗化。吵架并不是为了伤害对方,而是为了沟通。因此,我们要尽量本着沟通的目的,克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给对方一个思考和回旋的余地。

  本着沟通的目的,愤怒而不失理智,你会发现,原来对于很多在意的问题来说,爱的基础上的妥协是成本最小的解决之道,爆发上述冲突的可能性就会被降到最低水平,而且相信他一定会愈加的珍惜和爱你。而且,看着自己的爱人每天心情轻松、满面春风,自己不也感到幸福吗?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夫妻历尽磨难才走到一起,结婚一个月却开始了吵架。原因是男人总是喜欢从牙膏中间挤牙膏,而女人却认为一定要从牙膏的尾部挤牙膏,两人谁也不肯让步,为此时常爆发争吵,于是他们决定分居。

  分居的日子里总是难耐的寂寞,他们明白其实彼此依然深爱着对方。只是他们都非常好强,谁也不肯向对方低头,就这样,他们分居了一个月。最终,妻子提前准备了烛光晚餐,准备向老公妥协,挽救他们的婚姻和爱情。

  正当妻子正在做老公最爱的红烧大蟹时,忽然看到一只蟑螂从她脚下窜过,妻子并没有多害怕,但她灵机一动,拿起电话拨通了老公的号码:“喂!亲爱的,你赶快回来,家里有只蟑螂,我快被吓死了。”那边的老公只一句“遵命”便立即赶回了家。

  两人吃着烛光晚餐时,妻子主动向丈夫道歉,以后她不再管丈夫是怎么挤牙膏的,有时干脆每天早上给他挤好牙膏,而丈夫也自觉地开始从牙膏的尾部挤牙膏。就这样,两人不再争吵了,他们的爱情复活了,婚姻复活了。

  看到了吧,只要不违背原则的事,低个头没有什么,低头不见得就是认错,这只是你向对方发出的一个和好的信号,不但显示不出你懦弱,反而能体现出你的大度,退两步是为了进三步,如此生活中也就少了几分怒气,多了几分喜气,正可谓低头的瞬间成就了爱。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低一次头呢?

  一对中年夫妇婚姻濒临绝境,多年间他们总是因为生活小事不断地吵架,最后互不理睬,然后双双认为“过不下去了,坚决要离婚”。在决定离婚这天,俩人相约一起爬一次市区附近的一座山,也算是最后的浪漫之旅。

  当时,大雪弥漫,刮着西风,他们拿着帐篷、棉被,来到这座山上,望着飘飘扬扬的大雪。就在这时,一个奇异景观把他们吸引了。只见雪松隔段时间就弯下树枝,直到积雪从枝头滑落,然后倏地弹起;等大雪再次落满枝头,又弯下树枝……如此反复,树枝完好无损。可其他的树,却因没有这个本领,树枝被压断了。

  妻子发现了这一景观,对丈夫说:“东坡肯定也长过杂树,只是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顿时,两人颇有感悟:婚姻就是一棵大树,如果不像雪松那样低头,不也只有被压断的结局吗?正如他们眼下的婚姻。两人明白了,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奔波在都市生活中,我们已经活得很累了,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不容易。如果真正爱对方,想要跟对方一起幸福地生活下去,就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婚姻的压力,在承受不了的时候,就要改变一下思路,学会向对方低头,像雪松一样弯曲一下,这样就不会被压垮,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风光。

  记住,夫妻之间不是敌我矛盾,低头才能温润彼此脆弱的心。

  【安心之道】

  生活琐事很难评出对错,婚姻里哪有绝对的对与错?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何必和自己亲爱的人憋气呢!

  ——佚名

  ◎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有句话说得好:“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的确如此。什么是钻牛角尖呢?在一般情况下,这用于形容遇事思维僵化,办事不知变通,最终山穷水尽、无法自拔。

  章鱼是海洋生物中一种庞大的动物,成年章鱼体重将近32公斤,不过它们的身躯却非常柔软,而且没有脊椎,这使得它们可以随意将自己塞进任何一个想去的地方,甚至一个银币大小的洞,以伺机捕捉其他海洋生物。但是,聪明的渔民们有办法制伏章鱼。他们将小瓶子用绳子串在一起深入海底。章鱼一看见小瓶子,都争先恐后地往里钻,不论瓶子有多么小、多么窄。结果,这些在海洋里无往而不胜的章鱼成了瓶子里的囚徒,变成了渔民的猎物,变成了人类餐桌上的美味。

  是什么囚禁了章鱼?是瓶子吗?不,囚禁了章鱼的是它们自己。它们固定着思维模式,总喜欢向着最狭窄的地方走,不管走进了一个多么黑暗的地方,即使是走进了一条死胡同,结果将自己逼上了“绝路”。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思想也如同钻进瓶子里的章鱼一样,最终囚禁了自己。在遇到苦恼、烦闷、失意时,也一味地喜欢往“瓶子”里挤,往牛角尖里钻,结果越想烦恼的事情就越生气,越生气自我感觉就越不好,使自己的视野变得越来越狭窄,思想也越来越失去智慧和光泽。

  现在,你是否身陷困惑与烦恼呢?有解决的办法吗?有!

  当遇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特定时期时,假如我们能够不钻牛角尖,打破传统的思维,多一点创造性思维,该转弯时就转弯,那么问题往往便可迎刃而解,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许多事情也都能变不可能为可能,甚至能变坏事为好事,如此也就没有什么烦恼而言了。

  摩诃是德国西部某小镇上的一个农民,前段时间他看上了一片售价很低的农场,但是当他真正买下那片农场后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因为那块地既不能够种植庄稼和水果,也不能够养殖,能够在那片土地上生长的只有响尾蛇。

  面对这样的事情,很多人都替摩诃惋惜,不过摩诃没有气急败坏,因为他知道生气也没有用,不如想想办法,把那些“坏东西”变成一种资产!很快,他就发现一条好的出路,所有的人都认为他的想法不可思议,因为他要把响尾蛇做成罐头。之后,装着响尾蛇肉的罐头被送到全世界各地的顾客手里,他还将从响尾蛇肚中所取出来的蛇毒运送到各大药厂去做血清,而响尾蛇皮则以很高的价钱卖出去做鞋子和皮包,总之响尾蛇身上的所有东西一下子在他手上都成了不可多得的宝贝。

  出人意料的是,摩诃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这让很多人刮目相看,摩诃成了当地的名人,也成了当地人们争相学习的楷模。现在,这个村子已成了旅游景区,每年去摩诃响尾蛇农场参观的游客差不多就有上万人。

  买下一块不能够种植、也不能够养殖的农场,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糟糕的、无可救药的事。值得庆幸的是,摩诃并没有死钻牛角尖,非要将之当帮农场一样经营,也没有一味地生气抱怨,而是想到如何从这种不幸中脱离出来,于是真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是奇迹吗?是奇迹,但也是必然。

  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许多问题很难用直接求解的方法得出答案,这时不要凡事都幻想着走直径,不如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独树一帜,适时地变通了一下,从侧面来思考问题,该转弯时就绕绕道。曲中有直,直中有曲,这是辩证法的真谛,也才能真正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为此,我们应该学一学水的智慧。你看,河流行径之地总有各种的阻隔,高山、峻岭、沟壑、峭壁,但是水到了它们跟前,并不是一味地一头冲过去,而是很快调整方向,避开一道道障碍,重新开创一条路。正因为此,它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也缔造了蜿蜒曲折、百转迂回的自然美。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曾广为流传。

  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他是德国一所着名大学的计算机系的博士毕业生。毕业后,他想在国内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可是,由于他的起点高、要求高,结果连续找了好几家大公司,都没有录用他。思来想去,年轻人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求职,他拿着自己的高中毕业证前去寻找工作,并声称自己只想在工作岗位上锻炼自己,学习学习,哪怕不给工资也愿意做。

  不久,年轻人就被一家大企业聘为程序录入员。程序录入员是计算机的基础工作,对他来说小菜一碟,但他干得一丝不苟,看出程序中的错误时他向老板提了出来。老板看他非一般的程序录入员可比,对他自然多了一份欣赏,同时也很好奇。这时,年轻人亮出了自己的学士证,于是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对口的工作。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觉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他还是比别人做得都优秀,就约他详谈,此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

  老板对年轻人的水平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又佩服于他能够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便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面对棘手的问题时,这个年轻人并没有被蒙蔽,消极地逃避或搁置问题,而是保持冷静的头脑,适时地变通了一下,结果找到了好工作。这个故事又一次验证了:遇事不钻牛角尖,不站在原地自怨自艾,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在山穷水尽的时候,不钻牛角尖,该转弯时就转弯,在迈出困境同时,也许就获得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改变,如此我们也就会少一些郁闷,多一些开心;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幸福,人也舒坦,心也舒坦。什么难题在你这里都不是问题,人生如此,该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惬意。

  【安心之道】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做人,亦是如此。

  ——叶圣陶

  ◎给“气球”松松口

  怒,从字面上看,就是一种能够把心变成奴隶的力量。不管你平素是多么理性、多么干练的人,一旦怒火中烧,就会完全丧失平日的自己。难怪有人说,愤怒是驾驭人的“暴君”,理性往往会被愤怒打败。

  你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受到领导或同事批评后委屈不已或者暴跳如雷,不愿上班?和别人争吵后,气得上街乱逛,买一堆不合时宜的东西泄愤?……像这类“犯规”的举止,偶尔一次还不要紧,如果经常这样,可就要小心了!因为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成了情绪愤怒的“奴隶”。

  那么,人就只能任凭愤怒驱使,做它的奴隶了吗?当然不是。美国作家罗伯·怀特曾经说过:“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努力去支配你的情绪,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的确,生活中的很多悲剧多数是因愤怒引起。为此,我们应该学做情绪的主人,当怒火中烧时立即放松自己。气球太饱会爆,假如我们能够时常给“气球”松松绑,如此就能把激怒的情境看淡看轻。当怒气稍降时,对刚才的激怒情境进行客观评价,如此也就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一个大庄园里有十几个长工,长工们闲来无事常常坐在一起开玩笑,有时玩笑过火了就会起冲突。很多时候,冲突过后他们谁也不搭理谁,还会将怒火发泄到工作中去,结果将农田弄得一团糟。有这样一个人,每次当他和别人发生争执生气的时候,他便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3圈,跑得气喘吁吁,然后再回来继续工作,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这样次数多了大家都很好奇,询问这个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每次都笑而不答,众人也理不出头绪。由于他鲜少与人结怨,又踏实能干,薪水涨了又涨,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是,只要与别人争论生气时,这个人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3圈。渐渐地,他很老了,但他还是会生气,一生气他还是会拄着拐杖,或者在孙子的搀扶下,艰难地绕着房子和土地走。

  有一次,这人在孙子的搀扶下,喘着气走完3圈时,孙子终于憋不住了,恳求地说:“爷爷,明明是对方的错,你为什么要这样惩罚自己呢?您可不可以告诉我这个秘密?”禁不起孙子的苦苦哀求,这个人终于说出了隐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说:“我这不是在惩罚自己,而是在解脱自己。我一跑步就会累,等跑完了,心中的怒火就消了,心情就好了,接下来就能好好工作了。”

  如果你每次生气时也能像故事中的这个人这样,给自己找到宣泄情绪的窗口,给心中的“气球”松一松口,平息即将爆发的怒火,相信你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同时,你还会在思想境界上得到极大的升华,成为一个快活无忧的人,获得一种从容安然的人生。

  有个日本老板想出一个奇招,专辟房间,摆上几个以公司老板形象为模型制作的橡皮人,有怒气的职工可随时进去对“橡皮老板”大打一通,揍过以后,职工的怒气也就消减了大半。

  如果你平时生气了,出去参加一次剧烈的运动,看一场电影,或者散散步,这些与痛揍“橡皮老板”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不是所有的人都会采取同样的态度来控制怒气,其中一个颇具效果的制怒方法便是施行“时间延宕法”,生气时多数数。美国前总统汤玛士·杰弗逊为这个策略下了结论:“当愤愤不已的思绪在你的脑海中翻腾时,最好的制怒方法就是在开口前数十下;如果愤怒异常,那么就数到一百吧!”

  另外,还有几个口诀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脾气,给心中的“气球”松口,每天你可以在心里对自己多念几次:“我可以抑制自己的怒气”“我可以缓和自己的怒气”“我可以常保冷静谐和之心”“我可以如岩石般屹立不摇”……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强化理智的力量,如此情绪就得到一定程度的释解,你也就拥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

  克制自己的怒气,做到平心静气,绝对是一种高深的境界。

  一位法师化缘后走在街上,没想到迎面撞来一位彪形大汉。大汉慌忙闪躲,不想胳膊撞到法师的眼镜上,而眼镜磕到了法师的眼皮上,把眼皮磕青了,随即掉在地上,镜片摔得粉碎。这个大汉没有丝毫愧疚,理直气壮地吼道:“谁叫你戴眼镜的!”

  法师什么也没说,微微一笑。

  见此情形,大汉觉得奇怪,便问:“喂,我把你的眼镜碰碎了,你为什么不生气?”

  法师微微一笑,回答:“我为什么一定要生气呢?生气既不能使破碎的眼镜重新复原,又不能使脸上的瘀青立刻消失、苦痛解除。再说,我对您破口大骂,或是打斗动粗,都不能解决问题,不如不生气。”

  大汉听后,顿感愧疚,随即向法师赔礼道歉。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当像这位法师一样,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用理智给“气球”松松口,不让怒气蒙住理智的眼睛。你会发现,心平气和、理智冷静地解决问题比生气要好得多。如此一来,气消了,智慧也增长了,而且能够找到人生中的另一番祥和。

  下次生气时,不妨试着让自己冷静一下,及时地反问自己:“靠愤怒能解决问题吗?”“我究竟要的结果是什么?”“要用哪些步骤来处理令我愤怒的事件?”……如此自我询问后,你的思路会转移到如何处理事件,这时理性的力量会被唤醒,你就能把愤怒的包袱从双肩卸下来。

  【安心之道】

  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努力去支配你的情绪,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罗伯·怀特【美国】

  ◎你的汤是冷的,请加热

  静观身边的生活,抱怨几乎无处不在,如影随形。人一旦心情不顺的时候,就开始牢骚满腹,开始怨天尤人,各种抱怨的想法会随之而来:工作的繁忙、生活的忙碌、薪水的微薄、沟通的障碍、情感的波折、天气的变化等,生活中的各种大小事件,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的抱怨对象。

  然而,抱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如果一个人从早到晚逢人就抱怨,向别人大吐苦水,结果只会是苦水越吐越多,越吐越苦,不但不能让自己身心舒畅,反而让别人因为我们的抱怨而深受影响,遭受了太多的不愉快,惹来一身的怨气。试想,有谁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呢?这之后,你的抱怨更加严重,你的心境更加糟糕。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心情很好的时候碰到一个朋友,这个朋友上来就说天气有多么糟糕,他的生活充满了各种不如意,简直就是一团糟。这个时候,你的大脑会随着他的语言思考,结果你脑中浮现一幅不愉快的黯淡无光的景象,你的心情突然间也会一落千丈。下一次,你是不是会尽量避开与这个朋友交流,敬而远之。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不喜欢与成天抱怨的人相处。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抱怨,甚至不需要言语,直接用我们的行为去改变一件事。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当我们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时,好好表达自己的期许,就会发现,问题原本可以得到高效的解决。

  如果你习惯抱怨的话,现在不妨试着把抱怨转成陈述事实。因为你不说怨言,怨言将无处窜流,你也将看清问题的真相,好好反省自己的行为,问题才能得到解决。这样一来,你会变成一个快乐的人,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女士因为丈夫的冷淡而苦恼不已,她常常对他大吼大叫:“你总是这样健忘,想不起我们的结婚纪念日!”“你已经很久都没有带我出去吃饭了,难道你的工作就那么忙?没有一点时间陪我?”“你是人还是石头?我已经无法忍受你了!”……这样的抱怨口吻使得丈夫厌烦,对妻子越来越冷淡。

  后来,她学着不抱怨,改用温和的方式跟大家说话:“亲爱的,我知道你的工作很辛苦,我提一些无理的要求令你很不高兴。但是,我觉得有时候也应该留点时间给自己,你说呢?我们一起出去散散心,或者先去野餐,然后再随便逛逛,那该多么美妙啊!”渐渐地,丈夫也改变了冷淡的态度,夫妻其乐融融。

  好了,现在你既然明白了,抱怨没有任何的用处,而且会使我们变成不被欢迎的人,那就要改变自己的方式,舍得心中的怨气,摒弃无休止的抱怨,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所处的环境。

  大学毕业后,毕业于律师专业的王宾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暂且在一家保险公司当了业务员。刚到公司上班,王宾就发现公司里大部分人不敬业,对本职工作不认真,他们不停地抱怨着,抱怨工作难做,抱怨待遇太低,抱怨保险行业不景气,抱怨专业不对口……干活也提不起一点兴趣。

  尽管王宾也很认同这些观点,但是他认为“抱怨半天又没有什么用,不也照样得干吗?既然能找到这份工作,就要好好珍惜,力争把它干好吧。”就这样,他没有任何抱怨,而是一头扎进工作中,踏踏实实地干活。无论接受到老板的任何的指派,他都一丝不苟地完成,没有任何的怨言。

  但是,保险是一份让人很头痛、很难做的工作,王宾的工作开展起来也很困难,第一个月拿到的只是最基本的底薪。怎么样做才能让人们愿意接受保险业务员呢?为此,王宾在社区里举办了一场场“保险小常识”讲座,免费为社区居民讲解保险方面的常识。渐渐地,社区居民们对保险产生了兴趣。

  接下来,王宾的工作进行得顺利多了,业绩突飞猛进,也受到了经理的重用,同事们的欢迎,时间一长,王宾居然后来者居上,成了公司里的“顶梁柱”。而那些只会抱怨个不停的同事,还是业绩平平,虚度年华。

  王宾深知抱怨无济于事,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改善处境,他认认真真地从小事做起,在工作中踏踏实实,从来没有任何怨言。正是因为此,他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赢得了公司领导的赏识,获得了更多发展的机会。机会通常只会惠顾那些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人,只知抱怨的人做不出多大的成就。

  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你可以选择自己的言语,创造自己想过的生活。不抱怨是一种人生智慧,也是一种心灵修养,还是一种可以培养的习惯。当你不再以抱怨作为发泄情绪的方式时,你就走入了一个不抱怨的世界。幸福的人生就是不抱怨的人生,快乐的世界就是不抱怨的世界。

  【安心之道】

  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

  ——佚名

  ◎珍惜“被利用”的价值

  “被人利用了”,这听上去令人不是很舒服,因为“被利用”会让人觉得自己好像“傻瓜”一样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有一种被人戏弄的感觉。因此,很多人一旦发现自己成为被人利用的对象时,总会愤愤不平。

  殊不知,身在你争我抢的竞争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在利用别人,谁又能不被别人利用。只要你还能被别人利用,只要还有人愿意利用你,那就证明你还有价值存在。不怕被人利用,就怕你没用。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就看他给别人所带来的利用价值有多少。

  可以假设一下,有这样一个人,他能力不如你,才华不如你,既不能与你信息共享、情感沟通,也不能与你相求相助,但是一有困难就跑来找你,这样的人你会利用他吗?恐怕不会,想必你对同他做朋友也不会有多大兴趣。因此,当别人挖空心思利用你时,请不必生气,这证明你有可利用的价值。

  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着名的建筑师想在建筑工人中找一个人做自己的学徒,于是他来到建筑工地上。他问见到的第一个工人:“你在做什么?”工人没好气地说:“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我在为了微薄的工资给那个吸血僵尸一样的老板卖命!”他一连问了好几个工人,每个人都一副很愤怒的样子。

  突然,建筑师看到一个年轻的工人敲着石头,脸上却展露出幸福的神情,他走过去问他:“你在干什么?”工人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神采说:“我在为兴建一座巨大的教堂而努力!虽然敲石头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儿接受上帝的爱,心中便常感到高兴。”

  当然,不用问,最后建筑师当然选择了最后的那位工人。

  从以上的故事中,我们分析出,虽然这几位工人都被老板利用了,但他们的工作态度却截然不同。前几位面对被利用,态度消极,只为工作而工作,而最后一位却从中看到了自己的价值,觉得这份好得不能再好。

  能够真正对待“被利用”的人,方能够体会被利用的快乐,也才能去对生活感恩,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另外,从某一个角度上来说,如果利用者利用他人之力,成就了自己,那么被利用者往往也能从中受益,在被利用中成就自己。

  你是否想过,不管我们拥有多大的能力,如果没有一个可以展示的平台,这些能力就如一卷卷的胶卷,没有放映机,全部都毫无用处。而别人“利用”我们,正是给我们提供一个可以展示能力的地方,一旦拥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就能将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看来,所谓的“利用”,其实既肯定了我们的价值,同时也是一种互惠行为。

  因此,当发现自己被人利用的时候,我们实在没有必要为此愤愤不平,不妨珍惜被利用的价值,在被利用的过程中努力发光,让自己能在那一块舞台上更加炫目,进而拥有更宽广的舞台。只有那些被“利用”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机遇,才能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

  文萱学的是服装设计,本人在这方面也特别有天赋。毕业后她进入一家服装设计公司,不久就赶上公司要筹备一个大型时装展,每组成员都被要求交一份设计作品。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文萱为此绞尽脑汁,最终她的设计脱颖而出。但是到了署名的时候,设计图上却署上了主管的名字。

  知情的同事们都为文萱感到愤愤不平,劝她将这件事情告诉总经理去,但是文萱并没有因此而觉得受到很大委屈,也没有太大的反应,她安慰自己被利用是一种对自己的肯定,于是工作也更加努力。不久,在一次公司的例行大会上,主管不仅表扬了文萱,还建议总经理给文萱升了职。

  文萱不仅有才华,其eq也同样不低。当自己的努力被主管据为己有的时候,如果她大闹一场,或者赌气不好好工作的话,最后她只会失去自己的舞台,哪还会获得晋升呢。在整个过程中,主管虽然利用了文萱,但同时也在尽可能地给文萱提供一个舞台。毕竟,得到了好处,总要做点实事。

  的确,人之所以需要与人交往,多半是想从交往对象那里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这种满足,既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所以,按照人际交往的互利原则,你被“利用”了,对方自然会泉涌以报,这就是所谓的“得道多助”。着名情感营销专家兰晓华就曾说,人脉的最高境界就是互利。

  将自己的能力转变成“可利用的价值”,并利用一切渠道和机会向别人广泛传递,长此以往不仅自己的价值越来越高,而且有利于结交更好、更有价值的朋友,促成更有效、更稳固的人脉资源,这是现代都市社会的一种生存智慧。我自豪:我有被“利用”价值,我欢迎任何人来“利用”我!

  总之,现代社会不乏合作,“被人利用”是难免的事情,“被利用”正是因为我们存在被他人看中的价值。千万不要认为自己被利用了就愤愤然,等到真有那么一天你被人不闻不问,那你就真的失去了自身价值。

  【安心之道】

  不要担心被利用,能够有机会被人利用,证明你还没有失去价值。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