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智慧故事-智慧故事4 三三小说网【333books.com】”查找最新章节!
王安石智归藤床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为人刚正不阿,有矫世变俗之志。但他主张的变法革新屡遭挫折,终于辞去丞相之职,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
王安石在政治上主张变法,治理国家井井有条;在文学上有极高造旨,诗歌遒劲峭拔,颇多佳作。然而,他却一向不修边幅,甚至不爱洗澡,身上常有虱子。其妻吴氏讲究整齐干净,甚而爱洁成癖。两人常因此发生口角。
王安石退居江宁后,所用公家之物均已奉还,只有一张藤床,吴氏十分喜爱,舍不得退还,竟把它带到江宁。后来,官方派专人前往江宁王府索还,吴氏大发脾气。王安石知道后,不去同吴氏争执,若无其事地脱掉靴子,光着脚和衣躺在藤床上,歇了好半天,吴氏见后嫌脏,忙叫家人把藤床抬走,送还了官府。
王安石贬官教破北宋熙宁年间,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恰巧王安石不在,苏东坡见几案上放着一首王未写完的诗:西风昨晚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他想:只有秋天才刮西风,而菊花只能在深秋时才逐渐枯萎,现在还未到深秋,怎会吹落黄花满地金呢?于是,他挥笔续诗:
秋花不似春花落,说与诗人细细吟。写完就离开王府。
王安石办完政事回到府中,家人报苏东坡曾来访。王安石在书房中见到苏的续诗,他暗自忖道:“这年轻人太自负,我应当用事实去教育他。”不久,王安石建议朝廷将苏东坡调到湖北黄州当团练副使。苏到任后,一天,他与好友陈季常在花园赏菊饮酒。只见满地铺金,而园中十几株菊花的花瓣全被风吹落,原来前几天曾刮过大风。苏东坡见此情景,一时瞠目结舌。陈季常不解地问:“你见菊花落瓣,怎会如此惊讶?”苏东坡便把在王安石府中改菊花诗一事如实告知。他对陈季常说:
“王荆公是对的,有的地方菊花也是落瓣满地的。去年我刚被调来此地时,还以为是王荆公恨我揭了他的短处,公报私仇。
现在,才知道我错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件事对我的教训很深,千万不可自恃聪明,去讽笑他人。”后来,苏东坡主动向王安石承认了错误;王安石通过把苏东坡调到他当年题菊花诗的地方,用耳闻目睹的事实来转变年轻人的思想,真是无言胜有言。
侯公治堤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睢阳(今河南商丘一带)地方大旱,于是挖开汴河堤引水灌田。不料汴河突然发大水,冲毁了一大段汴河堤防,水势凶猛,人力很难控制。
当时负责河渠、堤堰等事务机构的长官侯叔献,亲临现场视察,发现上游几十里处有一座废弃了的古城,心中生出一计。
他指挥民工在那里扒开汴河堤,把水引到古城里,这样,下游就断了流。侯叔献连忙叫民工抢修下游冲毁的堤防。
第二天,古城里的水满了,水又顺汴河往下游流,这时,下游的堤防已完全修复。侯叔献又命人修复上游古城处扒开的决口,因为此处堤内外水位相同,水势平稳,堵塞决口很方便,所以,扒口的口子很快就被修好了。人们都佩服侯叔献巧用古城分流堵堤的妙法。
陈太守智收地图宋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8年),高丽(今朝鲜)
每年都派使者向宋皇进贡。当时,北方被辽国占领,改由海路到浙江登陆,然后北上到宋都开封(今属河南)。
有一次,高丽使臣入京进贡时,沿途向各地的地方官送了很多礼物,同时,请各地给他们一份辖区的地图。各地的地方官收了人家的礼物,又麻痹大意,都很痛快地把地图送给了高丽使臣。当高丽使臣来到扬州(今属江苏),拜见了陈太守,照例送上礼物,也索要地图。陈太守很聪明,他想,高丽人要地图,必然是想了解我们的情况,如果把地图给了他们,他们就能掌握我们的兵力驻守情况,现在高丽人已收集了许多地图,应该设法将这些地图收回来,免遗后患。
陈太守想出一条妙计,他对高丽使臣说:“我没有现成的地图,你能否把各地送的地图借给我看看,我好参照他们的样子画。”高丽使臣不知有诈,便把那些地图全给了陈太守。陈太守立刻命人把这些地图烧了,并将此事奏报朝廷,得到皇帝的赞赏。
摸钟断贼陈襄是宋代有名的学者,他在浦城县(今福建蒲城县)当县令时,有一富户丢了一件贵重东西,官府抓来几个嫌疑犯,都是些无赖。审讯时,他们抱成一团,都不承认,案子难以突破。
陈襄左思右想,想出一条妙计,对这些无赖说:“附近古庙里的大钟很灵验,它能辨认小偷。凡是偷了东西的去摸它,就会发出响声;没有偷东西的,摸到大钟时,它不会响。”然后派差吏带着小偷们走了。他自己领着下属坐轿先到寺庙,令人在大钟四周涂上墨汁,又在大钟前挂上围幕。不一会儿,小偷们来到庙里。陈襄命令他们一个一个地轮流走进围幕,去摸钟。他们一个个从围幕里走出来,大钟并没有发出一次响声。
陈襄叫他们都把手伸出来检查。只有一个人的手上没染上黑。
陈襄随即对这个进行审问,他不得不承认是自己偷了那大户人家的财物。这个小偷因怕大钟真的会发出响声,所以不敢摸钟,没有想到这样反倒暴露了自己。
千猱点火烧军营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晏州(今四川兴文县)地方民族首领卜漏反叛朝廷,他们占据着轮囤山一带,在山上有一排茅房是军营,外围还有一层层木栅栏,上山的路上挖有许多陷阱,关隘均有士卒把守。
兵部尚书赵奉旨讨伐卜漏,他仔细观察,发现有一处悬崖,卜漏依仗天险而未设防;山上有许许多多猱(náo,似猿),派壮丁抓来数千只,用麻浸上蜡油做成火炬,绑在猱的背上。
赵率领部分兵士攻打卜漏的正前方,以迷惑敌人的注意力,牵制敌人的主力;夜间,暗中派人在悬崖处登云梯把猱送上山,待近木栅栏时,迅速点上火炬,猱被熊熊火焰吓得往敌人住房逃窜。茅房见火就着,茅房里的敌人乱作一团,赵的军队猛烈进攻,很快就抓获了卜漏。
程颢巧惩劫贼河南扶沟县有条蔡河,沿岸一些不法刁民,不务正业,专门干拦河抢劫船上人财物的罪恶勾当。宋神宗(公元1068—1085年在位)时,程颢任扶沟知县,刚上任不久,就抓到一个抢劫成性的恶徒,让他交代出其同伙,一共逮捕了数十人。
程颢不去追究他们过去的罪恶,没有将他们判刑,而把他们分开居住,要求他们以拉船为生,并且监督那些在河上作恶的刁民。从此后,扶沟县境内再也没有发生拦船抢劫之事。
让抢船的人以拉船为生,使他们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对自己过去的罪恶进行反省,改邪归正。这正是道学家程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典范。
张丞相快刀斩乱麻北宋时候,常有皇亲国戚因为财产纠纷入朝告状的。丞相张齐贤对皇帝说:“这些事情,请皇上让我去处理。”皇帝说:
“好吧,我知道只有你才能平息这风波。”有一天,张齐贤命人把告状的两位皇亲请到相府,问道:
“你们是不是都认为对方的财产多,自己所分的财产少呀?”两人都说:“是的。”张齐贤叫人把他们的话写到纸上,让他们签了字。然后,派两名官员,分别将甲家的人带到乙家去,将乙家的人带到甲家去,但不许带任何财物,分财产的文书则相互交换。这样一来,甲乙双方都不再嚷嚷了。张齐贤将处理情况奏明皇帝,皇帝连连点头称赞。
王德用治兵宋朝名将王德用任定州路总管时,军纪严明,练兵有方,部队士气很高。一天,部属了解到有一个契丹间谍混进了军营,立即向王德用报告,并请示将这个间谍抓起来杀掉。王德用说:“一个契丹间谍不足为怪。我军训练有素,严阵以待,还怕契丹来犯不成?”第二天,王德用照常组织训练,并举行了盛大的阅兵活动,士卒们个个生龙活虎,精神振奋。王德用还命令将士:“作好充分准备,听我的旗鼓行动。”契丹间谍将在宋营里的所见所闻报告契丹王,契丹王以为宋军将大举进攻,赶忙派人同王德用等议和。
无黄可取宗泽爱民北宋名将宗泽(公元1060—1128年),有文武才。在宋徽宗政和初年(公元1111年)担任莱州掖县(今属山东)知县。
有一次,户部的官员奉命到山东各州县收购牛黄,供官办的惠民和剂局配药。这帮官员到各州县后,限期交出一定数量的牛黄,各地百姓无奈,只得杀牛取黄,甚至连耕牛也不放过,即便这样也还不足以应付差事,又凑钱贿赂这帮官员,免遭灾祸。
宗泽闻听种种不平之事,心中十分气愤,但朝廷的命令又不敢直接违抗。有什么办法可以免去百姓的苦难呢?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连夜写了一份申状,第二天就交给经办官员。申状上是这样写的:“瘟疫流行时,牛常患病,生出牛黄。
如今,皇上圣明,天下太平,岁岁平安,本县境内之牛都不曾患病,个个体壮膘肥,实在是无黄可取。”经办官员看到申状后,哭笑不得。因为他们明白,如果反驳宗泽的申状,就会落得个冒犯皇上圣明的罪名,便草草收拾行装,离开掖县到别处去了。掖县的百姓因此免受一场灾难,宗泽的爱民之心得到全县百姓的赞颂。
金太祖挥刀励志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颜(公元1068—1123年)称帝,建立金国。同年,金太祖攻占黄龙府(今吉林省农安县),辽国皇帝耶律延禧闻讯大怒,亲率七十万大军讨伐。
金太祖见大军压境,便运用“哀兵必胜”的道理,激励士气,动员将士们同心协力抗敌。金太祖召集女真族各部落首领前来商议抗敌方略,他从腰内拔出佩刀,在脸上划出道道血痕,仰望长空,痛哭流涕地说:“我当初起兵是为了女真不堪忍受契丹人的压迫,自立一国,免受欺凌。现在,辽国动用大军攻打我们,大祸就要临头。要想生存,只有两条路:一是全族人民上下一条心,誓死抗敌,争取死里逃生;另一条路就是杀了我全家老小,前去投降,或许可以得到辽国皇帝的宽恕,转祸为福。”各部落首领见完颜血泪横流,悲愤交集,也都嚎啕大哭,慷慨激昂地说:“我们决心跟着您抗敌到底,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金太祖完颜见将士们群情激昂,求战心切,就布置好兵力,与辽军决一死战。靠着这种决心和勇气,金太祖最终以寡敌众,大胜辽军。
方腊智取杭州城北宋末浙江农民起义领袖方腊(?—公元1121年)利用明教组织群众,在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秋,誓师起义。
是年12月,方腊率领主力同先头部队会师于杭州附近。方腊很快确定了攻城方案:一路作疑兵,自钱塘江顺水而下,以引官兵的注意力,官兵把主力布置在沿江两岸;另一路由山路乘虚而入。一天漆黑之夜,既无月亮,又无星星,总攻信号一发起,杭州城外的馒头山上,亮起万支火把,把整个山头照得通红。起义军头上个个配带一面小铜镜,在火把照耀下,一闪一闪地反射出刺眼的亮光。守城的官兵见状,吓得六神无主,浑身发抖,大叫:“神兵来了!神兵来了!”城中的官兵听了,纷纷逃窜。方腊指挥起义军奋力拚杀,迅速地攻占了杭州城。
据印奖罚宋高宗建炎初年,金国粘没喝率军南侵,宋军溃败,流亡在扬州的宋高宗准备渡江南奔。皇室的侍卫们想念家乡,军心动摇。这时,大臣吕颐浩用君臣大义劝说大家,同时又许诺说:
“凡是护驾先登上船的人,增加五倍的俸禄。在大家的签名上盖上官印,以为凭证。”众侍卫一听,相继护卫皇帝上了船。
在盖印时,吕颐浩区别对待。凡是那些挑头闹事、不听话的人,他都将官印倒过来盖上。战事结束后,吕颐浩根据不同的印记给予奖赏和惩罚。
岳飞释谍示饥着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公元1103—1142年)奉宋高宗之命,招抚盘踞岭表一带的曹成,曹成不归顺,就决定用武力镇压。岳飞率军进入岭表地区,途中抓到曹成派来的间谍,把他捆绑在岳飞的大帐前。岳飞出帐,一个手下向他报告说:“粮食已经吃光了,怎么办?”岳飞故意大声说:“那么,我们准备返回茶陵吧。”岳飞回头看了间谍一眼,装出很焦急的样子,跺着脚走进帐篷。岳飞暗示手下设法让间谍逃跑。那间谍果然乘人不备逃走了,岳飞猜想间谍回去报告后,曹成一定会来追击。于是,下令立即开晚饭,然后急行军,绕过山岭,不到天亮,大军已逼近曹成的寨子。曹军万万没有想到岳家军来了,乱作一团。岳飞乘乱大举进攻,将曹军打得一败涂地,曹成途穷力竭。这时,岳飞说:“现在可以投降了吧!”韩世忠活捉挞孛公元1134年,金军与傀儡刘豫(公元1073—1143年)分三路入侵南宋。南宋名将韩世忠(公元1089—1151年)亲率骑兵驻守大仪(今江苏扬州西北),防御金兵。
此时,南宋皇帝派魏良臣出使金国。韩世忠让兵士撤去灶火,骗魏良臣说:“皇上下旨,要我率军转移,守卫长江。”魏良臣走后,韩世忠上马命令军士:大家注意,看我的鞭子所指的方向行动。大队人马随着韩世忠兜了一个圈子,又回到大仪。驻留在五阵,暗中设埋伏二十余处,命令伏兵听到鼓声立即出击。
魏良臣到了金国,对金军将领说韩世忠已换防退兵,将军挞孛率铁骑进到五阵东面。韩世忠知金军中计,传令鸣鼓,伏兵四起,金军大乱,陷于泥沼之中,损伤惨重,韩世忠活捉了挞孛。
金兀术挖河逃生金兀术是金国大元帅,一次他率十万大军追赶宋高宗后,折军北返,到达常州、镇江一带,准备渡长江。
宋将韩世忠早就料到金兀术(?—公元1148年)会从此处渡江,已布防好拦江截击的计划。韩世忠仅有八千人马,但部署缜密,金兀术几次试图渡江,都告失败。金军粮草告急,金兀术不得不率军强渡长江。
凌晨,战斗打响,韩世忠夫人梁红玉亲自负责江面指挥,她站在楼船顶上,擂鼓挥旗,英姿飒爽,杀得金兵走投无路,淹死的、杀死的不计其数。金兀术率兵往西移动,企图绕过镇江在西面再行强渡。然而,韩世忠带领数千人马沿岸追击,直把金兵赶进黄天荡。这黄天荡是一个死港,无退路可走。韩世忠封锁了港口,金兀术好像被放进一只大瓮,插翅难飞。用不了几天,粮草尽绝,金军必将饿死。
此时,金兀术十分焦急,悬赏征求逃循方法。当地一个土人献计,说黄天荡原本连着老鹳河旧道,只要用人掘开水道,就可直通秦淮河,然后就可进入长江了。金兀术立即命将士合力挖掘,只花了一天一夜工夫,河道就全掘通了。金军悄悄地通过老鹳河到了南京。等到韩世忠发觉时,金兀术已经带领残部渡过长江了。
香豆饵马败金兵公元1140年,金军统帅金兀术率兵南犯,南宋名将、顺昌守将刘率兵二万,坚守顺昌(今安徽阜阳)。几次交战,胜负未分。聪明的刘想出个计策。
一天,刘命令每个参战的兵士,都带上一个竹筒,筒里装满炒熟的豆子。当两军交战时,刘令将士冲入敌阵后,丢掉竹筒,让豆子撒得满地都是,然后迅速撤走。金兵策马追来,谁知眼看要追到宋军时,金兵的坐骑都停滞不前,争着去吃撒在地上的香喷喷的豆子。金兵急得直抽鞭子,那贪吃的马还是不往前跑。有些战马因为踩在滚动的竹筒上,站立不稳,纷纷摔倒。这时,刘亲率大军趁机冲杀过去,金兵死伤无数,大败而逃。
奸秦桧嘱妻诈愚南宋权奸秦桧自从当了丞相后,专权跋扈,相府中有数不尽的奇珍异宝,吃不尽的山珍海味。
秦桧的夫人王氏很得太后的宠爱,常常出入宫中。有一天,太后赐宴,告诉王氏说:“近日来,宫内鱼池中大青鱼很少,多是小的。小的青鱼骨细,味道也差。”王氏奉承道:“太后喜欢吃大青鱼,臣妾家中有的是,明日派人奉献给太后。”王氏回到府上,把对太后说的话告诉秦桧,秦桧顿足道:
“我们家鱼池里所养的鱼,本是献给天子的贡物,现在我占为己有,怎能告诉太后呢?”王氏见秦桧急成那样,也大吃一惊,忙问:“我一时失言,该怎么办呢?”秦桧说:“明天,你拿百条死青鱼去献给太后,委曲你做个不辨死活的愚妇。”第二天,王氏依言,将百余腐朽的青鱼献给太后,太后见了哈哈大笑:“你真是个愚笨的妇人,我还以为你很聪明呢,怎么连死活都分不清楚呢?”叶梦得救弃儿南宋文学家叶梦得(公元1077—1148年)有一年在武昌,正好赶上闹水灾,人畜伤亡严重。县令拿出储备粮,赈济灾民。一般灾民都得到了救济,只有那些被遗弃的小孩,由于无人代领,没有得到救济粮。一天,叶梦得问仆人:“那些没有子女的人,为什么不收养这些孩子呢?”仆人说:“大家怕把孩子养大了,孩子的亲生父母会来认领。”叶梦得翻阅当时的法令条例,其中有一条明确指出:凡是因为灾荒遗弃的孩子,父母不能再来认领。叶梦得立即令人做了几千份空白文书,上面都写着这条法令。让人送交境内外各村镇。宣布:凡是拣到孩子的人到官府来说明经过,然后写成公文交给他们作凭证,官府在户籍上也作了登记。这样,那些没有子女,或子女少的人,纷纷认领被遗弃的孩子,总共救活了3800个孩子。
神童一言息乱宋宁宗时,赵方任荆湖制置使。有一天,赵方召集众将,按功颁赏。颁奖完毕,不少人认为赏得太少,还有的认为这次颁赏不公平。将士们心怀不满,想闹事。
赵方的儿子赵葵(公元1186—1266年)也在场,看到这一动向,急中生智,喊道:“方才给大家的是朝廷赏赐的,本官另有赏赠。”大家听了赵葵的话,一触即发的怨愤顿时平静下来,一场骚乱被平息了。
这时,赵葵才十二三岁。少年时常随父出征,有勇有谋。
淳年间(公元1241—1252年)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他还是南宋着名画家。
神偷智脱樊笼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城里有一神偷,绰号“我来也”,因他每次行窃后,必留下“我来也”三字。临安城的达官贵人、富商乡绅,无不知晓“我来也”的,但其行踪诡秘,官府一时拿他没办法。
有一次,他失手被擒,因无确凿赃证、人证,无法制罪,只得把他监禁起来,审讯定案。
“我来也”开始过起铁窗生活,他每天都在想着怎样能逃脱出去,继续他的生涯。经过几天的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条“声东击西”的计策来。
一天,他对狱卒说:“我是个贼,但我不是‘我来也’,官府把我当作‘我来也’,看来我要坐一辈子牢,可惜我藏在外面的金银财宝变成了一堆粪土。如果你好好待我,我会报答你,用那些金银来酬谢你。金银藏在保塔的顶层上,你只管去取好了。”第二天,狱卒爬到保塔顶层,仔细查寻,果然在一堆尘埃中藏着一个小布包,打开一看,尽是白银黄金,他欣喜万分,从此,对“我来也”特别照顾。
过了几天,“我来也”又对狱卒说:“我曾将一酒瓮放在侍郎桥下,里面装满了金银。”狱卒叫妻子装着去桥下洗衣服,顺手把酒瓮取了回来,打开一看,果然又是金银。
又过了几天的一个夜晚,“我来也”对狱卒说:“现在已是深夜二更了,请求你放我回家,料理一些私事,四更时候,我一定回来,决不食言。”狱卒因得了他两次好处,又认为他是有信用的,只好放他出去。到了四更时分,“我来也”果然准时回来了,狱卒大喜。
第二天,城里一富商到官府报案,说昨晚三更时分,被贼窃去千两黄金,院墙上写着“我来也”三字。县太爷闻报,拍案大惊:“原来‘我来也’还逍遥法外,前次所捉之人并不是他,几乎冤枉了人。”随便下令把“我来也”放了。